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五台山佛教音乐的新发展

2014-08-15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五台山佛教音乐

张 磊

(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

五台山是世界著名佛教圣地,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我国惟一兼有汉、藏佛教的圣地,可以说是佛教文化“首府”。千百年来中国佛教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孕育了五台山佛教音乐。但如此美妙的音乐并没有被推广开来,为大众所倾听、所了解。关注、传承、创新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使命。

一、佛教音乐的中国化与五台山佛教音乐发展历程

佛教音乐在当时是如何产生的呢?它对佛学思想的传播又有什么作用呢?据史书记载,佛教音乐起源于佛陀时代。2500年前,佛陀在始创佛教之时,即以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能够接受的“清净和雅”的吹唱来演说经法,用音乐传播佛学思想,使许多人皈依佛教,使这些人达到了心灵净化、弃恶从善和惩恶扬善的境界。这也是佛乐的初始形态。

既然佛教音乐在古印度佛教的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传入我国两千多年的佛教音乐又是什么状况?西汉末期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中国,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注引《魏略》记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1]东汉时的佛教并没有明确的形态,也没有仪规性的佛事活动,中国的奉行者仅帝王宫室中的少部分,梵呗的唱诵只有外国人掌握。[2]经过一定时间的华化过程,来自印度与西域的佛教音乐,融入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因素,因而中国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或西域少数民族音调。由于佛教音乐在佛教的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支谦、康僧会等高僧结合当时中国民间音乐以及正统文学开创和初步形成了中国佛教音乐体系——中国梵呗。六朝的齐梁时代,佛教徒开始吸取民间文艺形式(如“转读”“唱导”等)。此时是我国古代梵呗发展的重要时期。李氏历代帝王对佛教采取大力扶植政策,五台山的佛教音乐发展到唐代,已成为风格多样、功能齐全佛乐体系。[3]不仅有呗赞音乐、倡导音乐,而且也有了华化的佛曲音乐和佛化的中国古典乐曲和民间乐曲,逐进入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4]宋元时五台山就成了汉地最早的汉藏佛教圣地。元末明初的璧峰禅师又创作了“华严佛事”“四十二奏”,从而丰富了华严学,促进了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完善、定型、发展。[5]入清以来,完善了的五台山佛教音乐更加普及并又有新的发展。经过历代音乐人的长期摸索和实践,逐渐地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于一炉,形成了以“远、虚、淡、静”为特征的中国佛教音乐,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古雅清静、庄严静穆、优美深沉,有着独特的宗教氛围和修行的作用,使人沉浸于光明禅瑞、清净安宁、庄严肃穆的感染之中,佛教音乐能够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从而引发出潜移默化的宗教体验。然而从民国起以来,五台山佛教连带它的音乐一起走上了衰落的道路。[6]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及佛教音乐的在中国的初始、发展、辉煌、衰落的历史轨迹,无论怎样都有其历史原因。21世纪的今天,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音乐走到今天为什么会被人淡忘?

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到了最高阶段是与宗教直接相联系的”,[7]音乐艺术也是如此。已有千年历史的中国佛教音乐发展到今天,经过积累、沉淀,再积累、再沉淀,已不单单是佛教宣传教义的工具,除了其自身价值外,它已成为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民间艺术,一颗富有东方神韵的、原生态的璀璨明珠。研究成果不能只是文字,作为新时代的音乐工作者,我们应做好本职工作,有义务、有责任、尽全力将值得我们骄傲的“北方佛乐”发扬光大。

二、五台山佛教音乐的现状及其今后创新与发展的对策

通过近几年来关注与调查发现,五台山佛乐发展较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佛乐的传承形式相对僵化,使五台山佛乐的传承受到制约;二是传统佛曲缺乏必要的艺术创新,对佛曲的开发更是比较滞后,这就影响了五台山佛乐的发展。因此,加快五台山佛教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五台山佛教音乐之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1.传统佛乐的系统传承形式相对僵化,佛乐人才匮乏,仍处于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原始状态。

据五台山佛教协会统计,现有五台山佛教协会宗教活动场所资格的寺院有120余家,其中57座在台怀镇,其余在台怀镇外。而能做“北方法事”的只有殊像寺、南山寺和菩萨顶。

在以前,五台山的一个寺院就可以组织起若干僧人组成一支相当规模的乐队来演奏佛曲。1955年印刷的《寺院音乐》中记载:在20世纪40年代“乐队的规模也较大,最多时约有百人左右”。但是现在一个寺院如果想要做一次传统佛事,需要由几个寺院共同凑人才能组成一支小规模的乐队。

