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与途径探究

2014-08-15张小溪

中学语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校本文本教材

张小溪

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与内省性,其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更加明显,学习动机越来越明确,学习自主性越来越强。通过科学有效的办法将这种自主性导引到语文阅读上来,直接关系到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最终达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与鉴赏”的能力目标。

高中学生进行语文自主阅读,不仅需要牢固树立学习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阅读中来,还需要充分考虑阅读时间、阅读教材、阅读评价机制等客观因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开展。

一、高中生开展自主阅读的首要条件是拥有足够的时间

目前,高中学科数量多,作业量大,可学生单位学习时间总量不变,这种局面势必迫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上进行取舍。语文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陌生的学科,其学习时间长,见效慢,成就感不足,往往成为被“舍”的学科,正常进行教材内容学习已是寸步难行,开展自主阅读更是举步维艰。因此,要想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真正进行自主阅读,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自主阅读情境,助其树立主体意识,调整阅读心态,激发阅读兴趣,注重阅读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1.强制性要求阅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主阅读本身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习惯的养成需要进行不断的强化,甚至是强制。因此,在高中生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通过采取定时、定量、定人等“三定”强制性措施进行规范,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阅读分享课”等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对其进行恰当的约束和鼓励,同时加大引导的力度,以让其在阅读后不断得到愉悦,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2.趣味性引导阅读 学生无法进行自主阅读,除时间不够外,另一原因是对阅读本身没有兴趣,把自主阅读当作一项作业,一种任务,而非一件能够带来愉悦的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时,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根据这些兴趣“量身定制”,为学生合理规划出符合其兴趣的阅读内容,并提出如撰写阅读心得、开展小组讨论等具有挑战性的阅读要求,或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举行别具一格的“阅读大餐分享会”等等,重在激趣,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要求。

3.感染性引导阅读 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往往因为年龄、心智、生活阅历、时代特征等方面的差异,难以准确把握作者在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而产生阅读挫败感,阅读兴趣随之减退。但是,高中学生又具有塑性强、模仿力高的优点,教师在其自主阅读前适当进行阅读示范,采用感染法,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某个作家的作品进行具体的介绍,用个人魅力来感染学生,可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解读方法,主动走进文学殿堂,汲取营养。如笔者在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用半节课的时间专门介绍梁启超及其作品,学生对梁启超慢慢有了兴趣,不少学生主动前来询问如何可以买到或借到梁启超的文集。学生的自主阅读因为一堂课而走出了第一步。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基本条件是研发校本阅读教材

目前市面上教辅材料鱼龙混杂,编者经常根据个人审美标准选择阅读文本,其所编选的材料容易出现内容单一、故作高深,成人化思维等问题,容易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视野的开拓产生负面作用。因而,学生自主阅读的基本条件应是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时代感强的、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和文学价值的教材。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校本教材的研发。

1.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凝聚功能,保障研发的人力%自主阅读的校本教材研发应是集思广益,需要整个备课组全体成员通力协作。每位教师可根据个人的审美标准和专长精选内容精美、篇幅短、哲理性和启迪性强的文章,由专人根据文章类别与学生实际进行汇编,定时定量印发给学生。

2.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协调功能,保障研发的物力%从校本教材的开发到利用,需要有强大的物力支持。因此,研发校本教材,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首肯,协调处理好编写与印刷的关系,做到不浪费,让每一张纸都能够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要保证有丰富的研发资源,如大量的书籍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要与学校图书馆和信息技术人员保持合作。

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发展方向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

高中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通过高考选拔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及以后进入社会就业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主阅读的认知与定义。从学生的主体来看,学生的自主阅读不是也不能是一种“放任自流”的阅读,其本身应带有功利性,除激发阅读动机,提高阅读能力,拓宽阅读知识面之外,还应该服务于高考,能够助其在高考选拔中胜人一筹。因而,“自主阅读”的开展既要立足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文化品位的提高等高层次的要求,也应满足其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学业进步的诉求。因而,“自主阅读”需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的评价与反馈机制,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美文,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1.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等出发,体现评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将学生自主阅读后素养是否提高、阅读是否实现个性化、兴趣是否已被激发、潜能是否已被挖掘、考点是否体现、阅读方法是否掌握等内容纳入其中考核。

2.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评估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与阅读检测,建立阅读效果评估模式,注重学生阅读动机的调控、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成就感的满足、阅读时间的调配,及时反馈检测结果,科学指导学生调整阅读计划,实现阅读效果最大化。

3.从阅读文本出发,根据文本不同类别设置不同的评价目标,阶段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实现自主阅读与高考阅读的无缝接轨,凸显自主阅读的功利性与存在价值。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并非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以更为务实的态度、更为亲切的面孔、更为闪耀的魅力来引导和感染学生,带领他们徜徉在文学的海洋。

猜你喜欢

校本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