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天津市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2014-08-15本刊讯

天津建设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天津市绿色

2014年天津市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本刊讯2014年3月28日,2014天津市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总工程师、建筑节能和科技处处长刘瑞光主持,建交委副主任韩培俊,市建交委原副主任、现市建设科技委顾问滕绍华,天津市墙体材料改革和建筑节能管理中心主任蔡贵生,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施航华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天津市城建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3年天津市建筑节能和建设科技工作取得的经验,结合天津市建设领域发展的新形势,部署2014年天津市建筑节能和建设科技工作重点任务。

建筑节能

2013 年工作回顾

1)绿色建筑快速发展。推动新梅江居住区、于家堡金融区、塘沽南部新城、武清金融区、蓟县翠屏工程、静海团泊新城和子牙河循环产业园等规模化绿色建筑;新建绿色建筑项目629万m2,超额完成2013年城建工作会议提出的的目标;制定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落实《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组织编制了《天津市绿色建筑竣工验收评价导则》,实施绿色建筑星级评价;完了新梅江居住区起步区、侯台公园展示中心等32个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评价;积极开展绿色建材和设备评价机制研究,培育绿色供应链市场,支持、引导,节能、节水、环保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建材和设备企业发展;加强绿色建材和设备采购,评价监督管理。

2)建筑节能成效显著。严格新建建筑推行建筑节能设计审批、材料备案、能效测评节能工程施工专项验收等闭合式管理体制,保证了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大幅降低供热负荷,在全国率先实施居住建筑四步节能标准。改善既有非节能建筑的热舒适性,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方面,采取每平米奖励20块钱的激励政策,朱唐庄中学节能改造工程成为全国的典型示范项目。重点推进太阳能、地热能、污水废热、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应用,争取国家光电、光热和浅层地能项目30项,争取滨海新区、蓟县、宁河县、静海县、大邱庄、河西务和芦台镇等一区三县三镇可再生能源能源示范;形成天津市城市总规划利用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对具有开发建设条件的地块应用浅层地能、地热能、污水废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强度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绘制了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图。加大建筑运行管理力度,持续实现建筑集中供热煤耗由2005年的26kg/m2标准煤限制到2013年的18.5kg/m2标准煤;建设公共建筑能耗采集平台,对245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发布实施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强制性地方标准,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必须实施用电、用水、用气分项计量,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供热节能运行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3)监管能力不断加强。组织各区县建筑节能目标考核。建筑节能技术资料备案,建筑节能产品备案、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建筑能效测评等制度的执行力逐步提高,确保民用建筑节能执行率达到100%。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落实到位,把好建筑节能质量关,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不断提升。

4)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先后发布了《天津市供热用热条例》《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保留了《天津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天津市发展散装水泥规律规定》。发布系列规范性文件——《天津市建筑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备案管理办法》《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资料备案管理办法》《天津市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管理办法》《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实施细则》等10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建筑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评价、供热计量、材料检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验收等6大类32项配套性标准。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居住建筑四步节能设计标准,完善了技术法规。形成了由2部地方法律、2部政令、10个规范性文件、12部建筑节能标准构成的建筑节能法律体系。

5)建筑节能基础工作。加强建筑能耗统计、公布建筑能耗调查,对制定建筑能耗定额和实施建筑节能量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建筑基本信息调查,建立了基于天津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全市建筑信息数据库,加强能源部门合作,通过电力、燃气、自来水、供热等评估建筑用能信息,编制基于三维GIS平台的民用建筑能耗数据。

2014 年工作部署

1)加强依法行政。学习贯彻《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天津市建筑节能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2)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节能考核目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保障各项工作的实施。

3)加大发展绿色建筑。凡政府投资的建筑,保障房,20000m2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示范城镇工程新建项目应当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对未按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的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的监管,未按规定范围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不予开工建设。绿色建筑项目未按图纸施工和验收的,不予竣工验收备案。制定出台绿色建筑相关激励政策,对建设规模100万m2以上的新建城区和旧区改造应按照区域绿色建筑要求制定生态规划指标。全年新开工绿色建筑占本地区同期建设比例要达到20%

4)加强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天津市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坚决实行薄抹灰外墙保温材料系统备案,严格执行胶粘剂和抹面胶浆树脂含量、挤塑板添加再生料和无机物的监测制度,大力推进外墙外保温系统和组成材料形式的检验方法,复试网上进行公示,实行施工总承包责任制,强力推行外墙保温施工条件验收制度,为通过条件验收的不得进行外墙保温施工。加强门窗标识,监督管理各区县要全力做好天津市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管理办法,对2014年1月1号后颁发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规定采购取得门窗标识的门窗,未取得门窗标识的不得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组织实施薄抹灰外墙保温建筑工程示范,每个区县实施居住建筑单体建筑1万m2以上的2个项目,公共建筑单体建筑5000m2以上的2个项目。

