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金森综合症与焦虑症状的鉴别

2014-08-15张剑红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帕金森症帕金森综合症

张剑红

(红河州传染病医院精神科 云南 红河 661400)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有近200万的帕金森患者,但是人们普遍对于帕金森症的病理知识与临床表现了解不足,导致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帕金森症即为帕金森综合症,且很容易将这种症状与焦虑症状联系起来,认为是相同病理的不同说法。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两种临床症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两者之间的鉴别方法进行研究,初步报告如下。

1 概述

从病症分类方面来说,帕金森综合症与焦虑症状最大的区别就是,帕金森综合症为生理疾病,而焦虑症状为心理疾病,两者形成的病因、病理、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症状表现都极为不同。之所以会发生混淆,是因为帕金森综合症在发病的初期,肢体活动障碍并不明显,反而是非运动障碍形成比较迅速,例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以及记忆障碍等,因此帕金森综合症在发病初期极易被确诊为焦虑症状类的心理疾病。

但是这样一来,又会产生一个误区,那就是焦虑症状不等于患有焦虑症。焦虑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焦虑的情绪表现,另一方面是焦虑的肢体行为,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烦躁与焦虑。正常健康的人也会有焦虑的症状发生,但是其与患者的最大区别就是,正常人的焦虑会通过客观原因进行合理解释,焦虑的症状并未达到不能承受的痛苦程度,而且能够保持正常的社交与生活。换句话说,人可以由心理变化而产生情绪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等于人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

我们通常所说的帕金森患者包含两种,一种是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另外一种是帕金森症患者。两者最为直接的区别就是,后者多发于老年人,前者则对年龄段无明显界限,成人与未成年人均有可能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其临床表现除帕金森症特有的肌肉僵直、行动迟缓、面部表情减少等典型症状以外,还有偏瘫、头痛、眼球运动障碍、痴呆、语言不清等症状。帕金森症通过影像学无任何的表现特征,而帕金森综合症则经常会有相应或特征性的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帕金森症≠帕金森综合症≠焦虑症状≠焦虑症。

2 诊断中判定标准

在焦虑症状的诊断与评定当中,诊断量表与症状量表是评定量表的较为重要的两种,症状量表用来对焦虑症状或其他精神症状是否存在以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大多数用于疗效判定方面,但是却不能作为诊断的根本凭证。在大多数研究当中,仅适用到了精神症状的自评量表或者是症状的观察量表作为识别病例的方法,但是这样进行的病例识别也仅仅是初步筛选的结果,应继续通过客观的标准作为主要诊断依据,进行系统化的精神症状检查进行诊断,量表的结果只能作为检查的补充,而不能作为诊断的标准。

Zung氏焦虑自评表又称SAS,是通过患者自己进行评分后,由研究方将总分相加后再乘以1.25,得出的结果即为总分。分数在50以下时为正常情况,无焦虑症状的表现;50-59分时即被判定为轻度焦虑症状,60-69分时被判定为中度焦虑症状;当总分为70分以上时即被判定为重度焦虑症状。

在目前对于帕金森综合症的诊断当中,尚未有任何一种医疗仪器或是化学检验方法能够对患者的帕金森综合症进行确诊,但是也有一个类似焦虑症状的评分标准,即Webster计分法,对帕金森综合症的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将行为姿势、坐位起立、语言功能、运动障碍、面部表情、上肢运动、下肢运动、震颤行为、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肌肉僵直情况等10项病情表现进行分数判定。0分为正常情况,1分为轻度异常,2分为中度异常,3分为重度异常,将10项病情表现的评分相加后最高分为30分。总分为10分以下时被判定为轻度异常,即轻度帕金森综合症;11-20分时被判定为中度异常,即中度帕金森综合症;21-30分时被判定为重度异常,即重度帕金森综合症。

