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后的启发

2014-08-15黑龙江周莹

职业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守望者

黑龙江 周莹

译林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美国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我上大学比较钟爱的几部作品之一,对它一直偏爱有加。

首先说说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什么样的书可以称之为好书,我的定义有两个:第一是让我有一口气读完的欲望;第二是有反复阅读的欲望。《麦田里的守望者》十分符合我的这两条准则。另外,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在当代美国文学中有两部小说经过几十年的时间考验,被认为是“现代经典”,其中一部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本书的主人公名字叫霍尔顿,15岁,他四门功课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他的形象是倒扣鸭舌帽、穿大号风衣、抽烟、酗酒。他的性格是矛盾的,既有丑恶的一面,也有反抗现实、追求自己理想的纯洁的一面。

他的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让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卡迪拉克”,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长者对他说:“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的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为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这句谆谆教导却是一条渗透着浓厚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的信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霍尔顿找不到可贵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他没有好好读书,他的不用功表面上表现得颓废、沉沦,实质上却是对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的最无情的揭露。

作者把霍尔顿身边的人,全都描绘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想逃离这个噩梦般的现实世界,但要真正这样做是不可能的。他总是很矛盾,他最讨厌看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中消磨时间;他看不惯这个世道,却无法改变;他甚至痛恨自己,却没有参照的标准来改正自身缺点,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注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尔顿只能用幻想解脱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妥协于他所深恶痛绝的社会,继续陷入矛盾的漩涡,无法自拔。他无法为自己设想出在社会上的立足点,最后终于成了社会的牺牲品。

本书的创作背景是美国的五十年代,这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人们虽拥有充裕的物质生活,中产阶级人数激增,但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空虚。五十年代的美国政府在国际上加剧冷战,在国内镇压进步力量,核战争的恐怖笼罩着每个人的心灵,有些人掩耳盗铃的活着,有些人想反抗却又找不到出路。有些青年人以消极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抗,史学家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小说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代表,但他“垮”得还不够彻底。小说中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比如他对爱情的单纯向往,他还向往东方哲学,提出长大后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美好理想。

本书的作者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他是美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2010年1月27日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终年91岁。

塞林格生于1919年1月1日,成长于纽约曼哈顿。他曾被父母送入寄宿学校,有学者认为这段经历对他孤僻的性格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1937年,他在纽约大学就读数周,随即被父亲要求一同前往欧洲,熟悉他根本没打算接管的家族生意——卖火腿。

据考证,他所受过的最高教育是于193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夜间课程,学习写作。在课程老师的影响下,他开始向各类杂志投稿。1942年,他应征入伍,加入美军反间谍部门。“二战”期间,他在欧洲从事间谍工作之余,仍坚持文学创作。1946年,塞林格返回纽约,继续以写作为生。1951年,他出版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纽约客》的编辑当时就喜欢上这篇小说,但担心这部作品会鼓励青年学生逃课,所以压了5年,直到1946年才正式发表。

《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之后,立刻成为畅销书,书中主角霍尔顿成为最著名的逃课学生。

塞林格获得成功后,他的声誉与日俱增,他本人的行踪也故作神秘,行径也越来越怪癖,他从来不接受采访,拒绝将自己的书拍成电影,相片也只在第三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出现。1965年,塞林格发表在《纽约客》上的《哈普沃兹16,1924》是他最后一篇公开发表的作品。

此后,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一条小河边买下一座小山坡的山顶地皮,自建了一座小房子,过起了隐居生活,并逐步脱离大众视野,直至传出他去世的消息。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对自己守望麦田的模样是这样描写的: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的边上。我的职务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做麦田守望者,也一直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理想,守望着我的学生们,用我的爱和关怀,呵护学生的成长,期待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猜你喜欢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守望者
洞见塞林格——塞林格诞辰100周年
大桥上的守望者
守望者
不拒绝善于用心的人
汉白路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
从映射理论视角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
小说《塞林格的信》出版
不赴“总统宴”的塞林格
守望者:动态漫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