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工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2014-08-15范登伟

英语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理工理工大学外语

范登伟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1.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演变

我们先回顾一下中国改革开放35年中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现状。首先,改革开放初期,确定了英语先行、其它语种跟上的思路,英语作为义务教育的必修课标志着英语作为主要外语语种地位的确立。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大学引领文科类高校和综合性高校,确立了以“文”为主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引领专业外语类高校,确立了以“语”为主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引领理工类高校,也采取以“语”为主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师范类高校均设置“外语语言文学专业”,在以“语”为主和以“文”为主的培养模式中摇摆。

改革开放中期,从全国范围来看,以“语”为主和以“文”为主分庭抗礼,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许多高校为了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实行了 “外语+经贸”、“外语+法律”、“外语+旅游”等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全面规划部署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外语专业教育作为外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规划对于培养优秀外语人才,提高全民外语水平至关重要。同时,我国外语专业在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在调查研究、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战略性分析和解决。

突出的问题包括外语专业定位和学科优势问题、复合型专业和语言类专业问题、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优势下滑问题等等,都需要有识之士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思路和可行性方案。戴炜栋教授认为,“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明确相应教学规范或教学要求,并进一步倡导教学改革,实施人本教育和通识教育,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戴炜栋,2009:13) 总之,外语教育需要科学的规划,这既是优化外语教育之策,也是外语人才培养之道。

就河南省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而言,“外语语言文学模式”居主流培养模式。虽然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有科技英语专业,但仅仅依靠这一所高校能否解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各个领域涉外人才的实际需要呢?况且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和本科科技英语并没有衔接好,科技英语培养没有形成本科和硕士一体化培养体系,科技英语毕业生处在低水平培养阶段。要真正解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各个领域涉外人才的高质量要求,关键是解决河南省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改革开放的程度必然进一步加深。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必将引领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为了解决中原经济区科技领域主战场对外语人才新的要求,河南省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要重视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就河南省骨干高校而言,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是综合性高校,河南师范大学是师范性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是理工类高校。鉴于这样的多元培养格局,就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以“综合模式”为主,河南师范大学以“师范模式”为主,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应以“科技模式”为主。换言之,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理工类高校应以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全力打造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高地,为中原经济区科技领域主战场培养优质高效复合型涉外跨文化交际人才。河南工业大学应以涉外粮食外语方向为主,河南科技大学应以涉外科技外语方向为主,河南理工大学应以涉外煤炭外语方向为主,构建多元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发挥各高校优势的特色明显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涉外人才支撑。

令人遗憾的是,河南省骨干高校外语学院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语为主或以文为主的纯外国语言文学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么偏向文要么偏向语,除了语言文学知识就是没有其它丰富的科技百科知识,甚至缺乏科技领域专业常识和科技领域涉外事务常识,难以担当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科技领域涉外部门赋予外语人才的重任。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十八大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中原经济区建设科技领域主战场涉外部门对外语人才的市场要求必然是科技化、专业化、复合型。所以,河南理工高校应该以中原经济区科技领域涉外部门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为对象,积极调查研究,寻找科学对策,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河南省高等外语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理工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理工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理工高校的认知主体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错误判断;其次,理工高校的文科生源素质不足于支撑其外语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再者,理工高校外语专业师资无法保障优质高效的培养水准;最后,理工高校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存在很多藩篱。当然,理工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还有着外语环境缺失等诸多原因,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先说第一点。虽然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号召理工高校积极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但仍有很多理工高校的办学者认为外语教学不属于真正的科学,对于理工高校来说可有可无。例如,河南理工大学的办学者认为外语专业开不开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搞好大学英语教学,为理工院系的学生提供好外语教学服务;而且办学者还认为,外语专业小班授课太浪费教室资源,很多外语专业课程都采取大班授课的模式,从根本上违背了外语人才培养的规律;课程的安排上也出现了问题,政治课排在上午一二节,外语专业精读课排在下午三四节或晚上,对于习惯于早睡早起的兔子型文科学生来说,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学校绩效工资偏向科研,一篇中文核心论文20个业绩点,一篇CSSCI论文60个业绩点,一个国家社科项目300个业绩点,教学五个学时才一个业绩点,而外语专业又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外语专业教师教学积极性受到重大冲击;由于外语专业班级规模没有大学英语班级规模大,经过系数换算,外语专业教师的薪资收入还没有大学英语教师收入高,在业内人士中成为无可奈何的笑谈。

再说第二点。理工高校外语专业应该积极招收优质理科学生,培养以科技外语为主导方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因为理工高校理科生源要远远好于文科生源。但是,以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外语专业主要招收文科学生,招收的理科学生比例微乎其微,而实际情况是优质理科生源很充足,文科生源无论从总成绩还是从外语单科成绩来看,基础都很薄弱;外语学科定位也没有考虑到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例如煤炭开采专业、机械土建等理工专业、经管财务会计专业,而是制订了体现师范高校和工商高校特色的外语教育、商务外语等外语专业方向,外语学科定位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外语专业教学存在明显的认识困境。