南山寺83岁的常治法师是五台山上教授佛家吹奏念唱传统文化资历最老的法师之一。他说:“现在五台山上会佛教音乐的僧人不过50余位,培养一个能演奏乐器并会唱经的僧人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现在五台山寺庙教授佛教音乐仍沿用古老的工尺谱,学习方式也是师父带徒弟的口传心授法,基本上都是师父先依照工尺谱的曲调框架,按自己的理解,依据板眼一句一句施教,待徒弟唱会并背下后,再拿乐器依字找音,慢慢奏出旋律,这也使得佛教音乐在学习上受到制约”。

2.佛教音乐仅停留在传统佛曲的传承而未能顺应当代人们基本的审美情趣。

据《无量寿经》记载:“普教花香,奏诸音乐。”显然,音乐是佛教三宝供养的重要手段。可是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器乐曲集成·山西卷》佛教音乐部分中,收集整理的五台山佛教音乐仅有80首,其中青庙音乐56首,黄庙音乐24首。且呈逐年递减局面。

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传统佛教音乐走上舞台表演,演奏的曲子多是为佛事、法会所用的原生态佛乐,新创作的佛曲寥寥无几,要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吸收现代音乐元素,顺应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解决之途即在创新

出路在于创新,无创新则无发展,势必造成衰落,这是历史的必然。

1.传统佛乐传承模式与人才培养的创新

彻底改变师傅带徒弟的陈旧模式,创新之途在于引进现代教学理念。实际上,这也是解决五台山佛乐人才奇缺的必然之途。佛学院应开设佛乐专业,建立现代佛乐教育体系。这种现代教育是指教育形式、教育手段、教育评估。现代教育形式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佛乐要发展首先是人才的培养,运用现代教育形式即可将佛乐人才的培养规模化。现代教育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加强基本功训练,在技术、技法、技巧上下功夫,使每位佛乐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音乐理论水平,使音乐理论与音乐演奏相联系。改变单一的师徒关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教学形式。教育评估本质上把握教育现象价值的判断活动。通过几年的学习训练,无论个体的演唱还是个体的演奏,都达到一定的水准,那么通过合奏课来检验学习成果。通过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可以使佛乐演奏人才规模化、佛曲音乐统一化、乐器演奏技巧规范化。五台山普寿寺(中国尼众佛学院)已开设佛乐课程,相信不久的将来带有浓郁的五台山韵味的佛乐会洒向四方。

2.佛乐传播形式上的创新

就寺庙音乐而言,作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重要组成部分的佛乐,应当,而且必须融入到中国民间音乐的大河之中。只有这样,才可以泛起具有独特魅力的佛乐涟漪,让大众的心灵得以感染。因此,借鉴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形式,如广播、电视、网络、CD、VCD等,使之深入人心。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五台山各界对佛教音乐也做了一些试探性的探索。在2003年9月的五台山国际旅游月活动期间,当地政府和佛教协会在殊像寺组织了佛乐演奏,悠远清扬的乐声引得游客和传媒界人士惊叹不已;2005年五台山第二届国际佛教节暨佛教艺术大展的开幕式中,普寿寺尼众将原生态的音乐元素利用现代音乐手段,编排演出了《五台山歌》、《文殊颂》、《吉祥颂》等大型表演节目,气势恢宏,场面壮观,受到了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除殊像寺外,南山寺、碧山寺等寺庙的僧人乐队也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佛教音乐体系,近年来常应海内外人士邀请、在许多佛事活动中表演,受到了广泛赞誉。

3.佛乐队组成人员的创新

笔者认为,凡喜欢佛乐具有一定造诣的人士均可参加佛乐团,而不必苛求其是否是出家修行身份,这样更可以提高佛乐团的演出水平和质量。在这方面是有先例的,一些在家修行的信众以居士称之,他们并非是僧人,那成为佛乐团的组成人员又何尝不可呢?

