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业节水问题探讨
2014-08-15李坤
李 坤
(陕西省水利厅,陕西西安710004)
陕西省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中国降雨和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之一。“十年逢大旱,五年逢中旱,两年逢小旱,年有干旱”是陕西省气候特点的真实写照。全省水资源总量约445亿m3,人均占有量1 230m3,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2 749m3的一半,每hm2占有水量12 600m3,仅为全国hm2占有水量的45%。农业用水量占全年总用水量的6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城镇建设,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除兴建蓄水工程和开发新水源外,发展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面对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实,灌溉农业只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节水改造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从全省农业用水状况分析,其传统灌溉方式过程相对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潜力较大。因此大力推行节水、节级的农田灌水技术,提高科学用水水平,建设节水型农业,是发展灌溉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挖掘粮食和林果增产潜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1 农业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陕西省经过多次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仍然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全省水资源总体供给来看,关中及陕北地区水资源供给形势最为严峻。农业是用水大户,约占全年总用水量的60%-80%左右。节水农业技术综合应用程度还不高,农业用水中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节水农业是解决陕西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1.1 农业用水现状分析
1.1.1 资源型缺水
陕西省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受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影响,区内水资源分布差异大,降雨少,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在地区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省35%,而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1%;而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的黄河流域,集中了全省人口59.7%,耕地51.8%。灌溉面积86.6%的关中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7.65%。且在时间分布上,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
1.1.2 工程型缺水
工农业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需水量逐年增加。初步估算,目前每年缺水量均达35~40亿m3,而每年新增供水能力不足4亿m3,难以满足需水要求。而原有的水源工程部分无调蓄能力,受降雨、时间等制约较大,加上大多水源工程建设已严重老化,年久失修,供水能力下降,更新改造资金短缺,现状一时无法改变。
1.1.3 水质型缺水
由于地面水引用制约因素多,地下水的开采在部分地区过量,逐步形成区域性漏斗。加上部分地方水源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水源的有效利用。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节水意识淡薄
由于缺乏对农业节水工作的宣传,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水资源短缺严重问题认识不够,那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福利型用水观念根深蒂固。一些地、县群众还不能摆脱大水漫灌、粗放作业的灌溉方式,对节水灌溉不认识、不习惯。过去群众习惯使用无偿资金,现在要使用有偿资金,思想不适应,开展节水的意识不强。
1.2.2 灌溉方式落后
陕西省灌区大多数仍沿用传统、落后的地面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定额普遍偏高,超出实际用水量很大。有些地方超出好几倍,致使灌溉水利用率十分低下,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全省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0.4左右。渠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60%左右,每m3水产生粮食不足1 kg。而发达国家水有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每m3水产生粮食都在2 kg以上。
1.2.3 水利工程设施老化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严重,渠道输水损失大。陕西省水利化较高的关中宝、泾、洛、石、桃、交等灌区,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系数约0.53左右,与外省先进节水灌区相比较,水资源浪费严重,与国外先进节水灌区比较,相差更大。以色列全国95%以上农田实现了管道化,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很高,灌溉用水量仅5700m3/hm2左右,是灌溉用水量最省的国家之一。
1.2.4 果业发展迅速,用水矛盾加剧
由于社会经济的杠杆作用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差加剧,近二十年来陕西省以苹果为主的果园面积大规模的增加。苹果种植面积已超过800万亩,猕猴桃种植面积也接近百万亩,樱桃、草莓、酥梨、密桃、红提、葡萄等水果种植面积也都达到几十万亩规模,而这些绝大多数水果的适应种植范围又在陕西省极为缺水的渭北旱腰带和陕北沟壑区域。而水果作物又大都是喜水植物,群众又把水果种植看作自己的钱袋子,这一区域的用水矛盾正在日益突出。
2 农业节水措施对策
2.1 加大节水宣传
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宣传节水的重要意义,利用广播、报纸、杂志、会议等形式,使节水工作深入千家万户,人人皆知。强化全省节水意识,从根本上转变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为在全省范围普及节水工作,建设节水农业创造群众基础。
2.2 积极开展施(灌)水节水技术推广
在灌区实现计划用水,推行轮灌、沟灌、小畦灌等。在有条件的缺水地区,应重点推行喷、微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在渭北旱塬区重点推广水窖灌溉技术,榆林北部风沙区重点推广膜上灌等技术,以减少蒸发和渗漏,达到节水目的。不仅如此,陕西省还大力推广现代节水技术,喷灌、滴灌、暗管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在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在干旱缺水地区,则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发展节水农业。陕北、陕南等缺水地区利用挖水窖、建水塘的方法集聚雨水,解决灌溉用水,在农业生产中还大面积推广地膜小麦种植技术、麦草覆盖技术,大大减少水的蒸发量。
2.3 加强节水工程建设
目前广泛采用的节水工程有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平整土地,三改两全,修坡地为台(条)田,安装喷、微灌设施等。根据陕西省实际,引水灌区重点把各级渠道衬砌,田间进行土地平整,改长畦为短畦,改宽畦为窄畦。经济作物重点区发展喷、微灌。在井灌区重点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工程,田间采取沟灌和小畦灌溉等。渭北塬区的规划的修建水窖,拦蓄雨水径流,配备等灌水设施,扩大灌溉面积。针对渭北旱腰带和陕北沟壑区的大面积水果的发展,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过境水,自然降水,适当开发利用地下水。可大力支持建设一批小型拦、蓄、抽水工程,充分利用好每年降雨形成的径流,切实把农民群众的事办好。
2.4 重视农田基本建设
采取各种农业保墒措施,在陕北丘陵沟壑区、陕南秦巴土石山区、渭北黄土高塬沟壑区,应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变坡地为平地,变三跑田为三保田,拦蓄雨水,抗旱保墒。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秸杆覆盖和地膜覆盖,既可拦蓄雨水,减少土壤蒸发,又可秸杆还田。对农作物布局进行调整,选用耐旱作物,耐旱品种。建设沟垄耕作,水平沟种植,提高土壤抗旱能力,保水保苗。
2.5 提升节水管理水平
国内外的水费制度证明,征收水费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高效率用水,偿还水利工作的修建和解决管理费用。今后应对水费进一步改革,核定水价,按量收费,定额供水,超用加价,节约奖励,浪费惩罚,用经济杠杆措施彻底扭转"喝大锅水"、"享受福利水"的局面,以经济杠杆作用达到节水和增产的双重目的。同时,也要制定农业节水优惠政策。
3 结语
目前,我国已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因此在平衡工业、农业、群众生活用水已成为各地的当务之急。"九五"国家把节水列入科技攻关,取得了大批成果,近几年的推广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我国尤其像陕西省这样严重缺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制约因素,不仅已严重影响了工业、农业的发展,也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影响。陕西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当务之急,更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