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民诵读经典构建诗文扬州的对策研究

2014-08-15徐文雷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诗文扬州文化

徐文雷,苏 叶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自2008 年启动到列入教育部、国家语委的“十二五”规划,已经上升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近些年来,扬州市以行政推动、主动参与的方式,使阅读成为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全市中小学掀起了学经典、诵经典、传经典的热潮,诵读活动各中小学以各种不同形式展现了丰收的成果。在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如何引导经典诵读从校园课堂走入市民生活,如何深度诠释经典诵读对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意义,如何汲取经典诵读的丰富内涵并用以滋养城市经济与文化,是把扬州建设成为世界名城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的重点课题。

1 扬州开展经典诵读的现实意义

1.1 传承历史文化

从经典中可以了解故乡的历史、祖国的历史乃至世界的历史变迁、王朝兴衰。读六朝鲍照的《芜城赋》可以看到汉代扬州的兴盛、六朝扬州的衰败;读张若虚、李白、杜牧等人的诗作,可见唐代扬州街市的繁华、风景的绮丽;读姜夔的《扬州慢》,不禁为南宋时金兵两度蹂躏的扬州城唏嘘。这些作品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文学经典,又是历史的忠实记录,督促我们以史为鉴、发展创新。

从经典中可以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这些蒙学经典大都出经入史,集百家之精华,易学易懂,琅琅上口。唐诗、宋词、元曲代表了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境界,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这些经典文学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在诵读中使人满口留香,滋养灵魂。

1.2 提升人文素质

其一,语言素质。历代中国读书人都非常重视用有声语言吟咏、体悟经典作品,在儿童的蒙学时期更是以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中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诵读过程能将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进儿童的大脑记忆库,并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促进儿童大脑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进步。

其二,审美素质。在经典作品的反复吟诵中,吟诵者与作者、文本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由此激发艺术审美的快感,文学经典的意象之美、情感之美、理趣之美转化为具有生命气息的有声语言,在身心愉悦之中得到审美能力的提升

其三,文化素质。中华经典与中华文化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人们在诵读中亲近经典,弘扬中华文化,更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1]。

2 扬州市经典诵读活动的现状分析

2.1 全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相对滞后

自2010 年9 月扬州市国学经典诵读项目实施以来,经典诵读活动已经覆盖全市300 余所义务教育学校。学校经典诵读方式丰富多彩,从晨读、午诵到暮省,从朗读、吟诵到歌唱,从课堂、课外到亲子共读,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实现常态阅读。

但是另一方面,扬州市各高校《大学语文》与《经典诵读》等人文素质课程并未全面列入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缺乏校际之间的经验交流,往往把经典诵读与推广普通话混为一谈,大学诵读社团的活动得不到专业指导,没有学术性、没有创新性,因此对青年学生没有更多的吸引力。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乡镇除了较少频率或较少人次参与的诵读比赛或表演,缺乏全员动员、全民参与的有计划、有规模的经典诵读常规普及活动。

诵读经典的作品范围侧重于国学经典,如《论语》、《弟子规》、《朱子家训》、《礼记》等,现当代文学大师的作品、国外的经典作品、除诗歌、散文以外的文学体裁涉及不多。诵读经典的形式丰富多样,但是重汇报、重表演、重成果展示,普及性、长效性和深入性相对滞后。

2.2 经典诵读与经典解读不能有效结合

实践证明,只有介入于社会生活、公民素养内涵中,诵读才不会是象牙塔里的自吟自唱,才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设于扬州鉴真图书馆的《扬州讲坛》自2008年开坛以来,已经有包括余光中、钱文忠、于丹、余秋雨等名人为扬州市民深入浅出诠释经典的精神内涵,是扬州具有文化名片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鉴真图书馆讲座的近千张入场券,在每次订票电话开放的第一个小时内就被抢订一空,听讲者涉及社会各阶层、各个年龄段。由此可见,扬州市民对这种没有门槛、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的文化大餐、心灵鸡汤非常欢迎。

