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分析
2014-08-15向玲莉
向玲莉
口语交际是学生的主要语文能力之一。口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分辨不同的场合,合理使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顺利地与他人沟通。从这些具体要求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关键的口语教学思路,继而摸索出口语教学的方法。
一、注重情景的模拟
口语交际的目标中明确说明,学生要形成根据场合组织语言的能力。其中“场合”包含了说话的时机环境、说话人的身份、听众的身份以及交际信息接受者的身份。然而,学生对自己的身份认识往往是单一的。需要教师模拟出一些情境让学生想象用他人的口气说话,用他人的方式思维。
例如:在学习如何有条理地组织语言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新闻评点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当新闻评论员,向全班同学播报两条消息,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从播报消息到评论,需要有自己的组织顺序,自己支持或反对,再说明理由。此外,两条消息的切换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过渡语言,是对学生口语表达顺序和流畅程度的训练。
再比如:社会开展禁烟活动,请帮助小区委员会写一条禁烟标语,并配上相关说明;面对家里吸烟很多年身体不好的奶奶,请劝说她参加小区的禁烟活动;在公共场合的禁烟区看到一名中年男子在吸烟,请劝说他停止。
这三种场景的模拟分别代表了三种身份:第一种是公开的、官方的,语言正规化;第二种是亲人之间的,要注意情理交融;第三种是社会上陌生人之间的交际,要讲究分寸礼貌。
利用这种场景的模拟,有意识地教导学生体会不同场合的不同,从而学会换位思考。不同身份的人在提倡禁烟时是从什么立场出发,禁烟对什么有好处等等。同时,根据不同的身份,不仅要使用不同的措辞,还要注意语调和语气的变换。
二、从借鉴到原创
口语交际学习的初始阶段,许多学生往往还没能够掌握方法和诀窍,他们模拟思维的能力也尚未完全成熟,就会出现表达不得体、不知道该怎么说的现状。此时,教师不妨换个思路,让学生从模仿开始。
从婴儿咿呀学语开始,人类就是在模仿中逐步形成语言能力。笔者认为,这一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口语交际的学习。教材或是实际生活当中,存在无数成熟的精妙的交际范例,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例如:在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物品、风景,那么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进行口头表述,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演讲视频,摘录一些著名演讲的原文。跟学生一起讨论演讲的内在逻辑,有号召力的话语应该怎么说,语气是什么样的。
然后设置一个演讲题目,让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演讲方式去表现自己。比如,在一场“青春感悟”的演讲中,有的学生利用排比句增强演讲的文采性;有的人利用手势等身体语言加强感染性。
除了利用课堂上展示范例的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表达亮点。如,广告语:“人类没有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些著名的课文、演讲、宣传语是经过社会认可的表达范本,它们无论是从语言的文明得体程度上,还是从文采和创新上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地方。因此,学生借鉴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体会语言逻辑、语言思维的过程。通过借鉴摸索出语言的组织思路,了解不同场合的语言特性,从而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开拓训练机会
教师在传授学生口语方法的同时,也要提供不同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表达实践。在人教版教材之中,口语交际与写作一起被放在综合性学习的板块。教师在讲课时,也会开辟专门的课时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专门训练。
除了专门的口语课训练外,笔者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设计更多的口语表达环节,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运用自己在口语课上学到的交际方式方法,使自己的交际能力经过实践的磨练走向成熟。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三分钟演讲活动。每天的语文课开始,全班同学轮流上讲台做一个小演讲。每堂课一个学生,每次演讲不少于一分钟,不得超过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或者上一节语文课的内容,或者结合课文的发散思维等等。
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有人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观点提出质疑,有的人结合课文描述社会现象。学生对这一活动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很多人甚至提前准备,对演讲进行预先排练。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认为自己得到了锻炼,表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辩论赛、故事接龙比赛,或者情境对话、小短剧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总而言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开口表达。这样一来,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表达水平,才能帮助学生一起克服语言表达的困难,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实质在于方法与实践的互动。要在实践中传授学生口语交际的思维方式、表达技巧等等,又要让学生不断地迅速地把学到的思维方式、表达技巧转换成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表达风格,增强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