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问题导向的情境创设探析
2014-08-15范春霞
范春霞
课堂问题导向是衔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突破重难点、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把握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由于中学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强、生成丰富的特点,对课堂问题导向的要求相对更高。分析课堂提问的艺术,教师更多的集中在提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上,片面地认为直接、针对性强的课堂提问是优秀的提问,忽略了课堂问题导向的情境创设问题。那么,怎样的课堂问题导向是最好的呢?情境创设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何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做了如下探析。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情境创设缺陷
情境创设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尤为重要,它能引领学生进入课堂、走进文本,有助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情感目标的达成。
1.“直线提问”的片面思维弱化了课堂提问的情境创设
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课堂的方式,也是课堂情境创设的重要工具。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大多采用“直线提问”的方式,即注重提问的针对性和具体性。这种针对性强、具体的提问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引学生的学习,但是从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及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效率上来讲,它弱化了课堂情境的创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感、形成价值观。例如《黄河颂》一课的学习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是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重点是感受诗作中迸发的激情与英雄气概。教师设置了提问“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初看起来这个提问指向明确,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指引,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个提问过于直接,甚至弱化了目标要求中的“感受”,教师没有营造出良好课堂氛围来引导学生结合朗读去感受,这对注重情感体验的本节课来讲,并不是最好的提问方式。如果教师在提问时能够注重用语言营造情感体验氛围:“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我们能够从文本中体会到很多相同的情感,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切入点是不同的,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在《黄河颂》中汹涌澎湃的爱国主义情感,被作者的这种情感所震撼和感动,那么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表达自己爱国主义情感的呢?”这种富有感染力的提问避免了提问的直接和僵化,丰富了课堂情境的创设。
2.课堂提问的情境创设不够确切,对提问有效性促进不够
情境创设也需要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不仅要契合教材,也要结合课堂生成灵活多变。教师在课前预设时,会对课堂提问做出具体的定义和定性,明确其指向性和指导性,也会对如何切入提问点做出规划,但是在课堂的实际运用中,教师由于对生成把握不准、对课堂走向分析不够的缘故,对课堂提问的情景创设不够准确。例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教师设置了“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这样的提问,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特意结合前文突出了苦难到希望再到荣誉的发展过程,甚至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证,希望学生能够将这种情感变化具象化,加深理解。教师在氛围营造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成长经历的泛白,人为拔高的例证并没有给课堂提问的理解带来多少帮助,相反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二、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情境创设技巧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多样,教师要注重对提问做好铺垫,在情境创设上下足功夫,掌握足够的技巧,不断提高课堂提问情境创设的能力,为课堂的高效提供动力。
1.充分结合教材选择语言策略,创设提问情境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
中学课堂情境的创设需要运用语言的渲染作用,对课堂提问的情境创设依然如此。教师在预设课堂时,要充分钻研教材,科学把握教材的情感立足点,对学生的学情也做出合理预设,制定契合的语言策略。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才能让语文课堂的提问和教学更易融入教材、达成目标。例如《孔乙己》一文,教材本身的语言特点就非常鲜明,教师要充分把握这种语言艺术,分析人物心理,在课堂上也采用这种语言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学生的情感更接近教材,提问的效果会更好。
2.外在与实质并重,让创设的提问情境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
课堂提问的情景创设不仅要从组织形式、表现力上来看,也要分析它对提问到底有多少促进作用。良好的情景创设,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主动感悟文本、体验作者的情感。在学生投入到对文本的感悟时,他们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习效率更高,解答问题更明确和准确。做到外在与实质并重,让创设的提问情境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
从总体上看,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情境创设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做好情境创设,让课堂提问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