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探析
2014-08-15丁涛,李晓
丁 涛,李 晓
(1.云南省科技交流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8;2.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
0 引言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研究机构、大学、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服务组织、金融机构等构成,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知识链形成的群体或战略联盟或各种合作,具有集聚经济和大量知识溢出特征的技术——经济网络。
创新型产业集群应当具有以下4 个特征:一是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这里的企业包括供应商、用户企业、竞争企业和相关企业(互补性企业、关联企业)等;二是集群内的主要产业是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或技术密集的其他产业(甚至包括正在转型的传统产业);三是具有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和商业模式,在产业集群内和周边地区有较多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协会和商会等)、中介机构(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政府和事业单位)、市场组织(要素市场)和技术基础设施(通讯等)等,拥有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拥有一个或若干在国内外市场上较有影响的品牌产品;四是具有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如鼓励企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相互学习、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创业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
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2011年末,在全国申报的70 多家单位中遴选出41 家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我省的“‘云药’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入选。与此同时,为促进云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全省相关部门依据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正大力推进“有色及稀贵金属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建设工作。作为快速发展中的玉溪研和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因为具有鲜明的特色,具备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雏形。在针对上述3 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云南省主推的几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已步入正轨,集群内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不断壮大,产业聚集度日益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存在政策环境有待改善、政府引导作用有待加强、平台建设有待加快、创新投入有待增加、人才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需努力加以解决和完善。
1 云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1 昆明“云药”特色产业集群
集群创新能力情况。依托资源优势、龙头企业和持续稳定的科技投入,集群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昆明“云药”特色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 家、高新技术企业38 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 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 个;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个;2012年集群企业平均R&D 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大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47 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88 件;11 个产品获得省重点新产品认定。
1.2 有色及稀贵金属创新型产业集群
集群创新能力情况。依托资源优势、龙头企业和持续稳定的科技投入,集群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有色及稀贵金属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 家、高新技术企业14 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 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 个;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个、具有行业资质的产品检测认证中心2 个;2012年集群企业平均R&D 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为2.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26 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40 件。
2 云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11年国家启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全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随着工作的推进,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也暴露了出来。云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认识不到位、政策环境欠佳、融资难、人才匮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等方面。
2.1 社会缺乏对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层次的认识
政府、产业界和企业对产业集群的结构、运行机制和作用等还普遍缺乏深入了解,将产业集群单纯的理解为产业集中或产业聚集或产业链等,将创新型产业集群单纯理解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集群;一些地方对发展产业集群存在不少误区,如将发展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等同于发展产业集群;将发展工业园区简单等同于发展产业集群,过分强调产业的地理集中。
2.2 创新平台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支撑不足
目前,云南省支撑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涵盖共性及关键技术研究、中试、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且产、学、研结合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在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起促进作用的主要还是已有的、分散在集群内企业中的研发平台。
2.3 支持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不完善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环境的支撑,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近年来云南省虽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产业、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具体到创新型产业集群方面,缺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支持,而已有政策措施的执行效率也不高,现行税收政策优惠面很窄,对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力度十分有限。
2.4 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附加值低、企业根植性差
全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尚处于形成初期,集群创新大部分仍停留在引进、消化、吸收阶段,集群内产业链还不完整,上下游企业衔接和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市场销售分散,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集群在国内外的行业地位不高,总体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品档次和质量不高,创新型产业集群普遍存在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偏低的问题,主要依靠低成本战略来形成竞争优势。在我省创新型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的根植性较差,一旦部分关键企业外移,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的企业,从而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网络的崩溃。
2.5 创新型产业集群内部产品和企业同质化严重,分工协作水平较低,市场体系不健全
云南省目前创新型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发展方向、目标高度重合,发展特色不明显,导致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在争夺技术、人才、客户以及产品定位和定价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无序竞争。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但由于受市场制度不完善和信用环境较差的影响,我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存在着分工协作水平较低的问题,市场体系不健全不仅降低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竞争力,而且不利于集群企业的知识创造、存储和转移,降低集群协同创新能力。
2.6 创新人才缺乏
由于云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尚未真正开始实施人才战略,人才发展环境欠佳,创新型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合作和培训交流的机制远未形成,与创新型产业集群内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人力资源结构还未建立,期权、技术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人才激励机制也未建立起来,因此导致我省处于试点阶段和培育阶段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缺乏高层次科技人才、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
2.7 创新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由于云南地处边疆,在鼓励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方面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当具有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如鼓励企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相互学习、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创业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
3 对云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切实推进云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
因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涉及多部门的管理,要更好地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必须举全省之力、举各部门之力才能完成。建议成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省科技厅、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厅、农业厅、国土资源厅、商务厅、高新区等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3.2 加大政策制定和落实力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梳理现有政策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政策的落实工作。制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意见》,尽快出台《云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认定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所涉及的融资、税收、产业等提出一系列激励政策,
3.3 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完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融资体系,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投资为支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在现有风险投资资金、成果转化资金、高新技术发展资金、贷款担保风险准备金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自筹、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技术入股、职工入股等多种形式,解决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集群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3.4 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引
建设适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需求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人才成长与稳定的良好环境。
3.5 实施产业链打造工程,大力培育集群品牌
在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由培育名企名牌向形成品牌产业集群转变。以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的群体品牌,推动品牌经济由创名企、创名牌向产业化、集群化迈进。
3.6 加强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服务需求,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机构、创新驿站、生产力促进中心、国际化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完善,鼓励中介机构开展面向集群企业的成果转移、技术扩散应用、技术咨询和技术开发服务。
3.7 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研发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针对我省大力发展的生物医药、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高原特色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相关产业集群企业的现有研发平台,整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构建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集群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机制,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