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的运用

2014-08-15林艳秋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备皮导尿管体征

林艳秋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车祸和高空坠落事故逐渐增多,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创伤中最常见而且最严重的一种损伤,而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多发损伤,病情较为复杂,死亡率高达30%-50%,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压力。因此,面对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凶险,变化快的特殊情况,入院的早期急救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院自2010年7月-2011年6月起改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急救护理程序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15-47岁,平均35.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高处坠落伤13例,殴打伤5例。接诊时合并骨折者23例,合并肺挫伤、血气胸者14例,合并肝破裂者5例,处于濒死状态3例。接诊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17例,6~8分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以2010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治疗组,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3-67岁,平均40.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高处坠落伤9例、殴打伤3例。接诊时合并骨折者26例,合并肺挫伤、血气胸者7例,合并脾破裂者5例,处于濒死状态者2例。接诊时GCS评分3~5分29例,6~8分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病例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有头部外伤史,GCS评分8分以下,伤后有头痛、呕吐、抽搐,体温、脉搏、呼吸有明显波动,锥体束征阳性,瞳孔大小不等,颈项强直,克匿格征阳性,CT扫描有占位征。

1.2 方法

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抢救措施,包括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抽血、给氧、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测量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留置导尿管,遵医嘱用药,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行机械辅助呼吸。

治疗组:对治疗组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程序,具体如下: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由辅助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道、抽血、配血、留置导尿管,遵医嘱用药;责任护士负责给氧、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测量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实施护理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后,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行机械辅助呼吸。

1.3 效果评价: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48h为早期抢救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对照组45例经急诊抢救后送颅脑外科进一步治疗,其中6例经抢救、备皮后行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22例经抢救、备皮后送手术室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5例非手术治疗,死亡7例,抢救成功率84.4%。抢救组40例经急诊抢救后送颅脑外科进一步治疗,其中8例经抢救、备皮后行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26例经抢救、备皮后送手术室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4例非手术治疗,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5.0%.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护理评估及确定护理问题:在接诊患者后,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评估,责任护士应首先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对患者血压、呼吸、心率和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全面检查有无合并伤和多发伤。同时,要确立护理问题,明确处理重点并报告医师。

3.2 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根据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责任护士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辅助护士实施护理措施。除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及按颅脑手术进行常规准备外,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3.3 保持呼吸道畅通:脑细胞缺氧6 min即可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要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畅通的重视。颅脑损伤患者一般都会有呕吐症状,要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异物,对于深昏迷患者舌根后坠阻碍呼吸道情况,可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氧气吸入或面罩吸氧,注意观察患者的用氧效果,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同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妥善处理伤口。

3.4 建立静脉通道:应快速建立2-3路静脉通道,保证及时有效的供给药物,在静脉穿刺成功时留取血标本,做交叉配血。同时遵医嘱对颅脑损伤过度烦躁引起颅内压升高者给予适量镇定剂,使其配合治疗。

3.5 留置导尿管:尿量是检测休克程度及转归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要给患者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尿色,防止尿管的扭曲和脱出,当尿量<25 mL/h,说明血容量不足,应加快给患者的输液速度。

3.6 安全护送患者检查、住院:要保持与院科室的联系,当患者经过急救处理,病情允许做CT、X线摄片等检查时,由辅助护士通知病区与医生共同护送患者进行检查,如需手术,及时与手术室取得联系,为患者的抢救和手术争取时间。

急救护理程序具有程序规范,便于掌握;明确观察指标,及时进行处理的优点,能够使护士人员积极参与救护工作,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1] 胡成文.护理程序在颅脑损伤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2] 姚静,刘云,韩淑萍.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5(06)

猜你喜欢

备皮导尿管体征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带你了解备皮法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四肢外伤急诊手术前快速备皮方法的比较*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降低外阴癌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204例护理体会
儿童理发器应用于新生儿输液备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