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杯、干物质、云计算……

2014-08-15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4年28期
关键词:茶区农资茶园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热热闹闹的世界杯落下帷幕,精彩还在回味,有人开始算经济账了。有算德国队能拿多少奖金的,有算中国人收获几何的。从比赛上讲我们是看客;从经济上,我们无疑是赢家。上届南非世界杯上几百万只呜呜祖拉皆由中国制造。这届巴西世界杯据说从场地、器材、设备,再到服装、用品、吉祥物,几乎被我们包圆了。浙江一企业光造巴西国旗就赚了上千万。我们足球不行,但赚足了足球的钱。

前段到浙江采访,对算经济账有了个全新的认识。近些年来我国茶区普遍追求扩大面积、提高产量,且设法提早上市,目的都是想增加效益。但殊不知茶树自身的内在规律在制约着人们的小算盘。到头来,茶农发现小算盘落空了,为什么呢?借用生物学上“干物质”的概念,只追求产量导致决定经济效益的干物质减少了,最终整体上亏了。比如,现在产量增加了,但出茶率下降了。过去3-3.5斤茶青能加工出1斤干茶,现在需要4-4.5斤,何况茶叶是讲究品质和口感的。“宁吃仙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说的就是消费心理,也是条经济规律,最终这边一筐的价钱也赶不上那边一口的价值。

我们需要把账算到“干物质”吗?需要,因为竞争存在。上中学时体育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至今难忘:美国人为在极限中提高短跑的潜力,据说把运动员的汗毛全剃掉,以尝试降阻提速。你说,我们不算到“干物质”这个“总光合作用量”与“细胞呼吸量”之差,怎么能算出茶叶的品质与价值?有些地方全年采茶,看似产量提高了,但干物质量与植物叶面积指数相关,采得过多过勤,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品质反而下降。价值决定最终的价格。懵懂上阵、粗放经营能够不赔本还赚个吆喝就算幸运了。事实上我们还有一笔大账没有算——这种生产方式给茶园土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达到增产目的,茶区普遍增加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结果导致茶园土壤出现多种问题;如果不把整个种植管理方式和模式调整过来,在一个“失算”的运营下,最终会怎样呢?可想而知。

这个领域的很多方面都掌握在农资人手上,在浙江所见那难忘的一幕再一次让我深感农资行业实在是责任重大。那天从杭州东站出高铁不远就见到一个硕大的白色半球形建筑,与周围农田相映成趣,以为是个现代农业温室观光园。谁知是块“毒地”。知情的杭州人说:这里原先是农药厂,搬迁后准备开发房地产,地基挖下去,渗进地下的黄磷挥发出来,据说闷到了好些工人。目前没办法解救这块土地,只好先建个球形拱顶先罩住再说,要不然周遭的土地都要遭殃。

你说当初我们怎么不算算大账、远账、生态账呢?!现在不是流行云计算吗?借用这个说法,我们计算时一定要站得高,高到白云之上。背负青天,悯观天下城郭,不忘蓝天白云,这样才离合格的算计不远吧?

猜你喜欢

茶区农资茶园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茶园飘香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