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优势、不足及路径

2014-08-15李雅莉唐大鹏闫俊周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4期
关键词:河南省创新能力体系

李雅莉 唐大鹏 闫俊周

一、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背景分析

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众多主体,同时,也与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体系构建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多变的,其中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决定构建什么样的创新体系,确立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将会对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因而,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

(一)现代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经济和创新经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流动,经济已经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从相对狭小的国内市场转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发展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供给约束型经济转向需求约束型经济,从封闭型经济转向开放型经济。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主动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一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转型。即要从模仿型经济转向创造型经济,从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循环型经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而实现生产方式、财富创造和创新方式的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二要主动融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推动经济合作和创新。在开放型经济的大环境中,我们必须注重利用国内外的各种创新资源,广泛开展各种经济合作。特别是河南省处于内陆地区,要更好地借助外力,开展境外科技合作,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和质量,以提升河南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同时,现代经济本质上是开放型的创新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强大引擎,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建立自主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例如,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创新政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同时,政府通过大力推动创新经济的发展,提升企业和国家的竞争优势。而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创新体系不完善,要推动创新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

现代经济面向开放型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趋势,对河南加快创新步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河南省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指明了方向。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主动融入开放型、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主动利用国内外的创新资源和机遇,乘势而上,从根本上提升创新能力。

(二)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增长方式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建设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特征,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根本转变。但是大多数地区在经济发展上仍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困难、过度依赖物质和资源的投入等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仍面临着重重困难。而自主创新一是有利于克服资源、环境的制约,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模式难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才能带来能源资源利用率和单位产出的提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和资源廉价在国际竞争中只能形成短期竞争优势。而只有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才可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形成自己的长期竞争优势,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中心环节。通过自主创新才能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加速发展服务业,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优势

(一)创新发展的经济基础较为扎实

河南省总体上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拥有了较为扎实的创新发展基础。2011年,GDP 总量达到27232.04 亿元,比上年增长11.6%。高于全国平均2.4 个百分点,列全国第五位,中西部地区第一位,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为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投资、消费、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同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1000美元增加到4330 美元,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越过了国际上公认的工业化、城市化、创新型加速发展的临界点;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三次产业比重正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格局转变,以创新为动力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的意愿迫切;劳动力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接近50%,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城镇化率平均每年以超过1.8 个百分点递增。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二)创新发展的环境正在逐渐形成

一是河南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方式、较强的居民消费能力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为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河南省地处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开展国内外经济合作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二是创新资源的支撑环境较好。河南省创新资源比较集中,在研发上已经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学科布局。目前,河南省有以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为龙头的84 所大学,拥有4 个国家重点学科、17 个国家重点专科和一批全省重点学科。在科研上形成了以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一批部属和国家级科研院所为重点的骨干科研力量,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7.7万人,涵盖自然、经济、社会和工程技术科学等不同领域,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三是全民创新意识正在加强,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对创新工作的支持,省、市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创新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三)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河南省着力构建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尤其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注重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截至2010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10 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2 家,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 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现有5 个国家级和10 个省级高新区,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力争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0 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500 亿元,占GDP 比重达6%左右,形成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以进一步提升河南省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不足及劣势

(一)自主创新能力整体较弱,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困难

根据《2011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17 位,比2010年下降两位,位居全国中下游,低于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和安徽三省。从自主创新能力各项分指标来看,创新绩效综合值位居全国第21位,企业创新综合值位居全国第18位,知识创造综合值位居全国第15 位,在全国排名中居中下层次,自主创新能力整体较弱。而2011年,河南省GDP 总量达到27232.04 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位列全国第五位,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增长率5.83%,仅位居全国第28 位,虽然第三产业增加值较高,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8.15%,居全国第30位,其占GDP的比例仅为29.26%,居第31位。由于产业竞争力较小,出口额对GDP 的贡献不大,出口额占GDP 的比重较上年有所下降,仅为2.91%,居27位。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河南省许多城镇特别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区域还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升级转型困难等诸多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这表明河南省在由资源型省份向创新型省份转变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挑战和困难。

(二)科技创新投入较少,创新意识薄弱,培育自主创新的能力较弱

据经济日报社“2011 中国自主创新年会”报告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河南省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为211.38 亿元,位居全国第10 位,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92%,位居全国第19位,低于全国1.39%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北京5.82%,上海2.81%,天津2.49%,江苏2.1%,广东1.76%等先进省份的水平,在中部6 省中排名最低。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位,但如果从人均指标来看,河南自主创新能力相关基础指标在全国排名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地位,每万人研发人员数、每10万人研发机构数、每万人研发资金、每十万人在校高校学生数等平均指标均位居全国20位之后。以上表明,河南省各级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和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视还不够,科技创新投入较少,创新意识不强,培育自主创新的能力还较弱,社会创新氛围和政府支持创新的力度有待提高。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环境不够理想

