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志向写在大地上——记河南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技术员范钦明
2014-08-15王伟灿
□特约记者 王伟灿
10月8日,在河南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工地上,看到日产气量稳定在2.8万立方米时,范钦明激动得泪流满面。作为该井生产技术员,不足30岁的范钦明,在如此高难度的工程中一炮打响,他怎能不激动呢?但又有谁知道他在成功的路上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呢?
2007年7月,不到22岁的范钦明从技校毕业后应聘到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在07钻井队当了一名钻工。面对煤层气钻井中的许多大设备和新工艺,自幼好强的范钦明为了尽快掌握煤层气钻井技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守在钻机旁边,观察压力表的变化,测试泥浆的比重,留心钻机的转速。他总在琢磨:为什么要给钻进压力呀?什么地层用多少转速呀?怎么才能知道见煤层了?抱着浓浓好奇心,范钦明利用业余时间研读《煤层气钻井施工技术规程》《钻探知识》等书籍。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范钦明及时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师傅们也非常喜欢这个勤学好问的小伙子,几年时间里把他们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掌握了钻井基本知识后,范钦明又开始练习钻机操作。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仅仅半年时间,范钦明就能独立操作钻机,并在不久后成了一班之长。
提高钻进效率和采芯率是考核班长技术水平的两大指标。范钦明随身带了一个小本子,把钻探中遇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回到宿舍,他翻开书逐一对照寻找答案,进尺少是什么原因?埋钻、卡钻、掉钻是什么原因?采芯率低是什么原因?解决的办法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在工作中不断寻找并检验答案的准确性,然后不断分析、总结,再分析、再总结,使积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掌握的技术也日益娴熟。最后,他通过钻进中钻机的旋转、压力表的变化和动力部分的负荷情况就能初步判断所钻遇岩层的地质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钻探方法,使得钻进效率大大提高。2009年、2010年,范钦明机台班组连续保持了井队进尺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了尽快学到煤层判层知识,范钦明眼里也变得非常有“活”,只要一见到地质员董为民来取岩芯了,他就跑前跑后帮助干这干那,两人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董为民也乐意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教给好伙伴:“掌握判层的窍门很多,在接近煤层时,地质员首先要学会看进尺,因为快到煤层时,岩层就会变得松软,进尺也会明显加快。其次要看泥浆,因为煤层与岩层接触的地方是泥岩,呈黑色的泥岩会使泥浆变颜色……”从董为民那里,范钦明掌握了煤层判层窍门。记得第一次判断煤层是在西山施工中,由于地质员家中有事不在现场,而范钦明施工的井又到了煤层地段,井队长很着急,叮嘱他一定多加留心。当班中,范钦明见进尺明显加快,而且泥浆也变黑了,凭经验他估计已经到煤层了。按照要求进行了冲孔,请示了领导,然后开始起钻下取芯设备,煤芯取上后,大伙都说范钦明“判得准”。
煤层判得好,不但要归功于范钦明熟练掌握判层知识,同时也和他正确用好取芯工艺有关。尽管豫中公司推广使用大口径绳索取芯工艺已有多年,但这对于上班时间不长的范钦明来说还比较陌生。看到井队的同志能够熟练操作取芯工艺,他就认认真真学起这项工艺的操作要领。从选好内外取芯管,确定卡簧尺寸大小,到内管单动机构是否有效,再到确定内外管的间距,对于每一项技术要领,他都一遍遍地学,一遍遍地练习。经过几次操作和实践,他对绳索取芯工艺的使用技巧更加娴熟了,取上来煤芯的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机械出毛病的时候,每当这时,井队一般会通知项目部修理工来解决,这样一来一去就会耽误时间,影响生产效率。范钦明想,自己要是会机修就能为井队减少辅助时间。于是,当项目部机修工一来,范钦明就当起了助手,递扳子、卸螺丝、清洗配件,并且他还不停询问。经过几次学徒经历,他不但把机器的结构、传动轴、连接件等熟记于心,逐渐掌握了各部件的连接安装和维护,了解了部件的易损情况,而且通过机械工作时的声音,就能判断其工作正常与否。从那以后,井队机械出现的小问题,范钦明一出面就能手到病除。正是凭着这技术,范钦明使井队减少了很多辅助时间,每年都要节约几万元的材料费和维修费。
几年来,他先后取得郑州市第八届“大商杯”职工技术运动会第2名、河南省第十一届地质职工技能(固体矿产钻探)第5名、首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河南赛区金奖的优异成绩,并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5月,他被领导推到了新的岗位,担任公司一项高难度煤层气L形井工程技术员。经过范钦明和职工们的共同努力,这项工程日产气量稳定在了2.8万立方米,创造了L形井日产气量全国最高纪录。
范钦明就是这样一个把志向写在大地上的人。他说:“作为一个青年人,多学点技术,多掌握点知识,就能把我们的活儿干好,单位也能快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