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学生社团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2014-08-15唐菊花吴宝善王妍妮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社团创新能力大学生

◆唐菊花 吴宝善 王妍妮

(河池学院)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中,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预示着国际竞争愈演愈烈,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人才的数量是国家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的关键。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如何梳理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和依托各种组织形式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索。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们需要从培育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的高度上认识创新的意义,激励着我们努力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以至于影响和提升整个国家的创新水平。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由此可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使命终究落在当代青年的肩上,青年大学生自然地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对象。然而,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却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陷入知识型教育模式中,创新能力不足。我国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努力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数以千万计地创新型专门人才,这样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表明创新是支持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人才是推动创新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时期,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空间前所未有,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着人才缺紧的现实问题。因此,要求我们从各区域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抓紧培育创新人才早日服务社会。对于高校而言,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教育服务社会的圣神职责,应抓紧探索全方位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办法。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而言,应主动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自主地培养和发展自我,积极承担起振兴中华有历史责任,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本要求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推动力,要求在其中的人类必须保持不断更新和提高的状态,促进人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全方位地保护大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实践等构成要素不能全面平衡地开发和培养。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学生社团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和条件,从社团的性质、特点、类型、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实践形式等方面,都可以找到进一步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实现条件。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可以激发学习的动力、促使个人价值的实现、追逐生命的意义、大胆思索和实践、自觉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基本要求,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表现在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人文知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创新性地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能力,也是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创新能力也需要通过心理、意志、思维等诸多因素相辅相成促成的。由于传统教学体制课程不能完全遵循青年发展要求而设置,教学课时少,教学空间有限,不能满足精力充沛,赶超跨越的青年自我发展空间的需要,课堂教学过多侧重智力发展忽略了大学生非智力因数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尤其是在较为宽松、和谐的社团环境中实施素质教育,极大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其他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全面进步,从而实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大学生社团是基于大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在爱好和兴趣的组合碰撞中包涵着创新意识的发展基础,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开放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学生社团为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学生社团打破专业限制,自由施展自己才华,充分尊重个性发展,开发情商展示人的潜能,通过实践增长才干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实践表明,学生社团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深入研究基于学生社团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依托学生社团实施大学生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分析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认为,未来的新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础原则的社会形式”。在马克思看来,要真正实现全人类解放,必须通过“革命”“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即通过创新实践来破旧立新,打碎旧世界、创建新世界,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来代替“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当前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的变迁,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的需要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依托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自由而多样化地发展自己。

2.环境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马克思认为,环境是对人的发展起到影响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他充分地肯定人通过教育得到发展。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的组织,学生的自愿行为和社团相对宽松、开放、自由的特点为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学生社团内聚集了部分渴望通过学习交流提高自身特长和各方面能力的学生。因此,只要对学生社团成员进行创新理论教育和创新技能训练,就较容易培养出思想活跃、灵活变通、富有高度超前性和自主性的创新型人才。

3.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1910年熊彼特在《经济危机的实质》中阐述了”经济变化源于创新”的观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界定“创新”概念及其创新理论。从经济学视角首次对创新进行定义,用数学函数说明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基于不同社团性质和特点优化学生社团组织结构,主抓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工作,促进创新软环境的建设是作为高校管理者指导社团建设的重要思路。

三、依托学生社团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由此笔者认为,在高校的校园中教育的场域可以分为四个:班级、社团、宿舍、网络。笔者提倡高校教育形式应是专业学习在班级、能力培养在社团、感情培养在宿舍、创新思维培养在网络四位一体的教育形式。当前我国创新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培养时间短暂,表现形式不多,不能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达不到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在校园生活中一直被称为第二课堂的主阵地的学生社团主要以科研、竞赛、展示、服务为内容,校园文化和实践成果表现形式多样化,充分展现大学生兴趣爱好,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依托学生社团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都可以从社团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实践形式等方面,探寻出创新能力的各要素(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实践)在学生社团中都有可以提高的空间可能,并可以在学生社团中寻找到贯穿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实现条件。

1.学生社团自主性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基础

创新意识是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们积极探寻新奇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其包括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然而,学生社团正是因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组成的组织,兴趣和爱好是他们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内部动机,他们往往出于兴趣、为满足好奇心需要或获得成就感而不懈追求,这正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2.学生社团的群体性和灵活性为创新技能训练提供宽松的训练环境

创新能力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创新技能训练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社团群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参加系统的创新教育和训练,让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社团是一个丰富的人力资源库,社团内聚集着一群长期接受正规教育和学习、理性思维高度发展、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善于变通、富有个性的青年,他们正处于创新思维开发的最佳年龄,这正是为创新思维的培育提供较高的智力起点。同时学生社团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创新技能训练的普及和推广准备了宽松和谐的训练环境。

3.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创新实践提供展示平台

创新实践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活动成果展示和反馈的重要阶段。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活动主要来自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创新实践提供展示和检验的平台。学生社团经常开展的文娱活动、各类竞赛和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和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促进创新心理的发展,培养团队精神和磨练意志力。

总之,大学生社团是基于大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组成的群众性团体,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群体,也是创新能力培养从精英式向普及式的良好环境。在爱好和兴趣的组合碰撞中包涵着创新意识的发展基础,具有自主性、实践性、灵活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等特点的学生社团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学生社团打破专业限制进行跨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接受系统创新教育的启发和训练,自由施展自己才华,充分尊重个性发展,开发情商展示人的潜能,通过创新实践增长才干,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可以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决定[Z].人民日报,1999-6-1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

[7]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8]曾德芳,王君婷,骆新容.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9]姚春林等.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作用分析[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3).

[10]袁志忠,陈功锡,胡文勇.大学生课外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与策略[J].高教论坛,2010,(12).

猜你喜欢

社团创新能力大学生
缤纷社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