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
2014-08-15顾丽萍
顾丽萍
作为一名一线教育者,我也做过几年班主任,身边发生的很多教育教学事件常常让我陷入沉思。这些事件都或多或少反映出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或教育问题或心理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选取几个案例作为切入点,谈谈家长社会在这些事件中展现出来的过度的“舐犊之情”,它的危害以及消除这种心理的几点浅陋的建议。
[案例一]在某校的每学期期中期末考监考过程中,考点负责人都会这样布置任务:所有监考员要认真做好监考工作,要依次检查学生的姓名和准考证号,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其纠正。如果事后发现问题,就要追究相关教师的责任。
[案例二]某学生在学校明令禁止使用手机的情况下仍然在上课时玩手机被值班教师抓个正着,在办公室里被班主任训斥,之后请来家长,家长大声斥骂自己的孩子,学生和家长顶撞,家长在气急败坏下动手打了学生,学生反抗,之后逃出办公室,离家出走。家长跟班主任抱怨说: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还麻烦老师帮忙多教育教育。
[案例三]某年级主任巡视班级自修情况,看到某班级说话,玩闹的现象较严重,便立刻打电话给班主任,通知说:你们班的自修情况很糟糕,你要来看一下啊。
[案例四]某学生向家长反映:我们那老师上课上得特糟糕,我都听不懂,而且素质也不好,总是动不动就骂我们,罚我们,今天我就被罚站了一堂课。家长立刻打电话给校长说:这种老师你们还能让他上课。于是校长立刻将老师停课待岗。
[案例五]某值班老师检查完宿舍休息情况,某班主任看见自己班的宿舍赫然列在了表格上,生气地说:我们班学生怎么可能会这样?我马上就去训训他们了。你是不是扣得太严了?我昨晚值班的时候他们没讲话啊!
[案例六]学校实践素质教育,让学生找专题自己分组进行合作研究,但很多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进行拼凑,复制,粘贴,根本不深入社会和学生群体做调查和研究,做出的报告空洞无味抽象,老师和上级领导却给予通过。
以上六个案例是笔者身边以前发生,现在发生恐怕将来依旧会发生的事情。我也曾无数次的认为是不负责任的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就是“护短”。
案例一中考点负责人为何在出现问题后只追究老师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呢?他们是应是第一负责人却不负责任?
案例二中家长打骂孩子首先就是一个错误的教育方法,之后的不管不顾,推卸责任更是不可理喻,“养不教”,可是“父之过”。家长遇到难教育的孩子就把他推给教师,老师怎么教育都跟自己无关,做到眼不见,心不烦,而这种变异的“护犊”让孩子觉得家长都不管自己了,还有谁能管自己呢?
案例三中年级主任完全可以当场制止打闹现象,不仅可以免除班主任的麻烦,而且可以直接震慑学生,树立自己的威信。可是年级主任可以放任学生直到班主任前来,这种行为让人匪夷所思。
案例四中家长不仅没有问明为何老师教授的内容听不懂,也没有了解为何老师要惩罚学生,就肆意打电话给校长,而校长对家长举报的现象没有深入调查取证,偏信家长一方之言就对老师作出处分,正是有了这样的家长和学校领导,让老师的管理陷入两难境地。
案例五中班主任的两个问句让人听后很不舒服,对于自己班上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偏袒倾向。
案例六中的模棱过关让素质教育只是走个过场,流于形式,为何会有这样的形式出现,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研究活动毕竟不用参加高考。这种心理在现在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君不见常有学生打老师,学校一问三不管。君不见多有老师受欺凌,家长一边做帮凶。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只为能有好成绩。“护短”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一颗定时炸弹。
那么,护短的原因在哪呢?
