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无伴奏合唱写作技术

2014-08-15吕晶洁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织体大调和弦

吕晶洁

(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

合唱艺术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而合唱艺术的最高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演方式、特殊音色、特殊创作手法与特殊艺术魅力的声乐艺术形式。

一、和声应用手法

和声是乐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作品是否完美,和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好的和声也是由一个具体的和弦构成的。下面就从和弦结构与和声语汇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来看和弦结构,在和弦结构中,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是使用较广的一种和弦结构形式。传统三度叠置和弦是由于无伴奏合唱不依靠乐队伴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合唱形式,因此在和声结构的应用上也选择了一些较传统的和弦来使用。

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在大量的无伴奏合唱作品中,三度叠置的传统和声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如由德国法列尔斯列宾作词,舒曼作曲的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夜晚的星》,在此例中,和声全部选用的是传统三度叠置和弦。在外国作品中,三度叠置和弦的应用最为广泛,三度叠置的传统和弦不仅适用于大小调,也用样适用于五声调式的作品。如由安波记谱,海默词,瞿希弦编合唱的东蒙民歌《牧歌》,在该作品中,旋律选用的是五声调式,而和声则选用的则是三度叠置的功能和声。乐曲并没有因此改变其风格,反而使音乐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另一种和弦结构为民族风格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在国内的无伴奏合唱中,有一大部分作品是根据民歌来进行的改编的合唱作品。在这一部分作品中,使用的和声结构均为民族风格非三度叠置和弦。以由那顺作词,扎木苏译词,恩克巴雅尔作曲的《八骏赞》为例,此作品中,和声选用了四度加二度这样叠置的非传统和弦。这样的和弦结构使音乐的民族风味更加浓郁,给乐曲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我们再看和声语汇,和声语汇是用来表现作品情感与色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无伴奏合唱作品脱离了乐队的支持,但由于采用了很多丰富的和声语汇,其艺术效果不仅毫不逊色,而且产生出一种更加纯净优美的效果。在和声语汇中一般常见的有离调、交替大小调、意外进行、属和声组的变和弦、持续音等手法运用。

首先看离调手法,离调是音乐作品中较常见的一种和声语汇,离调的使用不仅可以推动音乐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借助阿·斯维什尼柯夫编合唱,陆多良、郑长深译配的俄罗斯民歌《在森林那一边》来对作品中的离调进行具体的分析。这首作品在乐曲开始的第5小节便进行了离调,前4小节的歌词内容是一样的,在第5句也就是第5小节处,歌词要进行转折。因此使用离调手法在音响上给予衬托性的变化,和声在这里使用离调来配合,使音乐更具有动力性。

再看交替大小调手法的使用,同主音小调自然的属功能组和弦进入大调,使得和声产生色彩变化,旋律更加生动。在《玛通娜,可爱的姑娘》([荷]拉蒙曲)谱例中可以看到交替大小调给音乐带来的变化。此作品中,同主音小调将Ⅶ级与小属和弦的进入,大幅度丰富了大调的色彩,使得这首作品听起来更加动人,同时,也更好地展现了乐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其次为意外进行手法,该手法就是用某一个别的和弦取代原来期待着的和弦,而且这个替代的和弦并不是其前一个和弦直接的功能后续,它的使用能够给人以一种阻塞感。如由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作曲,章雪萍配歌的《牧羊少女》,在此作品中,作者运用了Ⅵ级副和弦的属和弦,但是这个副和弦的属和弦并没有进行正常的解决,而是意外进行到了主和弦,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效果。

第四种手法为属和声组的变和弦,该手法为升高或降低的II级音在大调中形成了一系列属功能的变和弦。如由俄国茹科夫斯基词,卡里尼科夫曲、任策配歌的《云雀》,此作品中,由于属和弦的5音被升高,原来自然而和谐的纯五度音响转变为了不和谐的增五度,和声上变得更为紧张,为乐曲增加了张力。

第五种为持续音的使用,在一部份的无伴奏合唱作品中,持续音的写法也是特点之一,但考虑到无伴奏合唱的特殊性,在持续音的写法上并不会特别复杂,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为长音式持续音,以《晚歌》(匈牙利民歌,柯达伊.佐尔丹改编,项钟圃词,沈音配歌)为例,在此作品中,男低音声部所演唱的是主持续音,男低音用哼鸣唱出的长音式持续音,产生出了一种低沉的效果,使音乐听起来更加悠扬,层次感更强,和声效果更美。第二为音型化的持续音,以《牧羊少女》([意]罗西尼曲,章雪萍配歌)为例,在此例中,男低音声部所演唱的是持续音声部,由于音色的特殊性,再加上伴有这种有鲜明节奏律动的伴奏音型,使得音乐形象更加生动,也使得音乐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第三为固定低音,如《夜歌-如歌的行板》(俄罗斯民歌,[俄]柴可夫斯基曲,鲍尘译配,周骏山编合唱)。在此作品中,男低音声部所演唱的是带有半音下行形态的固定低音,而正是这种固定低音的使用,使得乐曲的趣味性陡然增加,也使得作品中不同声部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从而增强了音乐的统一性。

