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14-08-15王人东韩亚男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经济

王人东 韩亚男

(长春工业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1]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迫切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经济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了基础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和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包括经济发展的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途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是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国基本实现小康社会。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发展遇到重大挑战,出现严重下滑,这对于过分依赖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上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主要靠投资、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污染严重,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合理,这种发展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过去的经济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片面注重经济增长是不科学的,不可持续的。要实现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必须尽快摆脱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经济平稳可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各大经济体经济下滑的影响下,各国经济增长普遍受到抑制,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低增长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通过贸易和金融两个渠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我国对欧、美、日经济体进出口加剧下滑,2012年1月至11月,对欧盟出口3022.7亿美元,下降7%,欧盟作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已经被美国取代。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统计,外商在华投资下滑,2012年1月至1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503家,同步下降10.3%。世界经济形势的恶化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是显著的,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下滑较大。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为10.3%,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为9.2%。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粗放型经济方式和传统加工业为主,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内需“三架马车”中,存在着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内需疲软的问题。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较为直接的金融、钢铁、煤炭、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的企业,面临着节能减排、减员增效、产品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世界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机遇与压力

(一)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新的机遇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立足本国,面向世界,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产生了新的影响,形成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转变,要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中,传统的工业企业依旧不景气,不仅面临着用工荒、劳动力缺乏、财务费用高、企业发展困难等问题,环保考核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将约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无序扩张。只有真正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依赖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在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形成更具竞争力,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有利的市场环境。

2010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不断下滑,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从中长期的经验来看,国内劳动力人口拐点已经到来,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旧有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必须依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科技革命、劳动者素质提高及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描绘的蓝图是: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无线通信和超高速光纤,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诸要素中,人才至关重要,而大学生是掌握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机遇和发展平台。

(二)有利于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发展,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消费率特别是国内居民消费率的贡献率持续下滑。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由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转变,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更加迫切。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还很不发达,第三产业近年来的比重为33%左右,相比其它国家和地区,我国的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改变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大产业发展比例不合理问题。国家政策和投入重点应转向“三农”、公共服务、民生和生态领域。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化,必将引起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引起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将成为传统产业外,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新兴产业、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人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助于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改变大学毕业生争先恐后涌入大城市,沿海经济较发达城市、认为公务员、事业编、合资企业、大型央企等才是大学生就业正途的观念,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方向、就业形势和自身能力规划个人的职业人生。

(三)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形成压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转型,科技革命、创新、新型产业的发展,农业做大、工业做强,服务业发展都需要大批各方面人才,高等教育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优先发展教育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所以我国制定了人才强国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高校大学毕业生为630万人,2011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2012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90万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突破了700万人,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势必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的竞争压力。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创新思维和劳动技能,要将“自我设计”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是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正确选择,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传统产业转型,关、停、并、转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企业减员增效等形成的结构性失业严重,政策性失业频繁,势必形成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加,加之海外留学人员的大量回归,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相竞争,进一步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国家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重点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这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

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小康社会的客观规律。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普遍性失业形势严峻。2013年7月21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表示:“目前我国有2.6亿农户,户均耕地不到7.5亩,”“如果全国农户户均耕地规模达50亩,全国有3600万农户就够了;如果户均规模到100亩,则只需要1800万农户,那么剩下的2亿左右农户就得另寻出路”。[2]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必然挤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空间,应正确看待并合理引导安排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使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关系到改革开放全局,必将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2007-10-24.

[2]韩长赋.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a.gov.cn/govpublic/BGT/201308/t20130802_3547183.htm,2013-7-21.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