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探讨

2014-08-15唐雪梅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责任意识责任

唐雪梅,吴 敏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1120)

一、引言

传统上我们认为企业经理人的唯一目标是替企业赚取最大利润,但随着社会发展,为了社会环境的长久经营发展,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意识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社会责任意识下,企业经理人的责任不只是赚取最大利润,还要在顾客、员工、供应商、债权人及社区之间的争议中维持一个公正的平衡点,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更有利于营造长久发展的社会环境。工商管理专业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己任,但目前我国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偏重于传授学生的赚钱技能,而对未来职业经理人需要的社会责任教育不足。目前,在国际上,社会责任教育在本科教育中已开始受到重视,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课程[1],英国诺丁汉大学商学院拥有从学士到博士的企业社会责任专业。我国台湾地区在大学教育追求卓越发展计划中有专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方式和决策能力提升的两项议题。因此,强化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责任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而来。过去社会上存在的是“无商不奸”,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利润为中心而不顾伦理道德。但随着环保问题、消费纠纷、劳资对抗等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开始被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应对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2]。企业社会责任有三层含义:一是企业须自愿地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管理流程中,在组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中加入社会责任目标或考量;二是施行利害关系人管理,即企业不只要对股东负责,也必须思考其营运可能对其他利益相关群体造成的影响;三是企业与利益相关群体互动下所形成的网络关系[3],包括与员工、经理人、股东、公会所形成的组织内部利害关系,与客户、金融机构,及供应商等形成的经济利害关系,以及与社区、政府、非营利组织、环境等形成的社会利害关系,企业发展依赖良好的社会关系。

总体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行为,它依赖于经营管理者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在经营活动中贯彻社会责任意识,把关注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经营管理目标。

三、工商管理专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依赖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个人伦理道德意识。个人伦理道德意识是规范如何待人处事的个人标准和价值观,经理人伦理道德意识的形成需要通过教育教化。具有不同伦理道德观念的人,在相同的情况下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管理者的个人伦理道德意识对于组织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和贯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员工常以管理者的伦理道德意识与行为作为个人伦理行为的参照。

在实践管理中,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较大差异。有些管理者完全没有伦理道德意识,只关心公司的销售状况和收益状况,完全漠视其他群体的利益,将法律视为必需克服的障碍,想方设法地钻法律空子,在决策时只考虑公司行为能否能赚钱而对其他社会责任问题完全不关心;而一些具有一定伦理道德意识的管理者在作决策时并不考虑太多的伦理道德问题,他们认为伦理道德应该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而不是用在做生意上,他们一般很少关注企业行为对他人的影响,除非受到外来的压力或强烈批评才会做出一些履行社会责任的姿态;而具有伦理道德意识的管理人在决策时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些管理人也希望企业成功,也注意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他们的决策都在伦理范围之内,努力寻求一种公平、公正的方法。有些经理人之所以忽视社会责任,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的绩效,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业绩之间具有正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并不降低企业业绩。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者伦理道德意识的差距上,提高管理者的伦理道德素养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基础。因此,加强对管理者的伦理道德教育就成为提高管理者伦理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工商管理专业社会责任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意识,把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意识从“利润导向”转向“责任导向”,在各项决策过程中要让管理者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念,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以及维护好与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保障股东与员工权益等各项工作。

四、工商管理专业社会责任教育模式

1.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教育主要是在MBA教学中开展[4],本科阶段的社会责任教育也主要是在一些知名高校如南开大学等开展,多数本科院校对企业社会责任教育重视不够,在课程教学中讲解相关内容不多,专门开设社会责任相关课程的院校就更少。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必须在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首先应该在相关课程教学中补充社会责任议题的讨论,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中都要讲授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内容;其次,还应专门开设企业社会责任课程,企业社会责任课程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商业伦理道德》等,可以在工商管理类的各专业通过开设选修课方式让学生选修,计入学分。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对于本科教学而言综合性较强,因此课程开设的阶段应该在专业教学的中后期,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内容有了一定基本认知后开设较为合理。

2.教学和实践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教学要提高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商业伦理道德,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本的伦理概念,如责任、公正、诚信等。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商业伦理道德的基本理念,明白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是有道德的,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是没有道德的,提高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心和敏感度。(2)主要的企业社会责任技能。企业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实践的方式,学生应该具备运用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提高学生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力,在各项管理决策中能够考量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在决策困境中对企业社会责任做出正确的抉择。(3)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及其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不仅能拓宽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学习视域,了解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更能让学生能将企业社会责任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应用到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上的逻辑推理和决策判断能力。总体而言,社会责任教育还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和实践并重。

3.教学方法

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不是传授学生一种谋生的本事,而是向学生讲解商业伦理道德,因此在教学方式上不能太古板,不能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单纯的“理论”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商业伦理道德意识,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并内化为学生思考问题和行为决策的准则。在教学上宜灵活多样,宜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互动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课题讲授以外,应采用一些参与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商业伦理辩论等,让学生在模拟实际环境下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展开讨论,使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此外,教学中还可以主动和企业、政府等组织进行沟通联系,邀请企业高管、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等来校以讲座等方式和学生进行双向沟通交流,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话题。

五、结束语

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目前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本科阶段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是适应当前形势的当然举措。在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中,应排除实用主义的影响,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不仅仅要提高培养学生的商业决策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商业伦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感,培养未来具有良好操守的职业经理人。

[1]王晓阳,张京顺.美国大学的社会责任与学术自由理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2]欧阳润平,宁亚春.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相关研究述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Cetindamar,Dilek.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s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The ca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2):163-176.

[4]刘刚.MBA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现状及优化对策——基于对MBA学员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责任意识责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
期望嘱托责任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