5)推进建筑能效提升。

(1)加强新建建筑监管,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施工信息公示,能效测评等闭合管理制度,确保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2)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组织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3)推进可再生能源建设应用。按照居住节能设计标准规定执行太阳能热水系统,开展可再生能源综合能源站的技术应用,完成可再生能源建设应用面积占同期建设的25%。

(4)加强建筑能耗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供热计量收费,全力做好居住建筑供热热源和热力站3000m2以上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建立民用建筑能耗平均体现,强力实施建筑用能单位能源审批,提高建筑运行能效和完成建筑能耗下降4%的目标。

建设科技工作

2013 年工作回顾

1)积极开展建设科技项目研究。共安排科研项目70项,其中科技项目36项,软课题项目34项。在新型建筑工业化领域,开展装配式剪力墙预制墙体拼装工法的关键技术研究,完善装配式墙体连接方式和施工工艺,为进一步推广住宅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在市政工程领域,开展FRP组合桥梁设计与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桥梁受力性能和耐久性,加强桥梁的施工速度。在建设工程信息化领域,开展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智能化运营维护和运营管理与应用,提高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在绿色建材领域,开展B02级保温节能蒸压砂加气保温板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单一材质的轻质砂加气保温材料的发展。在软课题研究方面,开展天津市建设系统推进新城市化建设的工作研究,天津市构成低碳生态化城市建设模式研究,绿色建筑星级减碳量化研究,绿色地下空间建筑评价导则分析研究等软课题的研究。

修订《天津市建设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天津市建设行业科技创新激励管理暂行规定》,为创建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科研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完成住建部和建交委科研成果鉴定和验收25项,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其中天津市文化中心工程建设新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课题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天津西站、海河隧道以及解放南路起步区、侯台风景区等项目,节约建设及运营费用4378万元;大悬臂单索面矮塔斜拉桥关键技术研究首次实现全桥实体有限元全过程施工控制技术。长大混凝土灌注桩桩身质量检测和评定方法的研究、天津市滨海软土特性及工程应用等新项目课题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一体化研究等5项目课题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1项软课题完成结题。其中,基于BIM模型的保障房规划及分析系统,课题应用BIM技术建立三维的建筑模型保障房产品库,有助于统一保障房的房型标准、配套标准和竣工交付标准,为实现保障房的住房产业化做出了贡献。海河上游后5km——天津市柳林城市副中心的定位策划研究,该课题提出了天津市创意城市总体定位,打造以创意设计、研发总部为主体的智能型城市副中心,该定位已广泛应用于区域的规划建设和招标推介等领域。

2)加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

(1)促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2)组织施工工法研究与评审。组织评审混凝土施工、泥浆循环系统施工、大直径盾构进出洞隧道干坞、大跨度异形钢结构、仿古建筑工艺等46项市级工法,其中15项推荐国家级工法。组织编制建设工程建设施工工法汇编。

(3)组织推广新技术示范工程。组织国道112线高速公路、张贵庄污水处理一期、文化中心商业体和阳光乐园等15项新技术示范工程。

(4)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发布了《2013年天津市建设领域20项推广技术产品目录》,研究制定了20项新技术推广路径,分期、分批组织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等部门召开新技术推广发布会,加强了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对接。共召开9项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近300个单位的500余名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了交流活动。

部分成果输出至外省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佛山石湾大桥采用塔梁固结体系的矮塔斜拉桥,居同类桥梁世界前列,是建设单位依托先进的技术进军外埠的优秀案例。天津城建集团承担的2011年度建设系统科研课题——既有建筑二次旋转平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课题依托的工程福州豪景大厦移位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整体旋转移位工程,在设计方案、技术措施、整体移位的装置等方面均有所突破,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完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1)完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体系。共颁布10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组织完成15项建设工程企业标准备案,修订《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保障了城镇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天津市城镇住宅设计水平,使住宅设计满足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等工程的要求。编制完成《内河沉管法隧道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其中多项技术为国内首次参与,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工程技术标准的空白。

(2)重点推进节能标准的编制。修订颁布《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标准(四步节能标准)》和《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保证天津市建筑节能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依据《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制定颁布《天津市民用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标准》,为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供了技术保障。

(3)组织做好新颁标准的宣贯工作。开展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标准、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的标准的宣贯工作,共组织召开了7次的宣贯会议,累计有40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

4)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

(1)组织开展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破解结构设计和安装施工中的难题。先后开展了预制装配式蒸压混凝土砂加气板隔墙体系关键技术、装配式剪力墙预制墙体拼装工法关键技术、模块化建筑钢结构的分析设计方法等多项预制装配式建筑科研课题的研究。

(2)培育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扶持帮助有关单位建设预制装配化建筑生产基地,指导企业和集团公司编制建筑工业化的相关标准、图集和施工工法。