二、织体写作技法

织体是声部的组成形式,可分为单声织体和多声织体。在大量的无伴奏合唱作品中,使用的多为多声织体,在多声织体中,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为主调织体,主调织体是指某声部担任主旋律,其他声部陪衬伴奏。在这些无伴奏合唱使用的主调织体中,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其一为柱式和弦式,柱式和弦是指陪衬声部与主旋律保持相同的节奏。使用这种织体可以淡化节奏,突出和声。如《一只白色小母鸡》([德]安东尼·斯康代鲁斯曲,乔治·豪沃通编合唱,范沼频译配),在此作品中,女高音担任主旋律声部,其他三个声部演唱和弦音做为陪衬声部,并保持相同的节奏。其二为长音和弦式;长音和弦式是指用长音和弦为主旋律作陪衬。使用这种织体,可以更好地突出主旋律,以静衬动。如《海滨之歌》([日]林古溪词,[日]成田为三曲,李一之译配),在此作品中,领唱担任主旋律声部,合唱队演唱和弦音与之作陪衬。

第二种为复调织体,复调织体是指每个声部都具有旋律意义。在这些无伴奏合唱作品种,复调织体也是主要运用了两种形式,其一为模仿复调,模仿复调是指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先后出现。在作品《回声》([荷]拉索曲,张洪岛译配)中,合唱队的各个声部又各自分成两个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作模仿复调。这种复调的应用,形成了前起后应,层次分明的模仿关系,使音乐中的层次感更加突出。其二为对比复调;对比复调是指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旋律线,在音调,节奏,进行方向的起伏,句逗的划分以及音乐形象和性格的表露等方面,彼此形成对比或存在差别。以《梦幻曲》([德]舒曼曲,索科洛夫编合唱,邓映易填配歌词)为例,此例中,女高音担任主旋律,其余三个声部演唱不同的旋律与之同时出现作对比。对比式复调的运用,使音乐中的对比性强烈,更好地体现出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中不同的塑造音乐主题的手法。

另外,声部分配也是无伴奏合唱写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决定着合唱作品的音响平衡、主次关系、协和度等几个重要方面,与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无伴奏合唱作品中,声部分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在没有领唱的情况下,声部分配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其中一个声部演唱主旋律,其它声部使用柱式和弦织体作伴奏。以《夜晚的星》([德]法列尔斯列宾词,舒曼曲,劳象方译词,徐武冠配歌)为例,在此作品中,女高音声部担任主旋律,其它三个声部使用柱式和弦作伴奏。第二种情况为四个声部交替演唱主旋律,其余声部以对比和模仿复调的复调方式来作伴奏声部。以《二泉印月》(华彦钧曲,王健填词,萧白编合唱)为例,在此作品中,合唱的队的四个声部交替演唱主旋律,这样的分配使音乐更加扑朔迷离,情感表达更加到位,更便于体现出原二胡曲中所营造出的特殊意境,以及作品中人物特写镜头般的刻画。第三种情况为合唱队的四个声部各再分为两个声部,两组声部之间进行卡农式的模仿。以《回声》([荷]拉索曲,张洪岛译配)为例,在此例中,男女声部再次分为两个部分互相做卡农式的模仿,运用的是八声二部模仿。这种复调写法对于无伴奏合唱来说,属于较复杂的一种。第四种情况为男声声部选用两种不同节奏型作固定的伴奏,其余声部演唱旋律。以《快乐的聚会》(日月潭古谣,吕泉生编曲)为例,在此作品中,男低音与男高音声部使用两种不同的节奏型来做伴奏声部。这种伴奏型似的音乐节奏更加鲜明,能够更好地贴近主题所要表达的思想。第五种情况为男、女高声部之间作模仿,其余声部与之作对比。以《良宵》(刘天华原曲,张豪夫编曲)为例,在此作品中,男女高声部之间作较短小的模仿,其余声部作对比与之呼应。这样的复调手法使得音乐层次更加丰富,再加上全部以哼鸣来演唱,使得这样一首由民族器乐去改编的合唱作品,更好地诠释出了原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有领唱参与的情况下,声部分配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领唱演唱主旋律,合唱队以对比复调的方式与之作对比。以《党啊,亲爱的妈妈》(余致迪、龚爱书词,马殿银、周右曲,周骏山编合唱)为例,在此作品中,作者只选择了女高音与女低音两个声部,使用女声来突出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恩。同时可以看出,音色的选择与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是无伴奏合唱写作中一项需要注意的重要内容。第二种情况为领唱与合唱队交替演唱主旋律,其余声部以对比复调和柱式和弦的手法与之相呼应。以《蓝花花》(陕北民歌,罗忠镕改编)为例,在此例中,领唱与合唱交替演唱主旋律,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情绪,这也与音色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三种情况为合唱队其中一两个声部与领唱作模仿,其余声部作对比。以《三十里铺》(陕北民歌,王方亮改编)为例,此例中的声部安排,主要是用来突出主旋律的,合唱为陪衬声部,以静衬动。