(一)家长
现在的社会,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基本都是从祖辈到父辈有六个人小心地呵护着长大,唯恐出个不测,现在的家长真正获得高学历的还不是很多,对恰当的教育方法了如指掌的更少。虽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三四十多岁的家长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繁忙时期,为了生计奔波忙碌,无暇照顾子女,放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时间很少,也没有多少耐心,于是放任自流,把对孩子的亏欠都用宠爱来偿还,殊不知这却害了孩子。接触过很多家长,孩子上高中了,谈起孩子在学校的问题,都是说我们家孩子在初中很好的,有的甚至说在小学里很优秀的,好像不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会变化的。这样的“护短”就会让学生对家长不屑一顾,家长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沦为保姆、保育员,可以被随便呼来唤往,严重的家长已完全管不了自己的孩子,把学校当成大幼儿园,送到学校让老师管。班主任接触的家长不计其数,胡搅蛮缠者有之、对学生死活不管者有之、与学生共同撤谎者有之、还不如学生明事理的家长有之,教导学生若想得到家长的配合,老师得首先得把家长教导过来,纠正过来。孩子的人生第一课如果没有上好,家长难辞其咎,家庭教育应该是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家长的这种主动“护短”让孩子不能成人,不能成才。
(二)教师
教师首先是一个职业,然后才是一项事业,教育家不是谁都能当,更多的教师是把教育当做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把教师神圣化,在宣传媒介那里,在社会舆论那里,学生、家长同学校、教师已经被引进相对峙的两个阵营中。一旦出了点问题,学生和家长会首先找媒介,媒介对学校和教师是不依不饶,穷追猛打。舆论宣传弘扬优良教师的少了,夸张和追究学校、教师义务的报道多了,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对教师进行约束,约束的结果是老师只能对学生谆谆教导,打不得,骂不得,一旦进行惩罚,学生便有情绪抵触,轻则上课不听讲,扰乱课堂,故意给老师难堪,重则离家出走,或以自虐,自杀来相逼,社会,学校,家长又会谴责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还坚持己见,等于让自己下岗,于是为了自己的生计,为了那微薄的收入,采取“护短”;另一方面,在现今采取的测评机制下,是由学生来给老师画等级,满意与较满意之间就有很大的差距,老师的好坏是掌握在学生的笔下。一些不懂老师苦心的学生心里就认为老师平时对他们严格是跟他们过不去,于是在测评时也跟老师过不去,把老师的分数打得低低的,损害了老师在学校的名声。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老师对一些不是犯原则错误的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护短”由此产生了。
(三)学校
学校教导是孩子们成长的主渠道。在小学时,孩子们广泛接收教导,相差还不是很大。进入初中后,就不一样了,中考的指挥棒让学校只围着成绩好、能带来效益的学生转,这些学生成了“学校的上帝”,他们的话,他们家长的话在校长,主任,老师那里都很有威信,让人不得不听,如果他们是品德高尚者还好,一旦是个道德败坏,人品不良者,学校开除此人都要顾及社会舆论和家长等方面,学校不得不主动“护短”。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学校管理不一样,经济发达地区较自由,开放,学生对新事物接受,理解得较快;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管理较约束,保守,理性思维锻炼得较多,为了维护自身学校的利益,学校不可能抛弃原有优势,引进全新的教育模式,便不自觉得产生“护短”。
(四)社会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可以说,中国现在极其缺乏人才。整个社会的呼声就是中国要有自己的人才基础,于是效仿发达国家的教育机制,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了,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抛弃以往的应试教育。要讲究人权,对孩子要求保护,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他们的人权。如果总考试,学生承受不了,如果打骂学生了,学生承受不了。教育方式向发达国家看齐成为社会“护短”的借口。
这样“护短”下去将会如何?