(3)组织开展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试点工作。采用装配化施工方式,启动北辰区20万m2的建设项目,打造全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建筑。

(4)确定天津市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目标,测算增量成本,研究制定激励政策,为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2014 年工作部署

1)努力提高建设科技的创新水平。

(1)创新建设科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作用,以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基地引领支持,聚合建设领域的优秀研发资源,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各方优势互补的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程示范于一体的科研工作机制。

(2)实施重大课题招标机制,广泛调动相关单位参与科技研发的积极性。对涉及范围广、参与单位多的重大科研项目由工程技术研究所牵头,组织协调并推动课题的立项和开展工作。

(3)完善科学管理机制。在现有立项评审、中期推动、结题论证三段式管理基础上,向成果报奖进一步延伸,筛选优秀研究成果,组织申报科研奖项。

(4)完善多元化的建设科技投入机制,努力构成财政、金融、企业和社会全方位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发挥政府投入在各级投入中的引导示范作用,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等各方优势,紧密围绕重点工程建设的需求,开展9大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开展软土地基勘察、地基处理新技术,超大、超深基坑和地下连续墙的优化设计、施工和检测技术,软土地区地下隔振和抗震技术研究等。二是加强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研究。重点开展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关键施工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结构一体化关键技术,高强钢筋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技术研究等。三是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研究。重点开展绿色建材、绿色施工和装备技术研究,被动式节能成套技术、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和智能控制技术、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评价系统研究等。四是加强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及激励政策研究,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建筑复合能源系统集成应用于示范。五是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地铁盾构施工穿越风险点源关键技术,地铁应急抢险及降噪减振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设计方法及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等。六是加强新型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住宅产业化结构体系及住宅标准化设计技术,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和现场安装成套技术研究等。七是加强市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低碳环保型和重载道路设计、施工成套技术,新型和特种结构桥梁优化设计及建造工艺研究,既有桥梁养护、改造及健康监测技术,燃气高压管网渗漏检测和带气维修技术研究等。八是加强生态环境和信息化相关技术研究。加强城市污水、污泥、建筑垃圾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回用技术,雨水和水景观结合利用技术,BIM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中的应用,生态居住区智能化管理应用技术研究等。九是加强港口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提升港口疏港交通能力的技术和对策研究,港口人工岛建设、航道建设、码头及接岸新结构开发应用技术,水泥基防腐保护技术,港口规划与建设信息系统融合与服务技术研究等。

2)加强新技术和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

(1)积极做好技术成果转化,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后评估制度。重点将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应用效果良好的科研成果纳入《2014年天津市建设领域新技术推广目录》,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支持的科技创新模式。

(2)大力推广示范工程应用。积极应对高大难深的新技术应用,组织开展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污泥喷雾干燥处理技术、低温大流量供热技术、太阳能中高温应用等新技术示范工程,培育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积极开展市级工程建设施工工法立项评审工作,评审出一批能够解决工程难题且具有推广价值的施工工法用于指导示范工程的建设。

3)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地方标准。

(1)复审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按照住建部工程建设标准复审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近五年编制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实施全面的复审,筛选出急需修订的标准,满足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需求。

(2)制定完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总结已发布的外墙外保温指标体系(酚醛、泡沫水泥、保温砂浆)应用情况,组织编制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配合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发展,积极编制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

(3)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应用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研究解决措施。

(4)组织修订《津市地基土层序划分技术规程》《天津市建设工程监理规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标准》等一批地方标准。计划完成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新编及企业备案20余项。

4)加快实施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

(1)扶持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培育3~5家大型预制装配式构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产业化基地和产业联盟,建成年产200万m2的钢筋混凝土部品预制生产线和年产20万m2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生产线。

(2)加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新型建筑工业化规划设计院所。加大综合技术支撑力度,为新型建筑工业化有序发展提供支持。

(3)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建材生产、建筑设计、施工、产品配送的产业链,引进和自主研发新型建筑配套产业化体系,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示范。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为主,大力推行装配化的施工方式,建设20万m2的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示范工程。

最后天津市建交委副主任韩培俊副主任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对2013年天津市建筑节能和建设科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对2014年工作提出了要求。

1)切实做好建筑节能工作。一是今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全年要完成970万m2,尤其今年要彻底完成我市既有大板楼130万m2改造任务,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安全,要明确工作分工,责任到人。二要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建筑四步节能标准。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尤其是要发展区域绿色建筑。四是重点推进太阳能、太阳能、地热能、污水废热、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应用。

2)提升建设科技管理工作水平。一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F281

D

1008-3197(2014)02-01-04

10.3969/j.issn.1008-3197.2014.02.001

猜你喜欢

建筑节能天津市绿色
绿色低碳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对建筑节能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