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2014-08-15朱先玲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静脉

朱先玲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胡杨镇卫生院 273405)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外科疾病术后并非少见,国外报道其发生率高达30% ~50%[1],我国发生率为26%[2],一旦形成轻者影响下肢功能,重者栓子脱落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危及生命。基层医院中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精心护理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减少致残,避免医疗纠纷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将我院2003-2013年间经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的18例外科手术后DVT的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并将该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1月一2013年1月共做外科手术1219例,发生DVT 18例(1.47%),女11例,男7例,年龄36~85岁,平均55岁。18例DVT患者中下肢及骨盆外伤骨折10例,腹部恶性肿瘤6例,下肢静脉炎2例。18例DVT患者中原有高脂血症4例,高血压病4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3例。

1.2 临床表现 肢体肿胀疼痛为首发症状18例,有皮肤红紫、皮温升高10例,仅表现为麻木、胀感3例;术后发生DVT时间:1周内8例,~2周6例,~4周4例;在18例DVT病例中,双下肢周径差测量:大腿周径差>3cm 11例,≥2cm7例;小腿周径差>3cm 7例,≥2cm11例。

1.3 DVT累及的部位18例DVT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生在股静脉9例,髂静脉4例,腘静脉3例,胫后静脉2例。

2 治疗与转归

18例DVT患者中接受治疗12例,4例转院,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接受治疗12例中4例尿激酶溶栓治疗,8例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继以华法林或肠溶阿司匹林口服。12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症状完全消失7例,轻微患肢肿胀4例,3个月后彩超复查血栓完全消失9例,血栓机化2例,静脉瓣漏1例。

3 护理体会

3.1 术后风险评估做到早预防DVT发病机制三大因素是1856年Virchow提出的,即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1],与手术创伤、应激、制动及应用止血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导致血液粘滞度增高,同时因制动失去了深部静脉周围肌肉所产生的泵作用以及患者切口疼痛、卧床不动,下肢静脉受压,血流较慢,最终促使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手术、非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心力衰竭、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是DVT的危险因素。术前应充分分析患者的体质状况、原发病及并发症情况,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DVT大多发生在下肢静脉,下肢静脉穿刺后会损伤血管,加之静脉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葡萄糖等,不同程度的损伤静脉内膜,易在损伤的基础上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因此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必须下肢静脉穿刺者也不能在同一静脉处进行反复穿刺,以免局部形成炎症反应。

3.2 早识别、早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皮温和皮肤弹性并定时测量双侧大小腿周经。DVT多于术后2~3周多发,因此在此时间段应特别重视。高度警惕患者肢体的肿胀,记录同一位置两侧大小腿围径,围径差≥2cm作为判断DVT的一个临床征象,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3]。由于术后患者伤口疼痛干扰下肢疼痛的感觉,早期不易被病人察觉,护理观察十分重要,我们的做法是每12小时测量双侧同一部位的大小腿周经,并进行比较,若两侧大小腿围径差≥2cm有重要意义,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相关处理。

3.3 术后合理康复指导防止静脉血流滞缓是预防DVT关键下肢静脉的回流靠胸腔的负压,小腿肌肉的收缩及瓣膜防止倒流。下肢骨折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活动减少,致血流缓缦,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故手术后除一般的护理如帮助患者翻身、咳嗽、排痰、遵医嘱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外,还应指导督促患者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膝踝关节的伸屈活动,有助于预防DVT,因病情不能下床活动者,应经常指导协助患者做下肢被动活动。护士应严格实施护理计划,协助患者在床上做下肢伸屈运动,做内收外展动作,同时做腓肠肌按摩,每日数次,每次5~10min,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应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10~12次/h,以增加横膈运动,减少胸腔压力,帮助血液回流。病情允许可早下床活动。一旦发现DVT应采取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以避免发生肺栓塞和肢体坏死。如果发现患者下肢行走不便,腓肠肌压痛,要绝对卧床休息,以免栓子脱落,及时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3.4 给予DVT患者细致的出院健康指导,嘱患者出院后多做下肢肌肉收缩运动,短期内避免剧烈活动及长时间行走。卧位时,患肢抬高,高于心脏20~30cm,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摄人量,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适当应用开塞露或口服缓泻剂。口服阿司匹林3个月,每半月检查血凝一次,避免发生出血并发症。

DVT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只要掌握了血栓形成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在工作中细致的观察病情,早期与其它原因引起的静脉炎相鉴别,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就能减少DVT的发生。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37—438.

[2]黎介寿.围手术处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74—629.

[3]徐凌,毕红霞.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1)513—516.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静脉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