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辞章句》疑难词语考释四则

2014-08-15鲍宗伟

语文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王逸章句大词典

○鲍宗伟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

王逸注《楚辞》多以当代口语词释古语,因浅显明了,注释准确,其《章句》传之后代,成为迄今以来《楚辞》注释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汉以后学人研究《楚辞》几不能脱离《章句》,或继承,或驳斥,但都以《章句》为起始点。随着历史与语言的变迁,王逸的口语词汇今天已不易通晓。近有黄灵庚师五卷本《楚辞章句疏证》,对章句词语解释创获实多。跟随黄先生多年,耳濡目染,对词语考释意趣渐深,今试拣随学所释几例,祈正方家。

【行度】

《离骚》“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王曰:“言我虽不见用,犹和调己之行度,执守忠贞,以自娱乐,且徐徐浮游以求同志也。”《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王曰:“言己虽出阴入阳,涉历殊方,犹思离居隐士,将折神麻,采玉华,以遗与之。明己行度如玉,不以苦乐易其志也。”《九章·惜诵》“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王曰:“言己行度不合于俗,身以巅坠,又为人之所笑也。”《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王曰:“言背被明月之珠,要佩美玉,德宝兼备,行度清白也。”《九章·怨思》“轸石崴嵬,蹇吾愿兮”,王曰:“言己虽放弃,执履忠信,志如方石,终不可转。行度益高,我常愿之也。”《怀沙》“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王曰:“言邑里之犬,群而吠者,怪非常之人而噪之也。以言俗人群聚毁贤智者,亦以其行度异,故群而谤也。”《思美人》“纷郁郁其远承兮”,王曰:“法度文辞,行四海也。一云:行度文辞,流四海也。”

案:行度,行履涉渡,引申为操行、德行,同义并列。《说文》:“行,人之步趋也。”由行走义引申出往、去等义项。《诗·秦风·无衣》“与子偕行”,《毛传》:“行,往也。”往行必有所经,行又有经历义。《管子·问》“城粟军粮其可以行几何年也”,尹知章注:“行,由经也。”《国语·晋语四》“却谷可行年五十矣”,韦昭注:“行,历也。”又引申为行为。《墨子·经上》:“行,为也。”《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度,是“渡”的假借字。《说文》:“渡,济也。”由过河义扩展为经过义。《广雅》:“渡,过也。”又:“渡,去也。”《说文·水部》段玉裁注:“凡过其处皆曰渡,假借多作度。”“行”与“渡”,是同义词。对文在陆曰行,在水曰渡。浑言之,无别。行渡,即所行所渡,所履行所涉渡也,引申为所作所为。或作度行、履行、履度、涉履、履涉、涉度、履修、修履、操履等。《九歌·大司命》“踰空桑兮从女”,王曰:“屈原修履忠贞之行而身放弃,将愬神明陈己之冤结。故欲踰空桑之山而要司命也。”《七谏·怨世》“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王曰:“言己被服芬香,履修清白,偏与贪浊者异行,不可同趣也。”《隋书》卷三《炀帝纪》:“若有名行显著,操履修洁,及学业才能,一艺可取,咸宜访采。”《汉语大词典》“履度”解释为“遵循法度”,“行度”解释为“执法、运行的度数”,当是别一义。《汉书·萧望之列传》“如将军昭然度行,积思塞邪枉之险蹊,宣中庸之常政”,颜师古注曰:“度行,度越常检而为高行也。”师古之注确为“增字解经”之属。前《思美人章句》异文“一云:行度文辞,流四海也”更近王逸之旧。

【摡激】

《哀时命》“摡尘垢之枉攘兮,除秽累而反真”,王曰:“言己又欲摡激浊乱之臣,使君除去秽累,而反于清明之德。”

案:摡激,类义并列,洗涤激荡,并除去之义。严忌以“摡尘垢”与“除秽累”对文,摡即除也。《说文》:“摡,涤也。”又“涤,洒也。”洒,先礼切,今作洗。王逸注《哀时命》亦云:“摡,涤也。”摡为后起字,本字当做溉。《诗·桧风·匪风》“溉之釡鬵”《毛传》曰:“溉,涤也。”《说文段注》:“今本作溉者,非。凡《周礼》、《礼经》摡字本皆从手,释文不误,而俗本多讹。”段说不确,摡为后起字,洗涤之义,古当从水作溉。溉字产生极早,商周甲骨文金文中已常见。《说文》:“溉,水,出东海桑渎覆甑山,東北入海。一曰灌注也。”溉之本义或曰水名,或曰灌注,许慎已存歧义。但可以明确灌注、灌溉义离本义不远。溉涤义当引申自灌注、灌溉。摡字约出现于战汉时期,古文《周礼》皆用摡,《说文》释其本义“涤也”本不错,但此是为溉之涤义所造区别字。《毛传》存古之真,段氏不明,以是为非。又“激,水碍衺疾波也。”段注:“当依《众经音义》作‘水流碍邪急曰激’也。水流不碍则不衺行,不衺行则不疾急。《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贾子曰:‘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水流急疾则踊跃涤荡。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刺骄》:“扬清波以激浊流,执劲矢以厉群枉。”晋袁宏于《后汉纪·孝桓皇帝纪》曰:“末世陵迟,臧否聿兴。执铨提衡,称量天下之人。扬清激浊,绳墨四海之士。于是德不周而怨有余。”《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激即荡去也。《汉语大词典》失收此条目。