3 病因及联系

尽管帕金森综合症与焦虑症状是两种临床的病情表现,有各自的独特症状与诊断标准,但是两者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前由于对帕金森综合症的确诊能力有限,因此及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症状。在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帕金森患者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病而进行手术的患者;有因肢体方面障碍不明显,心理障碍如焦虑、睡眠障碍等较为明显的患者,被误诊为患有焦虑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服药治疗;有因脑部影像学反应被误诊为脑出血、脑萎缩或是脑血栓等的症状,甚至还有患者被误诊为“精神病”而被长期遗弃的情况发生。通过这些统计后我们发现,帕金森综合症的患者很容易在发病后表现出焦虑症状,经常会感到不安、烦躁、不自信、对疾病恐惧等情绪的发生,进而导致了自暴自弃,在诊断当中面对主治医师时对于自身情况的描述也并不详细准确,因此也会导致误诊的发生,进而产生恶性循环。由此可以判定,帕金森综合症能够引发焦虑症状。

而焦虑症状虽然无法导致帕金森综合症的发病,但是会从一定程度上进行恶化与催化,达到促进病情发展的效果。在国内外的大量医学研究表明,心理方面的活动能够对生理型疾病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经常焦虑、抑郁、自闭的患者能够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甚至可能引发癌症。但是目前的医学研究却无法发现心理活动是如何引发生理疾病的联系,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治愈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4 防治方法

4.1 帕金森综合症的防治:对于帕金森综合症的预防可通过提早发现症状来实现预防的效果,通常分为四大症状:①静止性震颤。这种表现通常为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症状,由某一侧的手指开始,然后逐渐向上肢、下肢以及另外一侧的肢体扩展。在帕金森综合症的晚期可使得下颌、口部以及头部也表现有相同的震颤症状,这种震颤会在患者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强,睡眠时症状完全消失。值得注意的是,静止性震颤的频率为4-7次/s,通过这一特征可以将帕金森综合症与小脑疾患、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舞蹈病等疾病进行区分;②肌肉僵直。病变早期表现为一侧肢体逐渐失去柔软性,逐渐产生麻木与僵硬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加剧而不断严重,中晚期会导致行走困难等症状;③面部僵硬。在帕金森综合症发展到中期以后,患者基本没有有明显的面部表情,甚至很少眨眼睛,在医学方面被称为“面具脸”。④特殊姿势。在发病后,尽管患者的全身肌肉肌张力增高,但是在静止的情况下屈肌张力明显增强,导致患者出现特殊的姿势,例如头部前倾、躬腰、上臂向内回收、肘关节呈弯曲状、手腕向前伸出、掌关节弯曲但指关节僵直、髋关节与膝关节呈轻度弯曲。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可采用降血压以及降血糖的药物,或者增强脑细胞代谢的药物,例如ACEI类药物;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可采用阿斯匹林等进行活血化瘀治疗;适量的抗PD药物,例如多美巴或息宁等;另外还可对患者进行精神类药物的使用,进行结合药物治疗。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消除负面情绪,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与运动也要加强护理,使病人顺利进行康复训练与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功能。

4.2 焦虑症状的治疗:在焦虑症状的治疗及缓解方面,首要的是从心理方面入手。临床医师通过语言与患者建立友好的并存在信任感的良好关系,应用心理学以及医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认知问题、行为习惯以及情绪障碍等方面进行了解与调节。其次,通过药物对心理治疗进行进一步的疗效强化,常用治疗焦虑症状的药物有劳拉西泮、佳静安定以及奥沙西泮片,这三种药物属于安定类药物,抗焦虑效果比较显著,镇静的作用则稍弱一些,副作用小。

5 总结

本文对帕金森综合症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的身体条件会导致这两种症状表现发生很大的改变,有些患者在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后三至五年就失去了自理能力,而有些患者则要更晚一些,而这些患者共同之处都是表现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症状。因此在发病早期,要对患者的病理进行细致的诊断与判定,加强帕金森综合症与焦虑症状的鉴别,进行理论与科学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诊,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对症治疗,减少患者痛苦,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病情的发展,进而早日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1] 刘淑俊,朱步东,张金芳,宛凤玲,邸力军,聂军,宋国红.癌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调查分析[C].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2000

[2] 张昆南,谢旭芳,高幼奇,屈新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伴抑郁及焦虑症状89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42(5):55-56

[3] 李颖.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N].科技日报,2011-4-14(11)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症帕金森综合症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注夹腿综合症
一种实验性药物有望遏制帕金森症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帕金森症的强迫行为与治疗有关
患帕金森综合症的日子——一位匿名神经学家的自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及其控制
牛呕吐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