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2014-08-15陈晶
陈 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神经内科 河北 保定 071000)
脑血管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治疗中的重要问题。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癫痫可以导致患者脑器质性损伤,导致患者预后效果受到制约[1]。随着当前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脑卒中的发病年龄逐渐呈现下降趋势,如何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现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经CT检验证实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66例,选取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52.7±2.2岁。依照1981年癫痫发作分类方案诊断标准对存在癫痫症状及癫痫病史的患者进行排除。
1.2 临床表现:选取患者中存在早期性癫痫4例、迟发性癫痫62例,患者中包括全面性发作16例、部分性发作50例,患者主要为单纯性发作类型。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先兆,在临床中表现为头痛、头晕、惊恐、幻觉、烦躁不安等现象。
1.3 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原发病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癫痫状况对患者适当进行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通过单药用药对64例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联合用药对2例患者进行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t对患者数据进行对比。当数据差异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6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皮层病灶继发癫痫66.67%(44/66),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33.33%(22/66),数据之间差异P<0.05;出现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30例、缺血卒中继发癫痫36例,数据之间差异P<0.05。选取患者中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44例、癫痫持续状态6例,占据总体的75.76%。本次治疗后6例患者出现偶在发作,2例患者症状加重,其余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3 讨论
脑卒中后癫痫可发生在脑卒中病程中任何时期,早期痫性发作主要发生在脑卒中当时和脑卒中后24小时内,占全部脑卒中后痫性发作的13%~60%。该并发症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惊恐不安等状况,导致患者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严重降低,对患者工作和生活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脑卒中后癫痫发病过程中主要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出现持续癫痫状况,对患者脑部具有非常大的损伤。部分患者出现全身性发作,导致患者不良状况风险上升,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安全[2]。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当前的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已经达到5%左右。如何加强对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造成患者出现脑卒中后癫痫的原因主要包括:(1)脑组织缺氧引起脑缺血,造成钠离子内流,出现癫痫放电;(2)脑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物质循环受到限制,造成内环境稳态转变,导致神经元受刺激癫痫放电;(3)脑水肿、急性颅内高压导致脑活动受限,造成癫痫放电;(4)脑卒后自身应激反应导致异常放电[3]。
在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均存在明显癫痫症状。对患者症状进行分析后发现,脑卒中早囊腔机械刺激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状况,造成患者神经细胞变性,出现神经元变性,导致慢性病灶致病性放电。而脑出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诱发患者出现弥漫性痉挛,造成患者出现早囊腔机械刺激加重,是癫痫发作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出血性卒中还可以对患者颅内结果进行转变,导致患者脑细胞损伤加重,造成患者出现异常放电。
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患者30例,占总体的%、缺血卒中继发癫痫患者36例,占总体的%。本次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用药,通过进行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对患者的发作次数进行抑制,有效降低了癫痫状况对患者的影响。58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不良症状明显减轻,6例患者出现偶在发作,2例患者症状加重,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状况(P<0.05)。研究结果证实:通过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选取,对患者癫痫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可以从本质上提高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对患者治疗具有非常好的辅助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1] 牛云玲,朱希芳,王玉明.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8(02):89-90
[2] 杨艳玲.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8,7(05):61-62
[3] 陈雪容,王永美,陈海英.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4(2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