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文导入的主角
2014-08-15陆晓梅
陆晓梅
语文课上,别具魅力的导语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对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导语往往由教师设计,教师导入,学生很少参与其中。
在上苏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成功》、《创造学思想录》、《学问与智慧》这三课时,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平平,课堂气氛当然比较沉闷了。也许是课文的内容并不吸引人,学生不愿意看,也许是初三学生学习紧张,简单的预习作业,老师如果不要求以书面的形式完成,那在其他学科大量的作业面前,往往只能让步……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好有效预习并且不增加他们的作业量呢?我冥思苦想着。在教培根《论美》这篇文章时,我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帮老师完成这篇文章的导语设计,字数100字左右,第二天上该课时以小组形式当堂交流,最佳导语入选班级黑板报。当时为了保证作业的准确率,我投影并让他们重温了我在上《成功》、《创造学思想录》等课文时我的导语,并明确导语写作要求: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并能自然转入课文内容。
第二天语文课上交流时,一开始举手的人就很多,为了开局的顺利,我叫了一个平时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同学A,她读了她们小组设计的一段导语:
听完她的导语,我看到另一个平时在班级里语文成绩不怎么样的男生B把手举的很高,这么引人注目,我只好叫了B。
B侃侃而谈:A同学的导入设计没有按照老师的简明扼要来写,而且圈子兜得太远了。
我:A同学的导语有没有可取之处?
B摸了一下头笑笑说:“要说可取之处,那就是最后转入课文了”。
我:那你有没有写导入?
B:有的。我是自己写的,没有参照他人,更没有和小组内其他同学商量。
我:哦,不错呀。快读来大家听听!
B:美的东西人人追求,美的品德万世颂扬。古有木兰代父从军、岳飞精忠报国,今有雷锋大公无私、任长霞舍身为民,说不完道不尽,到底何为真正的美呢?我们不妨来读一读英国作家培根的《论美》,听听哲学家是如何来论美的?
B刚读完,教室里一片掌声,我也私下里承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导语应该是很清彩的,何况是出自B的手,于是我让其他同学谈谈为何给这则导语鼓掌的理由。
C:这则导语古今对照。
D:这则导语中对人物的概括用了四字短语,切合内容,简明扼要。
E:特别是说不尽、道不完这几个字放在上面,说明了在我国具有美德的人太多了。
F:过渡很自然。
G:他还说到了作家的国籍以及培根是个哲学家等。
H:我觉得他的导语已涉及到了课文的内容,因为文章中已说到美德好比宝石,而他所举的这些人中,好像外貌都不是十分出众的,都是在美德方面取胜的,这跟培根所主张的心灵美很重要是一致的。
我:培根在书上说心灵美很重要的吗?要不要外表的美呢?
学生根据我的问题,马上在书本上找答案,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在“才德与美貌可以并存一身”时作者所举的例子都是帝王的?为什么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为什么人们常说“红颜祸水”?
这一堂课就从学生设计的导语开始,以导语为抓手,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的精神内涵,从而达到理解教材内容的目的。整堂课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先导入课文,介绍作者,再分析文章观点和文章结构。而是在学生的质疑和师生共同的解疑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发言精彩迭出,思维的火花一次次迸射出来,即使是下课后,同学还显出意犹未尽的样子来。
由此可见,让学生成为课文导入的主角既符合本色语文的要求,也符合新课程理念,值得提倡。
语言是语文课的“抓手”,语文课最根本的任务是学习和运用母语来表情达意,离开了对语言的学习,就等于背弃了语文课的本色。任何一篇文章,不管它的内涵多么丰富深刻,教师都不能离开语言去孤立地、抽象地分析课文内容,否则就是天马行空。让学生设计课文的导入语就是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更是在学习如何把对课文内容的解读用最简炼的语言表述出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同时让学生成为课文导入的主角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设计导语必须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研读文本,这正体现了他们的学习过程。这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帮助的。
让学生成为课文导入的主角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天职决定了他们要亲自读书、亲自思考、亲自讨论,自悟自明,教师无法代替他们去完成。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素养的过程,是一个消化的过程。就像人吃粮食,必须经过自己的咀嚼、消化才能变成支撑生命的营养。
另外,让学生设计导语提倡了新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让学生充分接触课文,在发现问题、形成解释、验证假说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才是新课改的精神之所在。学生成为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主角就把体验学习、发展学习、接受学习融汇在一起。
但是,仅有学生的体验感受是不够的,学生的体验感受并非总是正确,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验感受要善于倾听并加以指导。尤其要引导他们立足文本,学会品味语言,理解文意,尤其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回答得不够准确时,引导他们再多读几遍相关的文句、段落,必要时给予点拨。只有当学生亲身体验与教师的指导二者有机地融合,教学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才能呈现更多精彩。
在以后上课过程中,我多次让学生为课文设计导语,当学生成为课文导入的主角时,他们学语文的兴趣浓了,语文课堂也就充满阳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