如天津荐福观音寺弘一演唱团成立于2003年,成员目前有40余人,多数是本寺护法居士中的中青年,爱好文艺的骨干。每周日定时学练、主要学练弘一大师太虚大师作词谱曲的佛教歌曲、先后排练歌曲30余首,其中有独唱、合唱、齐唱;并自编了佛教舞蹈以及器乐合奏等。专门聘请天津音乐学院专业人员来团辅导,以提高艺术表演水平。为充实本团队伍,提高技艺,该团还面向社会广大居士招收部分成员。

2011年7月,普陀山佛教协会正式成立普陀山梵呗佛乐团,成员由法师和居士组成。佛乐团以“赞礼佛、弘扬法、恭敬僧”为行为准则,以清净庄严的梵呗佛乐为载体,歌颂三宝、净化心灵,传承佛门高雅艺术,对普陀山佛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佛乐队乐器组成的创新

传统佛教器乐有南北流之分,各有不同特点。北方的编制主要有鼓吹三大件笙、管、笛,以及云锣、鼓、铪子、木鱼、铛、铙、钹,南方编制在北方的基础上加箫、琵琶、弦子、胡琴,因此,北方称“吹打”或“鼓吹”,南方称“丝竹”。事实上,民乐的加入已成历史,这种加入是佛教传入中国华化发展的一种必然。那么,在今天,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把当代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的键盘乐器、电声乐器加入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为什么加、如何加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作为一个课题去认真的研究,解决其可行性和加入的途径。在这一创新方面当慎之又慎,切不可心血来潮,胡加乱加,脱离佛乐本色,那这种创新就是失败的。

台湾佛光山的梵呗,在星云大师“佛教人间化、佛教现代化”的理念下,于1979年尝试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合的创作方式,结合敦煌舞蹈,成立了“佛光山梵呗赞颂团”,将正统的常州天宁寺禅腔、宝华寺的律腔结合现代的科技与艺术,做了许多益于善巧度众的尝试,创作了不同于通俗佛乐的,保持有佛门纯朴、自然的梵音,是佛教的梵呗艺术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弘法度众的功能。1995年佛光山梵呗赞颂团世界巡演,让东方的梵呗走向世界,促进了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增进了友谊。佛乐的作用也就如此,让更多的人认识佛教。

传统佛教音乐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既要不违背佛教精神,又不失佛乐的传统韵味,这样才有可能既保护和发展传统的“活化石”,同时也可以创作带有佛乐特征的现代佛教音乐艺术。因此,在保留佛教音乐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得带有现代韵味的佛教音乐增强活力、增添魅力、体现实力,促进佛教音乐的发展。

5.佛曲曲目的创新

佛曲是佛理与音律相结合的一种音乐形式,通过音乐,将佛的教化广为宣扬,阐明佛理,弘扬佛法。佛教音乐是艺术,而艺术是流动着的美学,所以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能够适应新时代人们审美需求的新佛曲,也就是要创作一批新的佛曲,在佛曲的创新方面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如汉魏时期的曹植创作的《鱼山梵》等,即是成功的先例。熟悉佛经又掌握梵呗音律的、被称为梵呗泰斗的曹植创作了许多汉语诵唱的梵呗,史称“创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他尝游鱼山(一作渔山,今山东阿县境),闻空中有一种梵响(岩谷水声),清扬哀婉,细听良久,深有所悟,乃摹其音节,根据《太子瑞应本起经》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其所制梵呗凡有六章,即是后世所传《鱼山梵》。

在今天,著名禅宗高僧弘一法师曾编写过很多佛教歌曲,曲调优美清新,歌词深邃典雅,如:《忆儿时》、《三宝歌》。世界上第一个拍摄佛歌MV、中国大陆第一个出版佛教歌曲个人演唱专辑录音带和CD的正兴法师于1999年在厦门南普陀寺成立音乐禅工作室,主要从事佛教音乐、佛教文化制品的创作、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弘扬佛教文化,让佛教音乐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佛乐,慈悲济世,弘扬并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说,我们可以在这个点上做些文章,再利用如广播、电视、网络、CD、VCD等现代手段,弘扬文殊菩萨,促进佛乐发展,宣传五台胜景,使之深入人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大背景下,佛教及其音乐迎来了自己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千年的佛教及其音乐得到了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因此,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佛教僧众、音乐机构及专业人员积极努力下,五台山佛乐这颗璀璨的明珠必将重放异彩,健康发展。这不仅对佛教事业、佛教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杨曾文.中国佛教基础知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2]王敬宜.中国佛教音乐史考略[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3).

[3]安宝慧.论唐代的五台山音乐[J].中国音乐,2003(3).

[4]肖雨.唐代五台山高僧对佛教音乐的贡献[J].五台山研究,2005(2).

[5]崔文魁.明清时期的五台山佛教音乐[J].五台山研究,2005(3).

[6]韩军.五台山佛教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7]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猜你喜欢

五台山佛教音乐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五台山
佛教艺术
五台山掠影
往五台山(外一首)
《徐霞客·游五台山日记》
音乐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