【回疑】

《九辩》“然中路而迷惑兮”,王曰:“举足犹豫,心回疑也。”

案:回疑,疑惑也,同义并列。回,有惑义。汉陆贾《新语·辅政》:“故诗云:谗人罔极,交乱四国。众邪合党,以回人君。邦危民亡,不亦宜乎。”“以回人君”者,惑乱人君也。《后汉书·种岱列传》:“淳和达理,耽悦诗书。富贵不能回其虑,万物不能扰其心。”回、扰对文,回,扰乱、迷惑也。或作回惑、回惶、回徨。《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鲍氏集·答客》:“幽居属有念,含意未连词。会客从外来,问君何所思。澄神自惆怅,嘿虑久回疑。谓宾少安席,方为子陈之。”唐李邕《李北海集·斗鸭赋》:“始戮力兮决胜,终追飞兮袭弱。耸谓惊鸿,回疑还鹊。逼仄兮掣裔,联翩兮踊跃。”《后汉书·荀悦传》:“故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回惑,外无异望,则民志平矣。”卷一百八《宦者列传·张让》:“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视听,盖亦有其理焉。”《晋书·张重华传》:“至使亲臣不言,朝吏杜口。愚臣所以回惶,忘寝与食也。”卷一百十八《姚兴传》:“举大众以屯城,纵轻骑以掠野。使淮南萧条,兵粟俱了。足令吴儿俯仰回惶,神爽飞越。”《隋书·杨素列传》:“然草木无识,尚荣枯候时,况臣有心,实自効无路。昼夜回徨,寝食惭惕。常惧朝露奄至,虚负圣慈。”《汉语大词典》失收此条目。

【回倾】

《九歌·思美人》:“媿易初而屈志”,王曰:“惭耻本行,中回倾也。”《九辩》:“从风雨而飞扬”,王曰:“随君嗜欲,而回倾也。”

案:回倾,同义并列,邪枉不正也。《诗·小雅·小旻》“谋犹回遹”毛传:“回,邪也。”《礼记·礼器》“礼,释回”郑玄注:“回,邪僻也。”《说文·人部》:“倾,仄也。”又:“仄,侧倾也。”《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高诱注:“倾,邪也。”《广雅》:“倾,衺也。”衺与邪同。或作倾回、回邪、邪回、倾邪、邪倾、邪僻、回曲等,不一而足。诸字皆有邪而不正、曲而不直之意。《抽思》“何回极之浮浮”,王曰:“回,邪也。言怀王为回邪之政,不合道也。”《九叹·愍命》“回邪辟而不能入兮”,王曰:“言己执志渊静,回邪之言、淫辟之人,不能自入于己。”《九章·惜诵》“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王曰:“言鲧行婞狠劲直,自恣自用,不知厌足,故殛之羽山。治水之功,以不成也。屈原履行忠直,终不回曲,犹鲧婞狠,终获罪罚也。”《九章·涉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王曰:“言时世贪乱,遭君蔽暗,无有知我之贤。然犹高行抗志,终不回曲也。”《后汉书·董卓传》:“赞曰:百六有会,过剥成灾。董卓滔天,干逆三才。方夏崩沸,皇京烟埃。无礼虽及,余祲遂广。矢延王辂,兵缠魏象。区服倾回,人神波荡。”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昔齐宣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燕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及优孟之讽漆城、优旃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列传滑稽,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晏子使鲁,见昭公。昭公说曰:‘天下以子大夫语寡人者,众矣。今得见而羡乎所闻。请私而无为罪。寡人闻大国之君盖回曲之君也。曷为以子大夫之行,事回曲之君乎?’”《汉语大词典》失收此条目。

[1]宋·洪兴祖.楚辞补注[M].中华书局,1983.

[2]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M].中华书局,2007.

[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4]汉·许慎,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清·王念孙.广雅疏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尔雅注疏[M].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猜你喜欢

王逸章句大词典
刘玥辰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工夫、历史与政教:“学庸章句序”中的道统说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文选平点》魏晋南北朝文论札记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金龟记
醇厚隽永 洒落天成
——王逸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