第三,理工高校由于文科院系被边缘化,文科院系师资难以优化,外语专业师资更是薄弱。以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外语专业教师有很多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也是近几年才进了一些,博士学位教师很难引进,院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几乎全是本科学历,也几乎全是教大学英语的,外语专业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难以得到院领导和校领导的真正支持和专业指导,所有规划几乎都是教研室主任做的,而教研室主任既不是学科权威也不是最高学历,做出来的规划自然稍显稚嫩。虽然院里也引进了几个博士,但是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都是由院行政说了算,真正的学科权威和高层次人才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学术氛围令人担忧。院里的科研奖励今年推明年明年推后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教师工作积极性被严重挫伤。

第四,由于理工高校外语专业学科定位的模糊和盲目,课程设置也存在诸多问题。以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招收的学生生源很差,高考外语单科成绩大部分学生都在八十分以下,而且第一志愿很少,学生要么对外语没有兴趣,要么基础差难以提高,要么方法不当效率低下,培养起来极端困难;每年招收的九十人左右的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的只有十余个,而且还包括转专业的。由于外语专业学科定位为师资型和商务型,课程设置也增加了许多心理语言学、文体学、中国文化和商务外语等课程,外语语言技能教育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毕业生论文存在许多外语语言错误,培养质量低下,就业前景惨淡。

3.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要解决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解决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关键是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多科性理工类大学,外语学院要严格按照国家外语教育战略的整体部署,结合学校的具体安排,积极调查、研究和分析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谋划突破思路和有效解决对策。从纵向看,学院对自己的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目标等要进行合理规划,要认真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从横向看,学院要针对学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和不同生源的优势和局限,扬长避短,制定出能充分发挥理工高校优势学科资源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从市场需求看,学院要重视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工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就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而言,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安全学院和能源学院为代表的煤炭专业,以测绘、资环、机械、土建、电气等为代表的理工类专业,以文科院系经管学院为代表的会计专业。因此,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构建以涉外煤炭外语、涉外科技外语和涉外会计外语为方向的本科专业复合型培养体系,可构建以涉外煤炭外语、涉外科技外语和涉外会计外语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复合型培养体系,从而形成突出学校特色的外语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复合型立体培养体系。要在这个突出学校特色的外语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复合型培养体系内,进行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教材编写。最后,通过培养试点运行,通过专家验收,形成特色发展规划。如此,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语专业教育可跟上国内理工高校外语专业教育的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外语专业学科建设而言,市场需求是前提:市场需求旺盛,我们就积极培养;市场需求疲软,我们就要做相应改革。对于河南理工大学而言,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如何呢?首推瓦斯安全和煤矿开采专业毕业生,其次其它理工类专业毕业生,再次文科院系经管学院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尤其是煤炭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旺盛,培养质量高,毕业形势好,在焦作市、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煤炭系统都有广泛影响。市场中低端岗位对经管学院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也较旺盛,在学校文科院系中影响广泛。因此,外国语学院的外语专业应着力培养面向煤炭系统、科技系统和会计系统涉外部门的优质外语人才。由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会计专业在河南省直高校居领先地位,河南理工大学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重点应该放在煤炭系统和科技系统的涉外部门。

按照这样的设想,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语专业学科定位应该是培养面向河南省煤炭系统和科技系统涉外部门的复合型优秀外语跨文化交际人才。如果毕业生培养质量能达到河南省理工高校外语最高水准,就河南省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代表着“综合模式”,河南师范大学代表着“师范模式”,河南理工大学等将代表“科技模式”。

在河南省属高校中,河南大学外语是A类,郑州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外语是B类。按照这样的培养设想,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在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省属理工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引领河南省理工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典范高校,创造出 “科技模式”的辉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煤炭和科技涉外主战场培养强有力的外语跨文化交际人才,在河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结语

如果我们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戴炜栋教授(2009:10-15)的论文《我国外语专业教育60年:回顾与展望》为指导,着眼于河南省属高校外语专业教育的整体现状,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专业学科的实际问题,聚焦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严竣形势,积极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突出学校特色的河南省理工高校复合型双栖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就有望破解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瓶颈,为河南省理工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提供创新科技模式,促进河南省理工高校外语专业教育的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促进河南省高等外语教育培养体系的市场化、多元化、特色化良性发展格局,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市场需求的优质高效外语人才。

这样的设想是以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依托,面向河南省理工高校外语人才培养阵地,参考国内理工高校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典范高校,以大胆开拓、积极创新的改革理念,以向高峰高地学习的高原精神,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态度,以服务社会、献身河南省高等外语教育的高度责任感,以注重工作现实、解决突出问题的认真作风,以服务和配合河南省理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研究作出相应的贡献!这样的设想是直接面对问题的应用性对策研究,谋求为河南省理工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科技模式”,有一定的学术创新和应用价值。

[1]戴炜栋.我国外语专业教育 6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外语, 2009(5).

[2]桂诗春.一个大题目[J].中国外语, 2009(5):4.

[3]胡壮麟.中国外语教育六十年感[J].中国外语, 2009(5):5-9.

[4]黄国文.从《中国外语》看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J].中国外语, 2009(5):16-20.

[5]石云龙.多维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 2003(5):106-107.

猜你喜欢

理工理工大学外语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作品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