综上所述,声部的分配、音色的选择是无伴奏合唱中两个重要的内容。从这两点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突出作品中所要展现的音乐形象。

三、调式调性

调式调性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音乐的风格、色彩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音乐发展的全过程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首先从民族调式的五声调式来看,在五声调式的选择上,根据所要表达情绪的不同,而相应地选择不同的调式。其中,宫、徵调式主要适用于表现情绪较明亮欢快的乐曲中。如宫调式《良宵》(刘天华原曲,张豪夫编曲,降B宫调式),徵调式《洗衣裳》(陕北民歌,云华编曲,D徵调式)。而角、羽调式表现的则是情绪较暗,较抒情的乐曲。羽调式《故乡之恋》(西藏昌都弦子,高守信填词,瞿希弦编曲,E羽调式)。而情绪较适中的乐曲适用于商调式,如《喊一声北大荒》(蒋开儒词,伍嘉冀曲,杨人翊编合唱)作品,该曲使用的就是C商调式。

再看传统大、小调式,传统大小调式应用较为广泛,除在国外的作品中使用外,国内大量的作品中也多有涉略。同时,根据情绪的不同,在调式的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当乐曲所要表达明朗欢快的情绪时,往往选择大调式。如《等你到天明》(新疆民歌,刘者圭改编,陆祖龙编合唱)和《故乡的亲人》([美]福斯特曲,周枫、董翔晓译配)这两部作品,《等你到天明》的调式为F大调,《故乡的亲人》则为D大调等,它们都采用了大调式。而小调式则更适用于表达婉转,抒情的情绪。如《红莓花》(俄罗斯民歌,索科洛夫编曲,周训诚译配)该作品开始为g小调,然后转为降B大调,最后又结束到g小调上,《金黄色的云朵》([俄]莱蒙托夫词,[俄]柴科夫斯基曲,张宁译配)作品为 f小调,《辽阔的草原》([俄]马稚甫,特里奥金曲,陈良配歌)为g小调,在类似这些抒情意味较浓郁的作品中,所采用的多为小调式。

就调性布局而言,转调和调性统一非常重要,在转调手法使用中,调性对比、展开、再现是音乐作品重要的伸张力与聚合力。功能性布局使音乐充满动力,而色彩性布局使音响富于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作品来做探究。首先为功能性四、五度调对比,还是以《蓝花花》(陕北民歌,罗忠镕改编)为例,在此例中,第四小节男低音声部下四度模仿女高音声部到其属调,为下面的旋律进行提供了充分得转调准备。四、五度关系的转调给作品增加了动力性,更好地表达了这首作品的情感内容,使音乐更具戏剧性,为蓝花花不幸的命运做出了必要的铺垫。其二为色彩性二、三度调对比,以《夜歌-如歌的行板》(俄罗斯民歌,[俄]柴可夫斯基曲,鲍尘译配,周骏山编合唱)为例,在此例中,男高音声部在第四小节处演唱降B大调的属持续音。第六小节处向上小三度演唱bD大调的属持续音。从而进入了降D大调的属功能,为上小三度的转调做了准备。三度关系的转调为这首作品增添了更多情感色彩,更好地表现了作品中所要传达的细腻情感。第三为增一度调对比,以《海滨之歌》([日]林古溪词,[日]成田为三曲,李一之译配)为例,在此作品中,第五小节处以降G大调的主和弦结束,下一小节直接进入G大调。男高与男低音声部降低半音到了G大调主和弦的根音与三音,女低音与女高音声部分别向上增四度与增五度到了G大调主和弦的根音与五音。这样利用降G大调到G大调主和弦转换,完成了这次特殊的转调。这首作品中特殊的增一度关系转调,使景色的描写更为生动,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眼前交错一般,不仅在听觉得以享受,仿佛也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第四为关系大小调对比,如《红莓花》(俄罗斯民歌,索科洛夫编曲,周训诚译配),此作品中,第五小节处使用了降B大调中向VI级和弦离调的一个意外进行,而这个离调的和弦恰好是g小调的属和弦。通过这个等和弦,顺利的做了关系大调向关系小调的转调。关系大小调的对比较为常见,应用也较为广泛。大小调式的交替,给音乐增添了色彩,也表达了一种较温馨的情感。

调性统一,也即乐曲从头至尾始终保持一种调性。如《大路歌》(孙瑜词,聂耳曲,曾理中编合唱)、《等你到天明》(新疆民歌,刘者圭改编,陆祖龙编合唱)、《荷花颂》(程若词,刘炽曲)等作品,它们分别是G羽调式、F大调和C徵调式,在这些作品中均采用一种调性,其中没有其它调性的出现。

以上即为本人对无伴奏合唱写作技术的一些分析,通过对大量无伴奏合唱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一首作品在和声、调性、织体这些写作手法中都各有不同。无伴奏合唱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演方式、特殊音色、特殊创作手法与特殊艺术魅力的声乐艺术形式。我们对无伴奏合唱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总结整个合唱作品中存在的学术价值及意义,总结其中可贵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创作经验与写作技术。

猜你喜欢

织体大调和弦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G大调随想曲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