根据《2011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2011年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第18 位,创新主体发展水平低,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比例仅为5.92%,居全国第12位;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47%,位居全国第24 位;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较低,仅为3.74%,居全国第27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较低仅为3.39%,居全国23 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同时,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总体在全国排24 位,在中部6 省中位居第五,与先进省份差距较大,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产业化基地等均为空白,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原始性创新和自主性创新较少,科技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提升和支撑力度不足,自主创新体系有待完善。同时,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大多企业以模仿创新为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有待改善和优化,尚未形成有利于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支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四、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

河南省在现代经济向开放型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紧要关头,必须将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关键,探寻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着力构建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中居主体地位,既是创新活动的承担者,又是创新成果的应用者。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是一个地区创新活动活跃有效的关键。世界各地以及中国创新活跃地区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高校、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其创新活动关注公共需求和国家需求,其优势在于具有知识创新的基础,具备开展技术创新的条件,而这恰好弥补了企业的不足,通过与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创新的协同效应,将会大大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中介服务机构和金融风险投资机构等是创新活动的润滑剂,可以促进创新活动的顺畅开展,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成果也是特殊的商品,中介服务机构等成为创新成果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转移过程中的桥梁,在创新成果转移、流通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是创新环境的塑造者,是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的主导力量,“政府推动”将是决定创新活跃与否的重要因素。

河南省在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中,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更新观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工程,引导企业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河南省政府可考虑打造全省统一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将国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吸引、集聚在创新平台中,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河南省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企业急需的技术,开展协同创新,攻关行业或产业重点技术和共性难题,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构建现代产业创新体系

产业集聚区作为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的载体,其创新发展决定着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的发展。因此,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发展和创新产业重点领域的选择既关系到产业本身的微观经济收益,也关系到全省的宏观经济效益和未来。河南省要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关键要在现代产业创新体系上先行一步,以在国内率先形成创新资源集聚的洼地和提升创新资源投入效率的高地。一是大力支持集群式创新,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体系以及基于产业链的创新合作机制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所在。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优势和合作创新优势。要根据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引导上中下游产业之间的纵向合作和产品研发、产品配套、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在产业集群内上中下游企业联系紧密、产业链条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健全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调动产业集聚区内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实施集群式创新,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二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区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龙头,具有全局带动作用。高新区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地区,是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最为活跃的地方,是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极,因此,在现代产业创新体系构建中,必须重视高新区对技术创新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结合起来。河南要想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必须抓住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良好发展机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以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突破口,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形成新的技术发展点和经济增长点,以对河南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形成直接牵引。同时,河南还要特别重视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构造以现代服务经济为支柱的创新型产业结构。

(三)实施开放式创新,优化自主创新对外开放环境

在开放型经济和知识经济大发展背景下,一个企业或区域仅仅依靠内部的创新资源进行高成本的创新活动,将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在此种背景下,开放式创新正在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企业的创新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同时,也要切实优化自主创新对外开放的环境,以借助外部力量推动创新。河南省在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中:一要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可通过合资、技术特许、委托研究、技术合伙、战略联盟、分布式创新或者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或交流获得所需的核心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二要积极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交流。通过参与国际合作和创新,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三要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要通过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多渠道地引进所需的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水平。鼓励国外企业在河南省设立研发机构或与省内企业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国外智力和创新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四是在科研和创新方向的选择上,要坚持市场导向和国际化导向,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市场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坚持行业领先策略,立足产业高端,居于行业前列,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企业竞争优势。

(四)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人才

在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和发展中,要加大财政和科技投入支持力度,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提升在全国的排名。对特色产业和发展潜力较强的产业、产业集聚区给予重点投入和支持。二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河南省可出台相关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给予相应财政资金配套并给予税收方面优惠。三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各级政府可出面组织企业、银行协商,建立自主创新专项贷款或财政贴息贷款,鼓励金融创新,支持河南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在人才方面,要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要通过完善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制度,产权制度,激励约束制度,分配制度,税收金融制度,知识产权制度,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制度等,努力形成以制度汇集人才、以人才带动项目、以项目聚集资金,进而汇集更多人才的良性循环,形成促进自主创新体系良性化运营的发展格局。

(五)强化创新管理,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和难题,实现跨越式发展。一要创新建设机制。对于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要在政府主导下,科学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二要创新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河南实际和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规范政府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三要重视对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规划引导,以保证全省创新战略和政策的顺利实施。要积极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通过自主创新体系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推动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1]戴德余.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J].商业研究,2009,(5):44-47.

[2]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刘小斌,罗建强,韩玉启.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2):48-52.

[4]刘友金.集群式创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J].经济学动态,2004,(5):14-19.

[5]李雅莉.优化河南省自主创新政策环境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5):201-204.

猜你喜欢

河南省创新能力体系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