但目前,高校没有形成经典理论研究的学术团队,中小学没有开展经典诵读专项辅导的师资培训,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没有开辟相关经典鉴赏专栏,图书馆等公益文化场馆虽定期组织专家讲座,但是主题五花八门,缺乏经典解读的相关系列内容,其结果是经典诵读只能是永远地停留于囫囵吞枣似的浮光掠影,产生不了有效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意义。

2.3 经典诵读与扬州地域文化的宣传联系不够

文化是扬州城市生生不息、历经2500 年不断发展取得辉煌的重要力量,也是扬州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品牌和扬州城市精神的珍贵名片。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认为,研究中国文化,谈思想史、学术史,不可能不提到扬州,比如扬州八怪;谈经济史,绕不开扬州盐业;谈交通史,绕不开运河;谈对外交流史,绕不开扬州这个港口城市;谈外国人来华史,更绕不开扬州。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三次来扬,认为扬州是南北文化的交融点,扬州文化刚柔相济、虚实相济。扬州人的生活象征了中国人的一种全面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2]。

调查表明,在专家学者对扬州文化无比推崇的背景下,经典诵读活动却显得曲高和寡。扬州的大街小巷、居民社区以及各类景区鲜见相关诗文小品,有些人文景点镌刻的浮雕诗文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落,甚至还有错别字的出现。在面向全国的2011、2012 两届“扬州美女大赛”中问及参赛选手有关扬州的诗文词句时,美女们的普遍反应不是张口结舌就是顾左右而言他,不能说不是扬州文化宣传的遗憾。扬州市历次“中华诵·我们的节日”活动依然以学校师生为活动主体,经典诵读活动远不及美食、健康等活动能够得到市民的关注与追捧,其原因依然是宣传力度不大,活动形式单调没有创新,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需求不能有机融合,工会、社区等基层群众组织不够重视等等。

3 全民诵读经典主要对策研究

3.1 经典诵读与地域文化内涵相互浸润

第一,诵读经典读本内容的整理。结合历史名人、名胜古迹、文化遗产、传统节令、群众生活,选编有针对性的经典系列教材或宣传册,充分论证,去粗取精,给予群众科学的阅读指导,为他们准确理解原文提供参考,让晦涩精深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第二,结合扬州市“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活动,大力提倡“读好书、诵经典、做好人”,使“扬州好人”更具有“文化扬州、大爱之城”的精神内涵。第三,结合扬州地方曲艺(如扬州清曲、扬州小调)的创作,改编诗文经典,使其更加通俗易懂,为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第四,结合扬州地域文化研究,组织学术团队对扬州诗文经典进行课题专项研究。

3.2 经典诵读促进扬州城乡居民素质提升

3.2.1 各层次群众诵读经典的内容和方式不同

中小学继续坚持诵读国学经典,开展各项活动,传承中华礼仪,以学校带教师、以教师带学生、以学生带家长、以家长带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利用网络,实现经典诵读物资源共享,将推荐经典细目化,按照小学、初中、高中进行阶段划分,形成科学的诵读序列,形成中小学的有效衔接;更要实现教师教科研资源共享,为教师提供精彩的课例、范例,并通过课题研讨、经验介绍、光盘录像等途径为教师提供服务;教育主管部门要提供专项资金,提供教师培训进修机会,使教师切实具备经典诵读的指导能力;学校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旨在让学生在诵读中汲取智慧,为未来人生蓄积足够的力量。这就要求在推进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超越单纯举办活动的层面,加强经典诵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加强科研规划与管理,切实推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3]。

大专院校必须将经典诵读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改革中,让经典诵读、文化鉴赏、语言艺术表演等活动成为学生校园活动的常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相关专题讲座,探讨诵读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学接受、文学批评理论,使得经典诵读活动站在学术的平台之上。成立大学生诵读社团和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经典文化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题探讨和演讲活动,并且定期走进基层,为城乡居民服务。

党员领导、机关干部在经典学习中提升气质、陶冶情操、塑造高尚人格,提高防腐蚀能力,筑牢思想防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养成爱读书、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以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全社会共同进步。

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借鉴专家指导,针对市民需求,开发网络经典诵读专题和栏目,制作成各种软件、光盘或视频,对经典诗文进行合理包装,增强趣味性,减轻阅读难度,为全社会开展诵读经典提供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平台[4]。

