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杨万里的咏花诗
2014-08-15王小英
○王小英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741020)
人人都爱大自然,而最能体现自然之美的当属花了,花是大自然的精灵。在古代众多诗人之中有一位极爱花的诗人——杨万里。他对花的热爱超越了一般人,在他的眼中花是有情有意的“人”,是有灵性和情感的。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他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官至秘书监、江东转运副使,致仕而归,家居十五年,因愤权奸韩侘胄当国,屡召不出,最后忧愤而死。他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他的诗作以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
从杨万里众多写花的诗中不仅可以看出他爱花,而且也种花。据《诚斋集》记载,公元1193年,杨万里自辟东园,垒假山,凿小池,作诗《三三径》,其序云:“东园新开九径,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红梅、碧桃、芙蓉,九种花各植一径,命曰三三径云。”其诗曰:“三径初开自蒋卿,再开三径是渊明。诚斋奄有三三径,一径花开一径行。”这些记载鲜明地反映了诗人爱花、种花的事实。他还很有种花的经验,如他写种菊:“种菊君须莫惜他,摘教秃秃不留些。此花贱相君知麽,从此千千万万花。”(《菊夏摘则秋茂,朝凉试手》),这不正是我们种菊时常用的手法吗?掐尖、复壮,让它长成多头菊,多开花。他知道种花还需好好养护、管理。于是他写“手种名花梦亦随,一年年望好花枝。为花去草优饶处,两袖青苔十指泥”(《为牡丹去草》)。为了心爱的花,他可以不辞辛劳,关爱有加。作者的爱花不是做样子,而是真心的。因而即使是喝醉了,作者爱花的心态依然不减,不仅戴得满头梅花,更是折得满把归。“死爱花枝不忍吹,醉来恣意折芳菲。鬓边插得梅花满,更捻南梅满把皈。”(《小醉折梅》)
杨万里爱花,不是只爱那些名贵花卉,对那些不起眼的草花、野花他也十分钟爱,用诗句加以描写。在他的诗中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花、各个季节的花。有春天的花——杏花、李花、牡丹、芍药、山茶花、垂丝海棠、山丹花、杨花等;有夏天的花——荷花、莲花、紫薇、野蔷薇、红玫瑰、白含笑、栀子花等;有秋天的花——菊花、桂花、鸡冠花等;还有冬天的花——梅、腊梅、水仙等。其中不乏被众多诗人吟咏的梅花、荷花,也有不被人在意的、毫不起眼、随处可见的牵牛花、鸡冠花、野菊花、菜花等。在写喜爱的众花卉时,他信手拈来,写得平易自然。在这些写花的诗句中我们随处可见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风格。
首先,在他笔下花不再是他人的陪衬,一跃成为诗中的主角。作者集中笔力写花的姿态、花的美艳,凸显它们的个性,而那些美人的舞姿反成了花的陪衬。如《水仙花四首》其一:“江妃虚却药珠宫,银汉仙人谪此中。偶趁月明波上戏,一身冰雪舞春风。”作者把水仙花比作被贬谪下凡的银汉仙人,比作失却圣宠的江妃。窗外满天飞雪,屋中金盏玉盘的水仙花却在水盆中“趁月波上戏,一身冰雪舞春风”。这里用仙人的舞姿比喻水仙花的花形姿态和冰清玉洁,也突出了它傲雪凌霜的盛放,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在他的另一首《水仙花》中这样写:“开处谁为伴,萧然不可亲。雪宫孤异影,水殿四无人。”诗人借冷清月宫里的嫦娥表现水仙花的冰清玉洁,它如仙人一般不食人间烟火,展现出一种素雅的美。还有一首《垂丝海棠》:“不关残醉未醒松,不为春愁懒散中。自是新晴暖睡起,生来无力对东风。”诗人用因春愁慵懒无力的美人比喻将开未开的垂丝海棠,展示了它的娇媚容颜。在这里美人成了它的陪衬物,只是用来形容花的美丽的工具。
其次,在杨万里的笔下,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不再只是一种静态的景物,而是变成了活泼亲切的“人”,都有了人的生命、灵性,有了人的情感、性情,作者甚至可以和他称兄道弟。
