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古筝初级教学的方法及渗透

2014-08-15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初学者表现力古筝

张 磊

(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

古筝的发展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筝正式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由于产生的年代久远,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我们习惯性地称之为“古筝”。在种类繁多的音乐发展史上,古筝以其独特的音色,优雅的弹奏方式在音乐艺术的花丛中独树一帜。学习古筝演奏不但可以增长自身的音乐知识,锻炼自己的音乐韵律感,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增加个人的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一、古筝初级教学中应注意的误区

在古筝教学中忽视了集体协作的精神。不同于以往集体教学,现代的古筝学习大多采用“一对一”式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加用心地教学,学生们学习更加专心,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会花费教师们的大量精力,同时也会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忽视集体协作能力的养成,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与其他初学者交流合作的机会而收效甚微,导致高投入低产出的结果,极不利于古筝学习。[1]这样就会导致有些学生在独自演奏时表现出色,但是在集体演奏时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欠缺应有的合作技巧,在合奏中不能有效地调整自己,也会无法单独承受一个声部的演奏任务,难以与其他的声部默契、和谐。由于学生们习惯独奏,大多数情况下会抵触与其他合奏的学生们共同演奏,在集体协作中也会表现淡漠,不利于整体的演奏效果。

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们的表现力。表现力是乐曲演奏的灵魂。在古筝演奏中,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对于乐曲有着决定性作用,优秀的古筝演奏者通常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听众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仿若身临其境,对于乐曲中所创造的情境有着深刻的表现。但是在现代古筝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古筝教育者过分注重演奏技巧的教学,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讲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们演奏过程中的表现,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弹奏的曲目虽有其声,却显现不出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注重演奏技巧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表现力的培养。作品的表现力不仅表现在深厚的演奏技巧方面,更在于演奏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表现、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感情,古筝是视听表演,因此在重视演奏技巧的同时,需要加强演奏者肢体的协调性,在演奏过程中让观众享受视听双重乐趣。

对于演奏音乐文化内涵的不明确。古筝演奏是一种视听艺术,是抽象概念的音乐艺术,每部作品中都蕴含着作曲者的内心感受,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不同。有的乐曲表现欢乐愉快的气氛,有的则表现出悲伤哀婉。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给学生们进行音乐内在涵义的讲解,让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技巧演奏,在演奏过程中重视感情的流露。在教师的启发下,初学者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同时,理解音乐的意境,用心去表演乐曲的内涵,对作品进行品读,熟悉作品的旋律、节奏、演奏速度、力度等,提高音乐表现力以及对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有些教师在讲授时,不重视创作者感情的讲解,这样在无形中就会使学生们对音乐进行机械的演奏,而没有感情的体现,不利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

对于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忽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古筝教学刚开始阶段对古筝学习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开始产生厌倦情绪,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淡,上课坐立难安,学习的速度明显下降,长此以往,学生们对于古筝学习会越来越懈怠,甚至放弃古筝的学习。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持久所致。对于初学者而言,一切关于古筝的学习都是新的,学习起来自然兴趣盎然,全情投入,一旦过了这种兴奋期,学习兴趣就会淡化,学习成效开始下降,学生们便开始松懈,甚至觉得无聊。初学者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在接触新鲜事物时,会表现出极强的学习兴趣,但是一旦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便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中,想要长期坚持有效地学好古筝,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注重学生们兴趣的持久性对于古筝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古筝的方法不完善。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学技巧,学习古筝也是如此。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一种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快速入门,积极进步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错误的学习方式成为习惯再想改正就会很难,因此在教学初期就养成正确的学习古筝的方法。在教学中,除了专业教学的讲解以外,对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坐姿以及良好的演奏习惯的讲解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古筝教学中,注重学生们智力与德育并重。智力是学习的前提,德育是教学的重点,将德育与智力结合起来才能塑造一个合格的人才。

教学中对学生们创造力的忽略。创造力的培养是古筝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古筝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只有让学生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以及才能型的新一代,才能使他们适应古筝乐曲的发展性与创新性,在音乐表现上更加有张力,精准地体现自己在演奏过程中的创造力,提升作品演奏的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们的创造力,对于学生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新思想以及新观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并鼓励学生们敢于提出自己的个人看法,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乐曲,注重学生们对音乐作品中表现技巧以及音乐语言的理解,使学生们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待古筝学习。泰戈尔曾说:“如果学生学习过程总是在学习结果,那么他的人生将总是在模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学生们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多注意自身的想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们自主地参与到古筝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古筝初级教学的优化策略

重视学生们丰富表现力的培养。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对于古筝演奏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如何提高音乐表现力,笔者通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正确的古筝演奏技巧是音乐表现力的前提,要正确的把握音准与节奏以及左手按、颤、滑、揉等技巧的运用;其次,对于音乐流派的把握对于不同曲风的音乐,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要想正确地表现出各流派间的特点,重点在于对左手按弦的运用,这需要演奏者对音乐的个人感觉,即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曲子所表达内涵的了解。因此这些就需要初学者多看一些提高人文思想方面的书籍,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素养;丰富表现力的培养最重要的一点是肢体语言的运用,在举手投足间都表现出一种美感,让观众们感觉到自身的音乐素养。[2]

笔者之前曾观看过很多的古筝表演,最难忘记得是王中山先生的一场现场表演,先生弹奏得出神而且忘我,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营造出一种潇洒的舞台表现力,显现出磅礴大气的台风,这些都深深吸引在座的观众。我们不难看出,丰富的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台风以及树立信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升音乐表现力,初学者更加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表演过程中也会更加游刃有余。优秀的古筝演奏者往往有着极强的舞台感染力,他们使观众们身临其境,在塑造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会塑造自身的鲜明个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们表现力的培养,加强他们的音乐感染力,增强学生们的舞台效果。