3.2.2 开放更多的公益场所和活动

图书馆、博物馆、人文景点等定期向不同社会阶层免费开放,并且开展有针对的经典文化活动,开辟网上图书馆、网上借阅平台,市民可以免费借阅通俗易懂的文化读物,引导市民学会现代阅读方式、享受诵读经典带来的乐趣;编纂并且免费发放扬州文化、扬州诗文、扬州典故、扬州历史等系列文化宣传册。在《扬州文学》杂志的基础上,创办《扬州学刊》、《扬州研究》等扬州地方性期刊杂志,提升文化研究品味,营造扬州文化学术研究氛围,并向全国推广发行。

3.2.3 加大宣传力度

将经典诵读与市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相结合,社区、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经典文化鉴赏活动,并进行交流切磋,形成富有人文气息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

3.3 把经典诵读打造成扬州特色文化品牌

第一,多维度、多视角、多形式、高频率复现经典作品。园林景区以及各项市政建设融入经典文化元素,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与经典文化零距离接触、有机沟通。经典诗文在各类景区、群众文体活动广场、城乡居民小区、社区服务中心等应时应景,因地制宜,以各种形式展现。如:经典诗文鉴赏系列公益讲座;各类学生、群众、单位诵读社团表演;经典诗文书画摄影艺术作品展;扬州市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扬州市经典诗文知识竞赛;扬州市新经典诗文创作大赛。

第二,在扬州旅游产业推介活动中,以“诗化的城市”为主题,推荐扬州旅游的特色,推荐“扬州诗文历史之旅”的文化旅游线路设计。例如,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到供奉夫差、刘濞的大王庙,从古运河到隋炀帝墓,从白居易、刘禹锡同游的栖灵塔到唐城遗址,从鉴真纪念堂到崔致远纪念馆,从欧阳修赏花作诗的平山堂到宋夹城遗址,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到杜十娘江上怒沉百宝箱,从明代文昌阁到清代园林,从郑燮的《扬州》诗画到扬州八怪文化,从朱自清的《说扬州》到汪曾祺的《故乡的野菜》。扬州与历史文化、文人踪迹、诗文意境相关的景点皆可精心设计,串接成扬州经典文化的旅游精品线路,以扬州深度旅游的新概念,迎接海内外八方宾朋。

第三,籍名人之力宣传扬州。唐代诗人李白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直至今天都是扬州最具感召力的宣传词;清代汪士慎司理扬州时,每至农历三月三便与大江南北诸多名士于虹桥修禊,留下形容瘦西湖之美的“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佳句;宋欧阳修贬至扬州太守时,高朋挚友慕名而来,吟诗作对,歌颂扬州之美景,都可见历代名人与扬州文化的深厚渊源。

《扬州讲坛》这一扬州人的文化盛宴更是集全世界华人文化精英之“智”,深入发掘研究了扬州文化,各大门户网站、媒体都从各个侧面和不同深度对《扬州讲坛》进行了广泛报道。通过名人的“嘴”来说扬州,对推广扬州城市品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以诗文为媒介,重点引进、发展文化特色产业进驻扬州。《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15 年,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这一政策充分指引了发展扬州文化产业,以文化发展促经济繁荣的扬州城市建设创新之路。

4 结语

经典诵读是拓宽扬州文化传承的渠道,可以深层次地提高扬州居民的文化素质,有效促进精神文明建设。2014 年是扬州建城2500 年,“十二五”期间,扬州将立足“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目标,全面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而经典文化的精髓——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正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库,立足文化、建设文明、发展经济是扬州城市走向世界名城的必由之路。

[1] 沈庆利,马东瑶.“诵读语文”与中外文化[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7(1):145 -147.

[2] 陈云观.到鉴真图书馆听讲座——《扬州讲坛》与文化扬州[J].中国宗教,2010(6):48 -49.

[3] 孟庆渝.经典诵读活动:成绩、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12(1):72 -73.

[4] 展明峰.创新模式,推动经典诵读深入开展[J]. 语文建设,2011(7 -8):148 -149.

猜你喜欢

诗文扬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谁远谁近?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扬州的秋日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