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教学”的“有效性定位”的思考
2014-08-15黄春华
黄春华
课堂教学,都在提倡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怎样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涉及“五度”问题:
1.教学的信度,即教学魅力,学生听课,听了还想听,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能否吸引人,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教师就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使自己具有教学魅力,展现自己的气质。
要解决“学生走进来,坐在教室里高兴,同时,还要走出去,在校外也高兴”的问题,这就需要——
2.教学的内在效度,即教学效果,学生听有所获,思有所悟,这是整个一堂课的核心的标准。学生听了老师的课,还要看这位老师怎么样,这就需要——
3.教学的外在效度,即教学的功底,有些教师准备充分,课上得好,但功底一般,只能说明他的近期准备好,并不能说明他的外在效度好;只有内在效度,没有外在效度,也就说明他没有功底,还需强化自己的功底。如果有了这种功底,就能达到什么时候,什么对象,什么内容都能自然发挥了。
因此,我们说魅力不是讨好学生,而是自身功底的自然流露,有了功底,还需要——
4.教学的区分度,即教学风格,教学个性。一个学校要得优,就需要有特色,一个人要得优,就需要有特长(一个人如果没有特长,是不可能出人头地的,因此必须“博”且“专”)教师讲课一定要有个性,要有风格,至少要在全校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因为它最容易打动人。有了个性,还需要——
5.教学的难度,即教学的品位,教学中的“深度”就是“难度”的体现,当然并非是说越难越好,忌讳“讲了也不懂”和“不讲也懂”这两类问题。
上述“五度”,争取每学期实现一度,两年半后就可以全面提升一个教师的教学了。
二、怎样设计“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设计要注意“六读”和“六化”环节。
“六读”指:
1.读与问的环节,问题是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为兴趣而学,为问题而学,兴趣是学习之母,问题是学习之魂,以问带读,向知识发问,引发教学的期望,让学生心中随时有问题,随时期望老师解决他心中的问题,教师要学会把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问题高度自然地引发出来。这里有“三大心脏”原理,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是学习的心脏,问题是知识的心脏。一堂课,突出不了问题,这堂课就没有动力,活力,一堂课,向知识提不出问题,这堂课是没有动力、活力的。
2.读与看的环节,学生速读、泛读,在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3.读与听的环节,教师要带有欣赏的眼光去给学生精讲。要让学生真正达到欣赏的境界,就需要教师的精讲,有情感地精讲。
4.读与议的环节,通过议论,达到收获共享,感受共享,体会共享的境界。
上述四个环节是当好“读者”。
5.读与说的环节,美国教育告诉学生,为说(表达)而学,教会学生去教会他人。
能告诉他人怎么做,比自己怎么做的境界高得多。为“说”而听课,动机很浓。中国的探究式、讨论式、情境式都与“说”有关,这个环节是当好“导游”。
6.读与写的环节,这个环节是当好作者。这是做的过程,课堂要写出构思。学会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转换。
“六化”指:
1.教材内容生活化:课堂讲授要还原成看得见、感受得了的生活素材和生活现象等。
2.生活内容问题化:把身边的生活现象转化成学生有探求欲望的问题。
3.问题内容教学化:教师精讲。
4.教学内容学习化:反馈巩固,合作学习。
5.学习内容思想化:引发学生的成功感,收获感。
6.思想内容实践化:把学到的听懂的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也可以短时间的练习。
三、怎样组织“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组织注意“四维五网络”。
“四维”是指:
1.教材逻辑(教材主编者的),是教材主编者的话语体系,是有限的话语体系,教师一定要转变成自己的教学话语体系。
2.教学逻辑(教师的),是教师的教学话语体系,是无限的话语体系(如果是有限的,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教师一定要使课堂教学达到“话中有话”,“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一堂课,教师有教师的“思维场”,学生有学生的“思维场”,构成一个情境,形成一种共鸣,就能达到教学的高潮,所以教师的话语体系要做到“话中有话”,让教师的话“举一”,学生的话“反三”。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减少“正确的废话”。
3.学习逻辑(教师和学生共有的),学生课堂上的每一个片断仅仅是短时记忆,处于一种短时意识系统,这个时间绝对不可“一心两用”,对某一个场景是有意识的,对其他场景就无意识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把学习片断转化为学生的长时无意识系统(因为短时记忆有限,而长时记忆无限)。
4.认知逻辑(学生的),把学生的学习片断转化为长时记忆,永久地储存在学生的大脑里。
“五网络”是指:
1.知识网络图:每一堂课的知识点逻辑图
2.教学网络图:整个一堂课的思维线索(注意纵向的流程和横向的知识点)。
3.问题网络图:整个一堂课的问题系统,学会向知识提问,教师的问题设置得不好,那么课就上得不好,问题渗透时,要注意渗透到课余时间,即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
4.学习网络图:要给学生把知识纲要梳理出来,形成学生的学习记忆点。
5.记忆网络图:记忆储存时,要与前面的知识挂起来,与后面的知识连起来,学会“前挂后连”,特别要学会引发将要学习的内容。
四、怎样提高“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提高注意“三有效”。
1.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性: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性: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性:灵活、恰当。同一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2.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评)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3.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术,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设计好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