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士压力浅析

2014-08-15王焕芹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精神科心理健康护士

付 雪 王焕芹

(山东省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 昌乐 262400)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心理疾病,精神科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相处距离最近,体会最深.她们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偏执、猜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1 主要压力源

1.1 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所服务的对象是病情复杂多变的精神病人,他们多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表现异常,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缺乏自我防护能力,不能主动接受治疗,且随时可能有自伤,自杀,伤人,冲动,出走等严重意外事件发生,多数病人否认有病,不愿住院,甚至认为住院是医生护士对自己进行迫害,护士善意的言行可能被曲解为恶毒的诡计。护士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病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应对突发紧急情况,他们还要有冷静果断的处事能力和熟练的技巧。

1.2 护理工作的特点责任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地位低,护患关系紧张。护理失去正常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使护士承受着比普通病区护士更大的专业压力,如何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也是造成护士压力的原因。另一方面,为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病人投诉率,医院对护士要求和管理越来越严格,长期超负荷工作及巨大的精神压力使护士处于一种紧张、焦虑、沮丧甚至抑郁状态。任显峰等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摸,总分阳性检出率为26.04%阳性项目数为28.82%多项症状均在10%以上,表明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1.3 对自身安全的担忧:相对封闭的管理方式,使病人感到受禁锢,往往把怨气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护士每天都有受到漫骂殴打的可能,工作风险高于其他科护士。

1.4 社会支持系统中,缺乏管理者的支持和人性化管理会导致消极情绪状态和低工作满意度,社会上对精神病的歧视及对精神科工作人员的不理解会降低护士职业自豪感。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以及医学界内部对精神病和精神医学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另外,我国护士的地位偏低,国民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护士的价值,使护士认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认可和肯定,造成心理不平衡。再加上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的不合理,使护士产生失落感,工作热情下降,产生自卑、悲观、失望等情绪。

1.5 护理人员缺编缺编严重,工作超负荷造成一系列消极后果,如护理质量下降,执行医嘱时间减少,与其他人员协作减少,与同事交流减少,各项工作多需单独完成,同时还要负担各种杂务,增加了护士无助感。

1.6 工作强度大。精神科夜班护士配置少,病人多,观察的项目多,所以她们不但消耗的体力多,而且神经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对护士的家庭生活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

1.7 个人因素:护士职业压力来自社会生活多个方面。首先,职责增加,行政支持缺乏,报酬低,对护士职业地位认可度低,对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过高,付出与回报不符,导致工作无成就感。其次,轮班制打破了正常生物节律对护士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夜班护士比不值夜班的护士表现出更多疲倦、焦虑、抑郁、睡眠失调及质量差。刘光琴等调查表明精神科护士焦虑发生率为42.26%比张震华等调查的门诊患者焦虑发生率还高。

1.8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还包括精神科护士的自身因素。有些精神科护士对本职工作不满意,甚至厌恶,认为自己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的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消极的认识方式常常会导致消极的行为和负性情绪,长期的消极情绪进一步引起工作兴趣的减退,形成恶性循环。

1.9 工作环境的压抑。精神科病房多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工作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中缺乏心理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有一种被囚禁的感觉,致使思想情感受压抑。

1.10 与患者家属沟通困难精神科病房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护士的工作家属一般看不到,探视时由于病人表达不清或病人为争取早日出院而有意贬损护士的工作,引起家属不满,不相信护士的解释而大吵大闹甚至投诉,院方为平息纠纷会对护士加以批评甚至处罚,使护士感到有苦无处诉,因而降低工作热情。

2 应对策略

2.1 外部策略 主要来自领导的支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1.1 在态度意识上尊重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地位。加强管理措施,提高医院管理者的支持,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护士的压力及心理健康,重视护士的情绪和感受,给她们以合理的宣泄方式,排除心理上的障碍。应对护士定期进行减压训练,让护士在心理上做好承受工作压力的准备,充分认识对自己工作的影响,并尽可能的采取适当方式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同时,有关领导应尽力解决护士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合理要求,如在进修、职称晋升、住房、薪金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使她们安心工作,激发工作热情。还可组织外出旅游,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以松弛精神,缓解压力。

2.1.2 在工作生活中为护士提供支持与便利,缓解护士压力,引导护士共同努力维护良好工作环境,相互达最佳配合。改善工作环境设置和增加病房安全设施,充分考虑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设立可靠的监测系统,方便观察和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有可靠的急救应急设备。为护士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风险,从而减轻精神科护士的精神紧张和工作压力。

2.1.3 护士长根据每位护士具体情况采取弹性排班,在保证科室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给予最大限度的照顾。根据生物钟理论合理安排夜班,尽力维护护士身心健康。精神科应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小循环夜班方式以缓解身心疲劳,驱除紧张心理,稳定家庭生活;还可采用夜班周班制以调节体内生物钟,使夜班周班内有较恒定的睡眠、觉醒节律,保证睡眠质量。无论采用哪种排班方式,都要保证护士休息的质量,增加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及社交活动,使护士的身心都得到较好的休息。

2.1.4 保证基本人员编制,保证工作一线有充足人员。

2.1.5 让护工承担病人基本生活照顾,把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2.1.6 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出现了更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因此精神康复工作对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保持社会稳定,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各界应重视精神科护士工作,消除社会偏见,关心精神科护士,尽可能满足其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求,对她们的工作给以支持与理解,从而使她们得到有效的社会支持,安心的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

2.1.7 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自身心理素质:精神科护士要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患者对其造成的心理冲击,理解患者当时的处境,提高对专业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患者病态行为达到谅解,这是减少心理创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护士要对自身有恰当的了解,能掌握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作出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和判断,注意培养健康的人格及广泛的兴趣爱好,正确把握情绪,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心理平衡,保持愉快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

2.1.8 加强护士继续教育,解决面临知识更新的压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更多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这也对精神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的压力。如果看不到这种压力存在的必然性,没有足够的心身准备,很难适应未来。精神科护士要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紧跟科技发展,以适应精神医学的发展和需求。

2.2 内部措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高内控感和自我成就感。学习积极应对措施,减少消极心理防御,保持健康心理状态。通过各种形式培训、继续教育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工作自信心。丰富自己生活经历,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敢于面对现实,接受各种刺激,不断适应各种反应,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学会缓解心理压力。

3 小结

为保证精神病人医疗护理安全,精神科护士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突发而强烈的心理压力或长期处于慢性的压力状态,可以造成许多疾病的潜伏状态,导致躯体或心理的疾患,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他们也需要理解、关爱、支持,应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的关注,为其提供心理援助和各方面的支持,创造必要的条件,以有效地降低该特定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精神科护理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对其自身的发展及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心理卫生工作者及社会广泛关注,

[1] 任显峰,马召红等.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分析.济南:山东精神医学2004.17.(2):97-98

[2] 刘光琴,邢海燕等.精神科护士焦虑的调查分析.济南:山东精神医学 2003.11(16):241-242

[3] 张震化华、李淑仪等.门诊患者焦虑和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9

猜你喜欢

精神科心理健康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