如《烛下和雪折梅》:“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一生梅瘦今却肥,是雪是梅浑不辨。唤来灯下细看渠,不知真个有雪无?只见玉颜流汗珠,汗珠满面滴到须。”在一般诗人眼中,梅是花中君子,孤芳自赏、傲雪凌霜,人们常把它比作孤芳自赏的美人。可在杨万里的诗中,作者却把它比作满面胡须、满身豪气的梅兄。诗中说:“梅兄冲雪来相见”,他行走在漫天飞雪之中,风尘仆仆与知音相见。如此情重,也不愧作者与其称兄道弟。“雪片满须仍满面”,雪片落得满头满脸。人们心目中的枯枝寒梅,如今却变得肿,到底树上是梅是雪已不能辨识,不觉心中讶异,于是折梅枝于灯下细看——“唤来灯下细看渠”。“只见玉颜流汗珠,汗珠满面滴到须”,满面“汗水”(雪水)直从“胡须”(花蕊)上往下流。在诗中,透过“梅兄”这个形象传达出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之情以及诗人与梅花之间兄弟朋友般的亲密感情。这里的比喻、拟人也让人觉得惊讶之余,又忍俊不禁。杨万里在诗歌创作时不仅仅把自然万物作为纯粹的审美对象,或者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景,而是把自然万物看作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思想和感情的生命体,是知心的朋友,是情深的兄弟。
在诗人看来,自己与花花草草之间的喜爱已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相的。那些花草树木也时时关怀着自己,也能体悟人的心情和需求。因而“杨花知得人孤寂,故故飞来入竹窗”。(《题青山市汪家店》)杨花知道诗人感到寂寞,也常常飞进窗中探望。“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暮热游荷池上》)就连微风吹动,小草随风的摇动在作者看来都是在给自己报信,让苦热难熬的自己准备好享受一丝闷热中的凉风。诗人也因而敞开衣襟,想要“拦得”西风,因为太热了,让诗人也斤斤计较起来,想要用衣襟把风全部拦住。“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明发房溪》 其一)山间那一株梅花也因多情而无人欣赏,故而让那低低垂下的枝条前来向诗人打招呼。“柳线拌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舟过望亭》)柳树与诗人也是情深意重,知道自己留不住诗人,于是就派遣柳絮代替自己前来相送。由此看来在杨万里的咏花诗中,诗人与那些花草树木之间已超越了人与物之分,他看花草有情,花草看他有意。
杨万里是如何将自然万物中的花草写得那样富有灵性而又生动活泼的?纵观其写花的诗章,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在诗中借助了多种修辞手法写花抒情,展示其纯熟圆润的把握自然万物的写作技巧。
在各类修辞中最常用的是比喻。如《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诗人诉说愁苦却不直率吐出,而是把圆圆的黄菊、绿苔比作金钱铜钱,这一比喻极为传神,把它们比作金钱铜钱既形似,而且在颜色上也相似。再进一步联想到这钱的归属和用途,认为这圆圆的黄菊、绿苔是天公支付给穷苦诗人买清愁的,这样一来,在匪夷所思的奇妙比喻与开玩笑的方式中,就有了谐趣的味道。读到这妙语连珠,我们不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而且还能感受到诗人面对穷困生活时的那份乐观与豁达,这是一种带给人们酸涩微笑的诙谐。诗人借欢愉之词抒发愁闷之情,寓庄于谐。
除了常用的比喻,杨万里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在《秋山》中诗人写道:“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诗人将乌桕树想象成一位年老又有些糊涂,又有出神入化的神来之笔的老翁。秋天到了,他用他的妙笔染出了满山红叶,可又疏忽了自己,把自己的叶子染成了褐色。而小枫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乘夜偷喝了仙酒,天快亮了,怕被发现,只好央求慈善的松树爷爷为自己打掩护,在他背后躲躲闪闪。诗中借助拟人既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又写得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可以说杨万里运用这种拟人手法,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拟人化”,而是一种“人化的自然”,是将自然物象与审美主体相融为一了。在他笔下的花草和山水都像我们人的社会一样,充满了人情味,它们不再是冷清的,不为人所知的,而是亲切的、热闹的、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世俗世界。
杨万里诗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其诗歌中充溢着生机盎然的情趣,在他的咏花诗中,诗人着力通过花这个传统的诗歌意象从不同方面展示其从大自然中汲取诗思,为读者建构了一个具有生命灵性和知觉情感的诗化的自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