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及其干预

2014-08-15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大学生

刘 嵘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223003)

一、引言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新方式。创业给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目前各级政府都把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作为重要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创业的体制环境、制度环境、政策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业活动如火如荼。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尽管政府、高职院校非常重视高职生的创业教育,也纷纷启动了创业行动教育计划,提供政策扶持,搭建创业平台,但是高职生真正参与创业的比例明显偏低,创业规模小,创业成功率低是高职生创业的一大窘境。高职生创业比例的高低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重大影响。高职生进行创业活动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创业心理素质是重要因素。创业心理素质引导高职生由潜在创业者变为现实创业者,并且帮助创业者在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调整状态、克服困难、坚定意志,直达创业成功的彼岸。培养创业心理素质对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活动,提高创业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障碍

创业,顾名思义自主创造事业,专业化阐述即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由幼稚向成熟蜕变过程中的大学生是集价值观的多重性、人格的再构性等多种心理特性于一身的特殊群体,从心理层面剖析他们正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其成长蜕变时期的特殊性与创业这个全新的天地之间产生多种心理冲突。

创业是一种自主思考、自主行动的主动性行为。创业过程中,个体创业心理相较于创业行为来说发挥着引导调节作用。个体自身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等多种心理因素与创业成功与否息息相关。国内有学者通过心理测量法,验证模型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预测性。验证结果显示创业心理品质对创业倾向预测超过八成[1]。创业心理障碍是指大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对创业产生异常的心理。

(一)创业认知障碍——认知偏差

1、创业丢面子。现在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找个好工作,而选择创业意味着自己找不到工作,在亲戚朋友面前没面子。即使很崇拜比尔·盖茨、杨致远等创业明星,也不会轻易选择创业这条路。

2、创业偏专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感兴趣的创业方向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或自己的专业无法创业,大学生担心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完全派不上用场,遗憾在创业中无法学以致用。

3、创业风险大。创业存在风险,也需承担风险,据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初次创业的成功率仅为2.4%。与其一味地去害怕风险,不如在创业之前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做详细调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

4、创业无信心。 自卑是一种心理疾病,是创业的大障碍。自卑感主要来自于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低估、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的人对前途丧失信心,经常紧张不安,放低自己身份,以免承担责任。还一味的找理由借口,说自己不是创业的料子,总认为是社会的不公平阻碍自己的创业发展,宁愿安分守己,也不愿开拓进取[2]。

(二)创业情感障碍——适应能力差、缺乏意志

1、害怕失去自我。 一旦开始为自己创业,就意味着进入忙碌期,整天脑子里装的都是生意,会失去很多陪家人、陪朋友甚至是休息的时间。对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来讲,适应能力差的会很快失去自我。

2、 缺乏领导能力。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缺乏锻炼,经验不足,独立性还不是很强的大学生来说,从以前被动领导,突然间变成主动领导,要适应这样一个转变是很难的。

3、缺乏应变能力。 对于突发事件的发生,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然而大部分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处于茫然无措状态。

4、求胜心切。 不能看清现实,付出一定要得到回报,在创业过程中过于急切地希望看到成果,急于求成是意志缺乏的直接体现。

5、 不能坚持到最后。 对于没有意志力的人来说,在创业中遇到的连续的困难和挫折对积极性是致命打击,他们害怕自己承受不了,所以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

(三)创业行为障碍——动机偏差

1、创业好玩。 抱着一时的新鲜感创业,只是因为觉得好玩,然而真正的创业确是累、倦、怕,与好玩真的是天壤之别。

2、缓解就业压力。 创业是能缓解就业压力,但这并不能作为创业的宗旨。为了就业而创业,会失去创业的价值,削减创业的持久性,降低创业的成功率。

三、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干预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分析

对于创业这个全新层面的感官世界,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其原因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我国大学生创业尚在起步阶段,国家出台的优惠扶持政策和各地因地制宜的新政都局限于表面,拘泥于形式,宣传力度和强度远达不到标准。另外各校的创业成功案例太少,出台的相应政策效应不显,反响也不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3]。

第二,家庭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太薄弱。家长们都认为子女选择了创业就等同于选择了风险和不安定,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最佳的选择,因而创业方面家庭的支持对大学生创业起直接作用。

第三,创业需具备高素质、敏锐的感知力,较强的随机应变力和自我调节力,且能积极看待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动机明确、信念坚定,人格完善。

(二)具体干预措施

1、加强创业教育,引领创业热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首届高等教育大会上就曾指出:“大学生不仅是求职者,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可以加强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树立“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意识,通过思想引导端正大学生创业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正确设定创业目标,全身心投入到创业实践中;通过创业成功典型宣传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让他们充满了动力和热情。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增强创业意识,使他们乐在其中[4]。

2、开展心理咨询,培养正确创业观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易产生的不安情绪和心理压力,广泛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咨询服务,为大学生“排忧解难”;通过人格测试分析,让他们找到自己喜欢,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通过开展创业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分析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通过心理咨询活动让大学生在认知、情感与态度方面作出正确的改变,引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竞争压力,建立完善的人格。

3、全程融合渗透,激发创业潜能

进行课程改革,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构建具有创业心理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如开设《创业心理学》等课程,在传统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创业心理的培养,把与创业心理相关的课程加入其中[5]。创业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素质,可以通过创业心理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全面掌握创业知识、心理素质,从而克服创业心理障碍,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为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4、树立榜样模范,调动创业积极性

榜样力量无极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要善用这一笔宝贵财富,高校可利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借鉴历史上创业成功的案例,明确创业目标,激发创业热情,树立创业志向;二是要学习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大学生们在这些活教材中成长受益;三是教师以身作则成为榜样,教师将创业的成功经历迁移到教学之中,在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也会给大学生创业者以莫大的启示和感染。

5、鼓励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事重在实践,创业也是如此。高校通过多种形式与政府、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间建立联系以促进创业实践。一是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便利,如大学生创业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二是社会要提供更多的创业岗位给学生选择,如勤工俭学岗位、社区服务岗位等,使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三是组织创业大赛,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学生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有效方式。

6、营造创业文化,增进创业意识

良好的创业文化、浓郁的创业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便于获得财富与成功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独立创业能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首要目标,积极利用广播、橱窗、校报、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业文化,在渲染讲创业、想创业、崇尚创业,以创业为荣的校园舆论氛围的同时,形成鼓励创新、开拓进取、宽容失败、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1]王扬铭.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教育探索,2012,(3):9-10.

[2]吴忠宁,汪保安.全国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和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6):96-98.

[3]王志峰.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45-47.

[4]刘素婷.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塑造[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1):28-30.

[5]洪映君,缪传景.大学生创业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2,(6):102-106.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心理感受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