初学者应明确所演奏曲目的内在含义。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古筝演奏技巧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也不应当忽视作品的内在含义讲解,古筝大多表现编曲者自身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抽象的个人感受,教师在教导初学者的过程中,应当对作品的内在涵义做出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们用心感受角色的内涵,在内心深处想象这种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指法表现出来。将自身置身意境中,以心传手,将作品意象化。通过意境掌握作品的内涵,将自己置身意境的角色中,两者相互交融,将作品完整地演奏出来,将基本指法、曲谱以及表演者心境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们增强对音乐的感染力,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感。在教学中,不要让学生们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古筝技术的训练上,而应该规范化练习使学生们掌握演奏技巧,从而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在熟悉演奏技巧后,对学生们进行音乐内涵的讲解,准确把握音乐的人文背景以及音乐风格特征,使学生深层次理解音乐学习。

加强音乐人文教学,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以及个人的音乐感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们性格的培养,使学生们成为古筝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逐步完善自己。在选择教材时也应考虑到学生们的个性化以及时代特征,兼具系统性与广泛性,将各种曲风的曲子以及各种流派各种技巧系统地包含起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中重视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的动力,对于古筝学习也是一样,初学者对于自己没有涉及过的学科总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自己有所了解的东西就会渐渐产生厌倦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使学生们总是对古筝学习产生兴趣,使他们在学完多次之后仍感到意犹未尽。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齐头并进的学习理念来增强学生们的自主性,使学生们自主地参与到古筝的学习中,对古筝学习保持持续的热情。

一方面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将教学时间做出合理规划,可以使学生们进行每周1~2次,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对古筝的学习产生期待心理,这样课堂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学生们学习古筝的积极性提升,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也会增强。[2]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们忘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之余,积极鼓励学生们课下自主地将学过的内容反复练习,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中加进一些学生们熟悉的小曲子,比如《小燕子》、《小白兔》等简单有趣的童歌,让初学者学会了以后弹奏给家长听,这样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们的表现欲,学生们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自身对音乐的敏感度,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另外,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一些同龄小朋友们参加古筝比赛的优秀视频,让学生们在欣赏的同时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这样也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将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初学者在学习中就像玩耍一样有趣,这样学生们自然会保持极高的学习兴趣,对于古筝的学习也会更加专心。

完善古筝学习的学习方法,使初学者可以系统地接受古筝教学。对于古筝学习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练习中形成习惯,会对学生们学习古筝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初学者在每次练习前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对自己应达到怎样的程度作出明确的要求,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几首曲子反复弹奏,要敢于尝新,同时保证弹奏质量,在弹奏前想好弹奏过程中应运用的指法以及弹奏技巧,想好以后再下手,思想与肢体协调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正确的练习,如果弹奏方式不正确,那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无济于事,同时反复的练习甚至起到相反作用。

在初学者学习过程中,教导学生们正确运用指法、手势、手形、运指手法以及弹奏方法。在弹奏过程中让学生们始终保持正确的坐姿,一般以坐式为多,坐在琴的右侧,身体正中心与准一号琴码的位置相对,腰部与面板同高,身体高出侧板一拳左右,双腿呈“稍息”样,手形呈半握拳状,就像婴儿睡觉时手的样子,即休息位。弹奏时,运指方向应与筝面平行,要求义甲正面触弦,各指的弹奏方向应与筝弦平面基本垂直,远指关节是发力点等等,这些基础在教学中都要向初学者做出正确的示范,这样它们在自己进行弹奏时才能有个参考,不至于出现错误。注重重力弹奏、展收以及转腰等技巧的练习,这对于初学者纠正错误的练习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们就算零基础也可以轻松地学好古筝,学生们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可以更加娴熟地进行各种指法的练习,对于树立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重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天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们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们创造力的发挥,在演奏过程中融入学生们的个性化元素,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激发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源头,对于学生们在音乐中的独特见解,我们应当提出鼓励,让学生们愉快地进行古筝学习,通过这种鼓励教学,学生们会对音乐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学生们的演奏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放飞学生们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们大胆想象、自由发挥,学生们也会把音乐当作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提升自己的音乐品味,强化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记得曾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评价古典音乐的时候,他觉得古典音乐太过沉重,可以适当的加入现代元素,于是他就将自己改过的曲子弹奏出来,虽然有不合理之处,但是整体效果还不错,我鼓励他继续这种曲风,他听了以后也很开心,对于古筝的学习更加用心,并且时不时的来点新的灵感,对于他的音乐艺术道路有着重要的作用,他的古筝演奏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古筝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学生们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更好的丰富了自己的音乐潜能。

三、结语

古筝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跳过教学误区,对于学生们各方面水平综合教学,达到理想的古筝学习效果。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们能和谐的完成合奏,不至于慌乱紧张;[3]重视学生们表现力的培养,学生们通过演奏将乐曲中的灵魂演奏出来,使听众们收到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效果,这些都可以在学生们的演奏过程中体现出来;重视初学者对于作品内在含义的培养,重视学生们对作品感情的自身感受;加强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带古筝学习中,增强自身学习自主性,达到熟能生巧的作用;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系统的接受古筝教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强化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增强各种指法的练习,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使学习音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朱琳.浅谈古筝入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7).

[2]崔俊春.浅谈儿童古筝入门教学方法[J].大众文艺,2013(9).

[3]吴慧菁.浅析现代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3(6).

猜你喜欢

初学者表现力古筝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第一次弹古筝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古筝
初学者如何临写《九成宫醴泉路》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