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边缘六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4-08-15张文平
○张文平
(南京市长城小学,江苏 南京 211505)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自己任教的六年级除了原有农村学生,还有大量租住于此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养成会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了有效开展研究,特进行本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以我任教的六(2)班48名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城镇边缘六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的态度、方法、意识、习惯等,了解在语文预习习惯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关于语文预习态度的调查
态度对预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调查发现除一个同学外其余同学均赞成课前应该进行预习,认为预习很有必要。结合访谈了解到学生们认为必要的预习能使自己对即将学习的新课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已经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有弄懂,这样听课有针对性,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难点,使学习更有效,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但是,学生对待语文预习的态度似乎非常矛盾,虽然觉得预习很有必要,行动上却不够热心。调查发现学生自主预习中相当认真的是少数,而态度一般、敷衍老师所占的比例很大,占到班级总人数的77%。可以看出学生表面上都认识到了自主预习语文的必要性,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预习语文的态度不积极。
语文预习中遇到问题学生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调查显示,对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有1/2的同学选择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弄清问题。也有近1/2的同学选择不会就算了,这表明不少同学对于预习中的问题有畏难情绪。其中,只有4个同学预习中遇到问题选择请教家长,2个同学选择与其他同学讨论,2个同学选择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这也说明学生在预习中产生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如何消除学生在预习中遇到困难时的畏难情绪,是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又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关于语文预习方法的调查
预习讲究科学的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调查发现,六年级同学更多的是简单地勾画出生字词、读读书这些低层次的预习方法,而圈画批注、质疑问难等预习方法使所占比例较小,这些都是六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预习方法。多数学生认为预习就是朗读课文、勾画字词、查字典,没有掌握更多的有效的预习方法,没有真正认识到预习对他们学习的重要性。这表明,学生的预习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关于语文预习习惯的调查
语文预习只有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相伴的习惯时才能发挥作用。调查发现,课前认真预习的同学17人,只占40%,不预习和有时预习的同学31人,占到了60%,不难看出,能够主动预习的同学不多,说明学生对预习的重视不够,更可以看出很多同学还没有养成语文预习的习惯。
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够认真预习形成习惯,而大多数同学只是有时预习或者不预习呢?调查发现,学生能够进行语文预习的原因主要是老师的布置,其次7人是因为家长的要求,11人是因为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预习或有时预习的原因:老师没要求31人,家长不检查39人,不会预习26人,不想预习6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能否养成预习习惯老师是最大的因素,老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态度。另外学生不预习的原因中家长不督促检查的比例最高,可见家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与我校地处城镇边缘有关,家长忙于谋生,对孩子的预习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预习的不多。
三、思考与建议
(一)老师的有效指导
语文预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怎样的指导才有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激发预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晨间谈话、典型引路、预习交流会等多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好处,激发预习的兴趣,从而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第二,指导预习方法。初始阶段开设预习指导课,预习放在课内进行,每教一篇课文之前要安排一节预习课,对课前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预习指导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会读会思上,鼓励大胆质疑。指导应面向全体学生,对多数学生遇到的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第三,适时进行反馈。有检查才有落实,有反馈才有促进。让学生在交流反馈、相互评议中获得新知识,学得正确的预习方法,从而巩固预习的兴趣,喜爱预习,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家长的有力配合
教育需要家长、老师的密切配合,语文预习也不例外。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学生的预习普遍不重视,对预习督促检查少,和老师的配合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城镇边缘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认为课堂上老师还要讲,课前预习不预习关系不大,有的甚至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再就是生活的压力导致家长对学生语文预习的督促检查缺位,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基本上处于听之任之的状态,更谈不上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然而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是需要坚持不懈地培养的,这是件“吃苦”的事。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有着独生子女特有的娇气、意志薄弱等缺点。如果家长对预习不够重视,不时常督促检查,不能与老师通力配合、学生预习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
(三)管理的有效达成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语文预习只有成为一种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调查显示不少学生的语文预习还没有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最关键的是要加强监督、管理,长期坚持。首先,一定要形成作业检查机制,做到有课必预,有预必查,有查必严。这是有效预习的必要保证。其次,要及时了解学生预习对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有针对性的调整预习安排,保证预习的有效性、科学性。然后可以分层布置预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中找到自己能够做的事,找到自己的乐趣。第三应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口头表扬、发小红花、书面批语等,做到不断评价鼓励学生。最后,寻求家长的通力配合,加强家校联系,监控孩子的预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班级的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贯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培养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学生受天赋、知识储备等的影响,体现出的预习能力差异很大。因此应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合作预习,以优带差,这样一来差生的预习难度降低,优生也有展示和发挥的空间。我们还需要注意做到因文而异。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章,预习的侧重点也应不同。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不仅识字课、习作课、阅读课、练习课预习要求不一样,不同的阅读课预习要求也应各有侧重,比如对六年级同学来说,记事课文的预习重点主要是事情的六要素,写人课文的预习重点以人物的品质为主,写景课文的预习重点以景和物的特点为主。
预习这一传统的学习方法正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引领学生端正语文预习的态度,掌握语文预习的方法,就一定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