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体验与感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基础
2014-08-15朱友芹
朱友芹
作文训练的过程就如同生活一样,要经历山重水复的曲折。作文教学的根本的目的是:通过训练,能使学生体悟生活的本质,用生花的妙笔,在掌握基本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然而,这些技巧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必须在有效的实践与不断的体悟中,才能得以养成。我校课文与作文分开教学,不仅体现了对语文教学落脚点的重视,更为作文教学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使语文教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多方面的统一。以下是本人在近一年多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学会交流思想,注重引发感受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感情脆弱,体验浅显。多姿多彩的生活,使他们在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但比起过去以及现在“苦难成长”的同龄人来说,对生活的认识显然显得肤浅、幼稚。他们在倍受家庭溺爱的同时,又常感到孤独与寂寞。对此状况,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各种感受,不能用我们的深沉,取代、强求时代给予他们的生活体悟。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在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同时,更要充满爱意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训练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中发现美,正确反映自己的生活思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本人特别注重情感体悟的训练。在作文训练课上,开辟了“琐事漫谈”环节,训练时间虽然不长,但学生对平常生活中的平常事的思考方式与深度明显变化,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养成了评价、讨论、探索生活的内在愿望。在作文与日记中,时常有新体悟、新思想与同学、老师交流。可见,好的作文训练只要能着眼学生的个体生活感悟,不但能培养创作的欲望、能力,又能升华学生的思想,这些就是写作的源泉。
体悟表达魅力,激发写作热情 “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然而笔下的文字,始终与内心的感受不一致,这是许多学生苦恼的事情。我在作文批改、评点后,时常有学生拿着作文来找我说:“老师,我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我就是这样想的,但我表达不出来”、“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总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其实我想了好长时间”。听着学生的诉说,我为他们的主动、热情感动,更使我找到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和阶段目标。于是我便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做好以下两点工作:一是选读《微型小说选刊》和《新人文读本》上的文章,并要求对各种表达方式和描写作点评,在阅读课上交流;二是开展以“创新表达”为主的片断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借用阅读积累中的一些表达技巧来为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服务,同时强化技巧的运用与创新。经过近两个月的训练后,在第八周以“生活”为话题的写作指导中,我专门安排“如何表达情感”的写作指导与训练,从写作本文中要用到的三个方面进行点拨、感悟、训练。一是描摹感人的细节,二是挖掘象征性动作,三是锤炼精妙的语言。通过片断对比、修改,感受、评判表达艺术,让学生初步感受“变式”表达的魅力。从本作的写作和评改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的三点变化。一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时常把一些句子写在纸上,反复品味、修改,表情达意的手法敢于突破常规,创新表达的欲望十分强烈。二是时常翻阅写作资料,借鉴一些表达方法,三是虽然表达不到位,但把作文想写好的愿望在行文的修改中很好地流露出来了。有个别学生还在文中发起了感慨,“美好生活无极限,可怜腹空写技差”。
巧用诗词表意,在积累运用中提高写作能力 我国的古今诗词中,抒写人生感悟的内容很多,语言精练,道理深刻,技巧新颖。在表情达意的手法中蕴含着许多的写作技巧。在作文训练中,我发现:每当我列举古诗词中的一些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时,学生很专注,更令我惊喜的是,有好多学生在写作中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表达技巧。有时还能大胆借用、套用诗词句,“懒”得可爱可敬,积累、运用古诗词的意识明显增强,但要坚持激发引导。“阅读是写作之母”的感受和认识正在学生心中不断形成,在行动上不断体现。
只要我们能走进学生的生活,用心探索教与学的结合点,把握作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预想的效果,实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