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例儿童高热惊厥护理探讨
2014-08-15施彩嫦
施彩嫦
(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儿科 广东 鹤山 529700)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择作者所在医院从2012年9月到2013年1月,所收治的儿童高热惊厥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中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5岁,平均2.8岁,其中数月到1岁的患儿有12例,1岁到3岁的患儿有8例,3岁到5岁的患儿有4例,11例为女性,13例为男性。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意识丧失、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各种类型的全身或面部痉挛、抽搐,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口唇发绀、屏气以及高热等等。温度一般在38.5摄氏度到42摄氏度之间,多为上呼道感染、肺炎以及菌痢。所有患儿经检查,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基础护理:第一,将患儿体位调整为平卧,再将其头调整为侧偏。为保持呼吸畅通,还要将他们胸口、领口部分的拉丝、纽扣解开,将其口鼻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整个过程护理人员的动作要轻柔、迅速、准确,避免患儿受到过多的刺激;第二,及时对患儿供氧,防止患儿由于缺氧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第三,及时的开辟静脉通道,保证保证药物治疗输入的及时性,最大限度争取医护时间。
1.2.2 高热护理:高热护理可以采取两种措施,第一是物理降温:用30%到50%的酒精给患儿擦拭身体,用温水擦拭患儿的手掌心和脚掌心,在腹股沟和头颈部的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在进行物理降温的时候要注意,不能使患儿的体温骤减,应当逐步降低患儿体温;第二种是药物降温:具体措施为根据医生的指导,对患儿采取肌注或滴鼻安乃近,根据患儿的体重制定用量,一般为每千克体重用药10毫克。同时,要对患儿的体温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患儿的衣服、被子被汗浸湿,要实际更换。
1.2.3 抽搐护理:在患儿发生抽搐的时候,要对其使用牙垫,不能使他们将自己的口舌咬伤,还要做好安全保障措施,避免他们从落床。对于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要让他们回避,保持医护环境的安静,护理操作要快速、集中的进行,使患儿受到的外部刺激时间可以缩短。同时还要将气管插管、吸痰器、开口器等准备好,以供抢救时使用,争取抢救时间。
1.2.4 饮食护理:在患儿的惊厥症状得到缓解后,应当坚持少吃多餐的进食原则。要保证食物是易消化的、高维生素的、高蛋白的。如果患儿的情况较为特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鼻饲或静脉输液,保证患儿机体对营养的需求。
1.2.5 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指导: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患儿家属对高热惊厥的科学认识,并指导他们如何辨别惊厥发生的早期体征和表现,比如呼吸明显加快、寒战高热、精神不振以及手脚冰凉等,还要告诉他们在当前的医护措施下,高热惊厥通畅是不会对初发患儿脑组织造成损伤的,请他们可以大大的放心,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护士开展医护工作,患儿是能够痊愈的,而且出院之后,不需要进行用药预防,如果患儿出院后,出现了复发,则应当第一时间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但对于反复发作的患儿,就应当提高患儿家属的注意力,应为反复发作就可能对患儿的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最后,还要教会家长如何在患儿高热的情况下进行降温处理,只要能够控制体温,则可以对惊厥起到预防作用。
除了上诉的护理措施之外,还要在医生的安排下,定时定量辅助患儿服药,做好用药护理。
2 结果
在患儿接受临床护理后,最终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最短4天,最长8天,平均6天,经长达6个月的随访发现,仅有1例患儿出现了复发,复发次数1次。同时,患儿家长对高热惊厥的认识也提升到了一个更为科学的层次,这对于患儿高热惊厥预防,以及争取医护时间来说,也具有作用意义。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所致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全身或局部出现暂时的不随意的收缩,据统计发病率高达3%到4%。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头向后仰,面部、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出现颈项强直等。
高热惊厥初发通常是不会对患儿的脑组织造成损伤的,治疗后也不需要通过用药来进行预防。但反复发作的话便会对患儿的脑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使患儿的智力出现障碍,更为严重者,会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但通过本文的研究证明,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对于确保患儿的生命健康而言意义重大,值得加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与实践。
[1] 叶彩娜,赵成香.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0):1252-1253
[2] 王秀凤.30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4):1248
[3] 黄金梅.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救治和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