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阅读课堂策略

2014-08-15刘伟荣

中学语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祥林嫂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刘伟荣

一、高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

很多语文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时,通常都会要求学生首先把文章浏览一遍,之后再逐字逐句地分析文章中的每句话甚至每个词语,有时候常常把一篇前后联系很紧密的文章分成了很多碎知识点,而缺乏对文章中重点段落、词句的讲解。这样一来很多学生仅仅理解了文章中的部分词句而并未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

(二)过分注重阅读考试

现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学生的成绩,将本应充满趣味的阅读课堂变成了枯燥无味,应对考试的课堂。在讲课的过程中仅仅抓住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常常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教学内容,常常采取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从上课到下课全部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而阅读课的性质、地位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决定了语文阅读课堂是否高效。

二、高效阅读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扩展阅读面,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扩充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而让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感受语文阅读带给他们的收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以及个性特点来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为他们推荐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优秀的课外读物。在课余时间,我还积极鼓励学生多看报刊杂志,在班级里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家里的好书带到学校和同学一起分享,一起体验阅读的乐趣。此外,还要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不断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二)采取自主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

要打造高效阅读教学课堂,我们应该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掌握度。例如我在教《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首先通读一遍文章,然后向学生提问:大家第一次阅读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啊?学生都回答说很美,语言很优美,描述的景色也很优美。然后我用多媒体播放这篇课文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去感受荷塘月色的美,随后我告诉学生: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内,据说原来不过是一塘死水,周围长着几棵杨柳,败叶残花,潦倒其间。随即放出幻灯片,学生看到文章中描绘的优美景色居然在现实中是这样的,都觉得很吃惊,我适时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朱自清先生要这样来描写吗?然后特意给学生留了几分钟的思考、交流时间,让他们充分想象。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都被激发了出来,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了,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切实的提升。

(三)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如果从阅读的角度来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无疑是文章的中心点,作家通常都是以深刻入微的人物塑造来体现出创作观念和美学观点的。比如笔者为学生分析了鲁迅先生作品《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描写,首次描写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对她的第二次描写是“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的精神了。”当祥林嫂被赶出鲁家而沦为乞丐之后是这样描写的“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如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我再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所写的背景以及当时的封建制度,学生们由表及里地对祥林嫂三次外貌变化进行了思考,再从封建社会的大背景出发,更加准确的理解“吃人”的封建制度与礼教才让祥林嫂走入绝境,进一步地掌握了这部作品的所表达的主题。我让学生将这一方法用在阅读学习中,学生们都能够较快地理解阅读课文的主旨和内涵,阅读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教学实际中,从而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得以真正的实现,这样才能够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够满足高效课堂的要求。

猜你喜欢

祥林嫂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