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 增强自信——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辅导
2014-08-15张承运
◆张承运 张 璐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系)
教育部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心理辅导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达到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的目的。语文学科以其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情感感召力以及灵动的教学方式具有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注意把心理辅导渗透到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在学习上、行为上、生活上、人际交往上存在着厌学、自卑、适应不良等问题。进一步研究表明,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职学生的人格、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学习动力缺乏和自信心的缺失。因此,为使中职生学好语文和心理健康,需要教育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譬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都是因为兴趣的指引。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是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看做是处理教师与学生、学习与知识的关系,让学生把学习体验成趣味的源泉,把课本体验成知识的源泉。对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动力的重要心理成分,也是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的一个标志,理解产生兴趣;兴趣反过来又帮助理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对每个学习内容都充满兴趣,也不允许仅凭个人兴趣去选择学习内容,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营造和谐氛围——引导兴趣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以平等的人格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帮助者。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择人而问,学生各答其所能答。
2.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皮亚杰认为,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学生对新颖又和原有经验联系上的经验最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加强语文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练中自动与互动、感受与探索、领悟与提高,形成“我要学”“学有得”“还想学”的良性循环。
3.为理想而乐学——升华兴趣
乐趣是稳定的高层次的兴趣,是由理想等内在驱动力引发的兴趣经较长期的实践升华而成,它使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在《项脊轩志》中,青年主人公归有光将不堪人居的陈年旧屋稍为修葺,借书满架,偃仰啸歌,扬眉瞬目,潇洒风神,得以读书成长,以远大的襟怀抱负立身于天地之间,终成一代大家。
此外,培养兴趣的手段还有很多。例如,控制信息交流的速度和节奏,使之符合班级教学群体的兴奋节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人爱好并支持他;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等。
二、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它作为中职生成长与成才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不仅对学科成绩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结果,他人态度及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体验成功、体验信任和体验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突出优势,体验成功
所谓优势,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超出一般人。如有的人记忆力超强;有的人想象力特丰富;有的人擅长慷慨陈词;有的人擅长书面表达。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人都能较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给所有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即使对学科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应经常肯定其进步。学习中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的自信,又使学生获得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2.善用暗示,体验信任
所谓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情况下,通过议论、行动表情、服饰或环境气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有暗示作用的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方向去行动。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是众所周知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上信心不足的学生想象成罗森塔尔讲的将来会有优异发展的学生,在与其交往中通过语调、表情等向他们信任和暗含的期待,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即感觉到教师始终认为他是聪明的、能干的,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其学习行为随之变得积极向上,
3.掌控情绪,体验成长
当代的中职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大多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经验,当他们面临不可避免的种种压力时,必然会有些人产生挫折感,并可能因此导致自信心的丧失。因而,教师应在教学中教会学生通过认知调节、态度调节及行为调节等手段,掌控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可以将风雨看成是彩虹的前兆,将抱负水平调整到最佳状态,用正面的暗示成就积极的心态,以充分的自信清扫自卑的瓦砾,在挫折后总结人生的经验和教训,在成功中体验成长的愉快与满足。例如,教师可以依据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理性情绪ABC理论,通过古今中外的许多人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才获得成功的例子,使学生真正提高认知水平。唯有正视挫折,掌控情绪,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如孔子、司马迁、摩西、林肯、海伦·凯勒、居里夫人等,这些不胜枚举的例子,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结论
据我们的跟踪调查显示,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以及语文素养均有明显提升。朱熹在《读书有感》中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心理辅导就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源头活水,只要我们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不断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给予以正面的影响和辅导,我们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必然如这清澈明丽的沟渠一般“天光云影共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