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4-08-15
辞旧迎新之际,以我们所为主,结合其他兄弟艺术研究单位,历时一年,组织了一批涉及全省音乐、舞蹈、曲艺和戏曲等方面的艺术研究论文,我们选择在《太原大学学报》刊出。可喜可贺!
艺术研究是一种社会担当,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从事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大都是逆向性或逆时代性的,是搜集、整理、研究与传承。默默无闻,甚至无人问津,不为这个热闹而注重功利的常态社会所熟知和理解。在这个富裕的、多元的、数字化的时代里,我们更多话语状态是在表述创新,实际上没有对传统与经典的深刻挖掘与探究,创新云云只是泡沫而已。
我们从事了所谓的艺术研究,究竟要研什么?要究什么?要究天人之际,穷古之今变吗?我们发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分析了什么?总结了什么?我们的话题能讲圆通吗?我们的命题关注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印证了什么?解决了什么?诠释了什么?预见了什么?研究者脑子里总是要有疑问,不断的疑问,反复的疑问。有疑问才有求证,才有求索,才有所谓的论文。论文就是解决疑问,就是解决烦恼。读好的论文,就是对一个个专业烦恼的解脱,甚至是对人生烦恼的解脱。解脱就生智慧,智慧就可解脱。
论文不仅仅是引用,不仅仅是知识,是融会贯通,是传达智慧,让人解脱。“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一个体悟的层次,“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另一种印证的境界,论文亦如是。我的同仁都从事着某一种艺术专业;所谓吹拉弹唱,业精于勤。实际上专业乃小道,对小道的深究与延伸,最终都要通向大道,所谓八万四千法门都要殊途而同归。
专业论文不是格式格式,不是重复重复,不是技巧技巧,不是形式形式。专业的技巧有藩篱,道理却相通。讲道理,就是写论文。越专业越让人看不懂,论文就越有学术性,错矣,大错矣!把数学讲成哲学,把物理讲成艺术,把高深讲成通俗,把专业诠释成文学,方显融会贯通。好论文犹如是。
王国维先生曾用美妙的词句来比喻做学问的三层境界,我们都认同。搞艺术科研的同仁们没有什么“香车宝马”和“一夜鱼龙舞”的光鲜夺目,大家都是“灯火阑珊处”的那一位伏案者。思想者是孤独者,研究者是孤独者,享受独处与寂寞的趣味吧!让你的思维更活跃、思想更纯净、话语更智慧、表述更从容、态度更谦和!
感谢同仁们的努力支持!感谢组稿同志的辛勤付出!感谢《太原大学学报》的鼎力相助!
是为前言,与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