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型教学之学生角色扮演的实践与思考
2014-08-15莫文英
莫文英
在语文活动型课程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就是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生活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其承担一个“准角色”,给其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其通过具体的感受、体验,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其终身发展。笔者认为,在活动型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扮演以下角色:
一、文演互动,多元演绎:让学生扮演戏剧角色
教授小说或戏剧类文章,我喜欢设计 “课本剧演绎”活动课。如粤教版必修三小说单元有课文:《祝福》、《项链》、《等待散场》、《差别》。 我布置以下任务:一是根据喜欢的篇目,按兴趣组成学习小组。二是小组把课文改编成剧本,选出同学分别承担导演、主角、配角、化妆、服装、布景等任务。三是排练时间为一周,在班内公演。以上活动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扮演各种角色的同时对人物、情节、主题等有更深理解,利于达到单元教学目标。又如在学习必修五“戏剧”单元时,开“课本剧大汇演”活动课,让六大剧组分别演出《雷雨》、《哈姆莱特》、《城南旧事》、《长亭送别》、《等待戈多》,全班投票选出“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剧组”等,模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辞的写法给获奖同学写颁奖辞及颁奖。其不仅使教学目标顺利地达到,也让学生享受过程所带给的快乐。
二、情文并茂,多情诵读:让学生扮演朗诵家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总结了古人宝贵的读书经验。笔者认为,对古代诗文教学来说诵读更是重要的方法。学习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时,我在期末设计了“诗词朗诵会”活动课,活动采用抽签形式,即把所有同学的学号放进一个盒子,教师先抽第一个学号,抽到的同学将喜欢的篇目进行朗诵,朗读完后由这位同学抽出下一个学号,以此类推。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做评委,选出“班级十大朗诵家”,写颁奖辞并颁奖。此活动有效地促进对高考必背篇目的背诵,也提升了学生的朗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深入生活,多重体验:让学生扮演记者
学习传记或新闻,我会让学生扮演记者,通过实地察访、个别访谈等方法搜集资料,并选用最典型材料,写人物传记、访谈及人物通讯等。如学粤教版必修五“新闻”单元,我布置任务,让学生组成采访小组,邀约一个对象,预设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访谈,访谈时做好笔录、拍照、录像等工作,写一篇访谈或人物通讯。从后来的成果发现,学生采访面很广,有同学、恩师、父母、独居老人、果农、打工者、大学生、企业经理、留守儿童等;他们充分利用时兴的采访“器械”——手机,有的把采访的过程拍成视频,有的因手机空间不足而采用拍照方式,有的因被访者不愿意拍照、录像而采用录音的方式。从他们简介采访过程、展示成果、谈心得体会中,我居然惊佩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后来的写作中,我发现这次作文有突出的亮点:言之有物,充实而深刻。这应证了言论:写作源于生活。
四、深刻认识,多维思辩:让学生扮演演说家
在“家常课”中安排“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自选话题进行演讲。此举能一箭双雕:一是提高学生演说能力;二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而当课文涉及争议性的问题时则开设“辩论”活动课,如毕淑敏《我很重要》的第二课时设为“我真的重要吗”辩论活动课;又如学《米洛斯的维娜斯》,我设计正反方辩题:“完整美才是真的美”和“残缺美才是真的美”,让学生的不同观点犹如火柴与火柴盒一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辩论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把“真理”辩得越来越明。在演讲和辩论实践中学生需要考虑观点是否有说服力,论据是否有力、充实、新颖,采用何种论证方法等问题;伴着“演说”水平的提高,他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也必然有提升。
五、重视读写,多向提高:让学生扮演文学家
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课程重头戏。我在这两大模块的学习实践中引导学生扮演文学评论家、作家。针对阅读,我每学期都开设读书交流课,让学生通过扮演文学评论家来研讨作品、分享读书心得,提升文学鉴赏与评论能力。如在高一开小说鉴赏与讨论活动课,主要设想是:学生通过研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感受作品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并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写作训练,我不时开展“现场作文比赛”、“美段写作”、“超级创作秀”等活动课,鼓励学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同时,我还会多渠道地帮助学生发表作品,给学生注入长久的写作内动力。每期末在班内民主评选“班级年度十大文学评论家”及“班级年度十大作家”,这两顶“帽子”看似有些大,但这荣誉的力量能激发学生的“憧憬”,促使他们努力向文学评论家、作家看齐。
六、灵活教学,多径激发:让学生扮演教师
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出发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有时会让学生扮演老师。如放手让写作水平高、表达好的同学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上一节作文课。学生来上课,这耳目一新的方式,会让其他同学更精神集中地听课、更积极地发言。又如在专题复习活动课中,针对同一题目,举出不同的考场答案,让学生扮演教师进行打分,这时学生会更深入地探究答案,努力去发现答题时容易走进的误区。
总之,角色扮演,注重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在活动型教学中,教师应懂得“懒”,晓得“放”,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多渠道多层面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