首先学生的身心得不到正常发展。学生需要在不断的成长经历中去分辨是非曲直,知晓人情世故。经历过挫折才知道成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经历过失误才知道有时候错一步成千古恨,以后会谨慎;摘取了胜利的果实才知道要想取得必须先付出艰辛劳动……知道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用的人。谦虚,有礼,认真,刻苦,思考,创新,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悟的。可是在社会,学校,家长和教师的“护短”作用下,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还能分清吗?在案例二和案例四中的孩子会发展成何种人才,实在堪忧。
其次学校教学教育秩序得不到保障。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既是分开运作的部分又是整体统一的整体,如果有人破坏了其中任何一个的秩序,那就需要维持秩序,让秩序恢复正常才能保证整部机器的运转正常。如果总有一两个螺丝不正常运作,必将会磨损周边的零件,从而让整部机器瘫痪。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生活不适应等等原因导致的扰乱或破坏教师或学校正常的教学教育秩序,而又因“护短”不能将其纠正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上,必将影响一部分学习意志不坚定的周边同学或朋友,将班风,学风带环,影响整个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应验“一颗老鼠屎弄坏一锅粥”的俗语。案例三中的年级主任更是助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如果学校领导看到学生不守纪律都得等着班主任来管,那么这个领导真是“领导”了。
再者社会的后继力量得不到保障。学生是明天的栋梁,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做好工作,如何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基本功都是在学校打下基础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的“护短”下这个“起点”走得如此踉跄,不稳固,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不能恰当地处理突发情况,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可以堂而皇之地去指责其他人,却不反省自己存在什么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报道称学生自身行为不好因不满老师的管教而殴打教师,家长更是煽风点火,给自己孩子撑腰,学校有的是站在中立立场,不顾教师的利益。有的是站在教师这边也一同被殴打。帮忙试问这样的后继人用怎样的知识储备,办事能力和心理素质去应付光怪陆离的社会以及确保让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该如何消除“护短”的现象呢?
首先,社会要给予学校的教育一个有力的支撑。各级教育决策部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的政策和相关决定不能一刀切,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兼顾各地区的差异,让各地区发挥各自的专长,特色。从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案例六中的“研究性活动课”就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学校进行实践,不必每个学校都要实行,毕竟研究是要精力、时间以及财力的。其次社会舆论要正面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对教育界的黑色内幕也要进行揭露,让心存侥幸的人无处藏身,从而肃清学校的学习氛围,给校园一个纯净的天空。
其次,学校要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构建和谐教育氛围。看到学生不守纪律或有不合理的现象,应该是谁看见谁管,作为教育者应该树立教育的潜意识,将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说自己是一个领导了,非得有个领导的架势,让直接责任人去管理。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领导不要指手画脚,认为这样不对,那样不好。如果参与了管理,就应该和教师站在一条战线上,采取合理措施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彻底的教育。这样既帮助树立教师的威信,又给其他同学一个震慑作用。
还有,家长不仅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更要放心让老师管教学生。这一点应该是建议中最重要的一点。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虽然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榜样作用会越来越小,但从小形成的为人处世习惯应该会左右学生自身的行为。所以家长的为人处世态度极其重要,家长首先是个正直,谦逊,明事理的人,抛开“护短”,孩子才有教育好的可能。另外,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和在家里是可能不一样的,既然选择了一所学校,就要相信学校和教师,一般来说教师凭着一颗良心和一份义务不会无缘无故地责罚学生,既然责罚肯定是希望学生成人成才,如果此时家长横加干涉,学生会找到一个保护伞,从而置教师的教育于不顾。
最后,形成各级监督体制,把握好管理的尺度。人是情感动物,不是机器,难免会出现情绪的波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当的教育方法方式,因此要形成监管体制,可以是平级监管,比如同一办公室中的同事,可以负责监督,如果有过激语言行为可以进行调解。可以上下级监管,有些较严重的问题可以和上一级领导共同处理,此时在上下级间就构成了监管体制,从而合理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护短”也难以实现。
总之,在现代社会,“护短”愈演愈烈,这种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在教育中,这种心理确是最大的障碍,阻碍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阻碍一个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阻碍一个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所以不可姑息,不可任其恣意发展。为了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理想教育,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护”应该有个“度”!
我们要学会放手,要知道,放手是为了让孩子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