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写作源泉 感悟人文情怀

2014-08-15卢世锋

中学语文 2014年6期
关键词:周记角度文章

卢世锋

叶圣陶先生说:“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训练思想的涵义在于,“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作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来源;使人能找出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中学生目前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作文能够来源于自己生活体验的很少,很多作文要么是仿写,要么是胡编,要么是改写。这种作文没有真情实感,没有自己的感受,“创作”自然不成功。俗话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句话道出了写作的真谛,可学生没有了生活,到哪里去找这源泉呢?如何在作文中启迪学生人文智慧呢?

一、形式灵活多样,积累写作素材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老师讲理论、出题目、定范围、提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条条框框去写,也不管学生有没有素材可写,愿不愿写,写不写得出来。结果当然令人不满意。笔者的做法是,平常通过周记、日记来反映学生的写作情况,通过周记、日记的形式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试想,一个学期每周一篇周记,二十周就是二十篇作文,等于学生积累了二十篇写作的素材。

怎么给学生的周记找写作的素材呢?这就需要老师来帮助学生了,我们经常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其实,要让学生真正地懂得观察,还要我们给与正确的引导。笔者是这样教学生积累素材的:

1.抓住每年的重大节日做足文章 现在不管是吃还是用,都会抓住节日大做文章,这正是让学生学习观察生活,感受体验生活的好时机,也是学生最容易感受到的实在的东西,节日完后,学生回校学习,让学生谈谈见闻、写写节日的感受,是没有多大问题的。特别是国庆、春节这些重大的节日,学生可写的就多了。

2.抓住学校这一阵地做文章 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一些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校运会、文化节、公开教学周,甚至班级举行的一节班会,一节公开课,都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寻找写作的素材,丰富周记的内容。

3.读文章或看电影,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和观后感写作是与阅读紧密联系的,阅读量越大,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读好书,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还会经常找一些好的文章在班级阅读,分析,引导学生写读后感;现在网络发展很快,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要找一些电影不是什么问题,借助这个优势,我会每学期选择几部有代表性的名著或是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电影放给学生看,如:《雷雨》、《骆驼祥子》、《阿Q正传》;有时也会找一些电视专题片,如:《感恩专题演讲片》《洞穴之光》等,看电影是学生的最爱,而让学生在娱乐、感动之余去写观后感,又何乐而不为呢?

4.抓住课内所学一些经典进行写作素材的引导 初中阶段所学的一些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文章,我们有必要发挥它们的作用,在语文练习册的《三维同步中》每课后面都有读书感言,受此启发,我也抓住一些美文做起了文章。如在教了七年级(下)的传记单元后,从文学家到科学家到伟人到球星,都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这些名人的故事,要学生写作《我心目中的伟人》;而在教学了《小巷深处》这样的散文后,我又引导学生读了很多写父爱、母爱的文章,再引导学生去感受自己的亲人的爱,于是学生又有了新的写作素材。如:学了写人的作文,可以教学生从人物的不同身份进行写作,学了写《春》的文章,可以教学生写其它的季节,也可以叫学生写不同的景物。

5.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找写作的素材 学生的生活包括了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而写作文也不外乎是这三者之间,教师如果注重从平常的生活中启发学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激起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学生是不难找到这方面的素材的。如:面对校门口出现的一个乞丐,学生有的拿出了自己的零用钱,有的却认为现在很多乞丐都是骗人的,从学生的日记中发现这则素材后,老师把“究竟该不该同情乞丐”这一问题抛出来,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同学各抒己见,既有观点,又有事例,还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这不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吗?类似这样的素材很多,老师只要经常给与关注,就能给学生找到生活的“源泉”。

二、善于运用素材,辅导点拨技巧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周记素材,下一步该是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些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了。每一个学生,不管他的作文多糟糕,只要他肯写,只要写多了,都会有他的得意之作,这时候,老师就要慧眼识珠,多发现学生的优秀素材,然后给学生进行辅导,指出这些作文适合哪些范围的作文题目,做一些怎样的修改就可以变成一篇好文章,作文中采用哪些作文技巧。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给他点拨了二到三篇周记,学生对作文素材的进一步积累就有了方向,对写作技巧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积累到的将是一笔非常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的积累,学生还会感到“无米下炊”吗?当然,最大的收获还不在于素材积累多了,而是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作文不再是干枯无味的,里面有的是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还有的是自己最感人的叙述,最真挚情感的抒发。这样的文章才是“活”的,才是有生活色彩的。

作文教学难,学生写作文难,但只要我们多想办法,多鼓励学生,作文教学就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作文也会成为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

三、启迪人文智慧,感悟迁移习得

写作是一种精神体验,是一种生命活动。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作文的价值。正如纸花虽美却缺灵气,木偶虽活却少魂灵一样。叶圣陶也曾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空间、反思自我的成长历程。所谓“生命化”命题,是指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能够直击学生心灵世界、能够催生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的、富有张力的命题。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现在的中学生,自我的独立意识逐渐确立,但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与家长交流的共同语言在减少,他们渴望着自己的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笔者通过讲评命题作文《爱,触动我的心灵》,引导学生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

从父亲的角度:是啊!当孩子犯了错误后,为人父母者正确地引导才是孩子成长道路最为重要的指明灯。

从儿子的角度:是啊!当身处孩提的我们,多么渴望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些帮助,多一些引导啊!

从为人的角度: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行,做一个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这样,教者巧妙地从文本中涉及的人和事选取三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接着以寓言故事类文章为例进行能力迁移训练,提示学生思考角度:

1.从文本内容的角度;

2.从文本中心的角度;

3.从情感体验的角度;

4.从人生态度的角度;

5.从教育引导的角度。

最后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写文章,初步理解了感悟的有关内容,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作文时,如何感悟?又怎样表达感悟?接着,指导方法,如何感悟;作品的价值取向,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表达感悟:抒情式,议论式,平淡式,寓意点破式,升哲理……让学生以“爱,触动我的心灵”为题走进作文构思训练。这样把作文与思想、思维密切联系,有助学生人格的建构和完善。

作文教学强调创新思维,创新作文需要学生个性化思想,思想的历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界,深化思想的深度,领悟生命的真义。可见,搞好初中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学生立足生活土壤,生活是作文之源,也是作文之本。人是生活的主体,也是生活之所在,这样,不仅丰富了写作素材,也能锤炼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可谓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周记角度文章
神奇的角度
主题式周记活动的实施与探索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写进梦里的周记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角度不同
人啊
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