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隆阳区家庭农场的发展

2014-08-15

云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农场农户经营

李 婷

(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培训站,云南 保山 678000)

1 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1.1 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隆阳区现有种植粮食作物超过五十亩的农户有5户,其中,五十至一百亩的2户、一百至二百亩的2户、五百亩以上的1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超过一百亩的农户有42户,其中,一百至五百亩的39户(咖啡21户,甘蔗15户,林果3户)、五百至一千亩的3户(咖啡、甘蔗、林果各1户)。按照粮食作物五十亩、经济作物一百亩以上的标准,全区达到家庭农场登记、认证标准的共有47户,共经营耕地面积893.3 hm2,占全区上报耕地面积的1.2%,47户全年经营总收入达1222万元,总收入10万~50万元的38户,50万元以上的9户,均以农业收入为主,对当地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已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的仅有1户。

1.2 家庭农场的优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向纵深推进,农村土地不断流转和家庭规模经营的扩大,发展家庭农场是促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家庭农场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家庭农场有利于农业文化的传承,它保留了农户经营农业的内核,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

二是家庭农场的稳定性有利于农户对农业经验与技术的积累,同时对耕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性有利于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的实现。

四是家庭农场要求农户具备先进的种养技术、市场营销和信息服务等能力,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五是家庭农场能促进农业经营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国家支农政策的扶持。

1.3 家庭农场的类型

家庭农场要发展多样化经营模式,才能有效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从家庭农场的规模来看,可分为大、中、小型;从经营范围来看,可分为专业型和复合型,专业型是指主要从事某类农产品生产,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等,复合型是指家庭农场从事种养结合或者种植与加工业相结合等;从劳动力来源来看,可分为雇工型和非雇工型;从经营模式来看,可分为个人经营型和合作经营型;按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可分为土地利用型和设施利用型。

2 发展家庭农场存在的困难

2.1 农户认识不清

隆阳区47户种植大户均达到家庭农场的登记注册标准,但由于宣传发动工作不到位,农户的思想认识跟不上,既没有到农业部门备案,也没有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导致全区备案登记的家庭农场屈指可数。

2.2 土地流转力度不够

受传统思维和流转资金的影响,土地流转规模小、散,不规范,缺少相对稳定的集中连片的租地,加之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还正在落实,土地大规模流转难度大,要发展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步履艰难。

2.3 农机化水平不高

由于地块地理条件和农户可用资金的限制,多数农户只有一至两台小型农机具,大部分农户还在靠人力进行耕种收等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大,生产效益不佳。据统计,2013年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才达到45.1%,距离全面达到农机化作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4 规模经营能力较弱

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务农人群多为老人和妇女。由于他们对规模经营的理念还很生疏,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引导,导致现有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

2.5 融资难度较大

由于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新类型之一,暂时缺乏相应政策的扶持和项目资金的投入,仅靠农户投资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3 对策建议

3.1 探索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管理制度

切实加强家庭农场生产模式的宣传力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对经营者资格、劳动力结构、收入构成、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等提出相应要求,积极鼓励达到标准的种养大户创立家庭农场,扩大家庭农场规模。同时,积极鼓励家庭农场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以取得相应市场主体资格。

3.2 积极引导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

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广泛宣传落实,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引导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通过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式,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形成适度的土地经营规模,切实加快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步伐。

3.3 全面提高家庭农场的农机装备水平

切实加大各种实用农机具的推广、运用,扩大农机耕、种、收作业面积,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有效提高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同时,有效减少用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3.4 加大家庭农场人才培训力度

鼓励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同时,将家庭农场经营者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培训对象。农业部门要抽调技术人员为家庭农场提供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检测检验等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参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切实提高家庭农场的人才能力。

3.5 引导家庭农场加强联合与合作

引导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家庭农场通过组建协会等方式,加强相互交流与联合。鼓励家庭农场牵头或参与组建合作社,带动其他农户共同发展。鼓励工商企业通过订单农业、示范基地等方式,与家庭农场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场的综合效益。

3.6 研究制定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

要将家庭农场发展列入全区高原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作为产业发展、规模经营的主体加以培植,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倾斜,落实涉农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重点支持家庭农场稳定经营规模、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经营管理等方面,切实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将家庭农场打造成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科技示范排头兵,助推全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1]黄新建,姜睿清,付传明.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J].求实,2013(6).

[2]张一帆.中国家庭农场——一条农村改革新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3(7).

猜你喜欢

农场农户经营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农场假期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农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一号农场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