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在困惑中成长
2014-08-15习文
习文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二小学教师
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谨记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这一原则,尝试打造完全属于学生的科学课。不过,现实和理想往往会产生碰撞。
困惑一:都是“副科”惹的祸
科学教师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副科”教师,其尴尬的地位让课堂高效成为一纸空谈。
初教科学时,我接手的是六年级。为了让学生学好科学,我充满热情,扎扎实实地备好每一堂课;不断地看相关书籍、视频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让课堂充实有趣,尽可能地让学生来主导课堂;全力准备需要进行的实验。尽管如此,大多数学生仍然对科学这门“副科”不屑一顾。因为科学课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纸笔考试,也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家长学生都不重视,觉得学不学无所谓。语数外老师迫于教学的压力,经常占用科学课做练习,部分老师甚至会时不时地叫几个孩子出去更正作业,任由这些孩子在教室里外穿梭,让本来就不安稳的课堂变得更加“摇摇欲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教学上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满腔的热情慢慢被学生们无所谓的眼神所浇灭。我曾经考虑在课堂里进行小测试,用来捍卫科学学科的重要地位,却终究不忍孩子们迫于测试的压力而讨厌这门本应该给他们带来欢乐的学科。
科学教师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副科”教师,其尴尬的地位让课堂高效成为一纸空谈。
困惑二:实验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在教学中发现,40 分钟的科学实验课,根本难以落实各项操作。
以我校为例,四至六年级一共36 个班,却只配备了两个实验室。实验室永远不够科学老师们使用。我们科学组老师在开学阶段往往会商量调整课程安排,以便错开各年级使用实验室的时间,尽管如此,在实际教学时,我们还是会时常在实验室“狭路相逢”——结果是,必有一方被迫选择放弃学生实验,只进行教师演示实验。
更让我头疼的是,实验课的时间很难安排好。当我把基础的实验操作讲授完,时间就只剩下30 分钟左右,在这样短短的时间内,学生要进行实验、统计数据、分析整理数据、表达与交流,时间远远不够。如果是由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更完不成了。我上《测量水的温度》这一课,是按如下程序开展的:我先简单讲授,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实验倒是准时完成了,结果发现不少的孩子出现了操作错误,部分小组不会统计以及处理数据。看来,简单的讲授是不够的。随后,在另一个班的课堂上,我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在剩下10 分钟不到的时间里进行实验操作。这次,孩子们实验操作非常严谨,记录、分析数据格外清晰明了,课堂效果明显优于老师的单方面讲授。只可惜,下课铃敲响,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实验室。
困惑三:教研活动,飞不起来的翅膀
我教科学课三年中,自己上了不少教研课、公开课、竞赛课,教研组的科学老师们也都给予了我不少的指导,但我总觉得自己在教学上取得的进步并不明显。而真正让我学到新东西、了解到新教学理念的,却是每一次的外出培训。可惜,这样的机会太少了。虽然科学学科的培训不少,但是多侧重于理论培训而少实践培训。往往,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案例,更能让我记忆犹新,从中获益。
而且,新教师的成长,迫切需要课堂教学竞赛这样的平台。我很幸运,已经参加过两次赛课,它们为我的教学能力添上了一对羽翼。我渴望这双羽翼更加强健,渴望在更大的舞台上、更强的风雨中不断成长。
每天,我在困惑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又产生新的困惑。在困惑中,我始终明白,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孩子们学习科学、认知科学的能力,也懂得我们科学教师不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播音员”,而是在课堂上把展示的舞台交给孩子们的“主持人”。让孩子们爱上科学,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