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诗歌写作中对实用语言的创新

2014-08-15

中学语文 2014年15期
关键词:朝代诗句语法

章 倩

一、对经典的咀嚼品鉴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诗歌单元中有穆旦的 《赞美》,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诗句,如“多少朝代在他身边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暗示农夫千百年都在遭受苦难。但在语言上,这句诗写得很形象,关键在“升起又降落”这个词一般用在具体可感的事物如太阳、月亮等上,而这里却用在“朝代”这个抽象名词上,把“朝代”看作具体可感的事物了——这就是拟物。拟物的关键是动作要适合“物的特征”。比如对“梦”和“青春”这两个抽象词语用拟物的方式造句,就会有“青春在他的脸上跳跃”“又一个梦在他的枕头上滑了过去”这些十分有创意的句子。

二、对学生创作的指导

对于这些大家创作写作诗歌的语言技巧,尤其是通过对一般句子语法的变形与改造以求达到离奇的效果和神韵,我的感悟是,诗歌的写作尤其是要领悟并运用诗歌语言技巧,应该从诗歌文本出发,从诗歌的字词出发,不要过多作名词术语以及现代语法循规蹈矩的演绎,指导写作时要重在学生语言的习得,加强学生感知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对照文本,边读边悟,以求在创作当中能够适当并成功地打破实际生活当中常用的现代语法,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诗歌的语言世界。打破语法常规,如何做到,简单地可以归结在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方面,却又不仅仅是这些东西,首先还要对实际生活语言有足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文化涵养和文学修养,要有“具有发现的眼睛”、有创意甚至离经叛道的思维等等。

现代诗歌写作中要对实用语言进行破坏、改造,绝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而成,既靠积累,也靠邂逅。但令我欣慰的是,在学生的诗歌习作当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学生袁菊媛,她对文字的悟性很高,对诗的创作很有灵感与天赋,如在她的《非花集》中,有诗《半个海洋》写两人手相握紧的时候,说“探索的手掌,寂寞地出航,一旦靠岸了就不肯放”,给人以顿觉眼前一亮的感觉,“手掌”“出航”即是打破语法常规,一手试探地去握另一手,握到以后又不肯放了,这种情景描绘地非常细腻生动且有新意。

有的学生写诗不多,却都是精雕细琢而成,某生在其《萧竹集》中有一首小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你想去远方吗,来吧,离开这片燥热的沙地,声音如此清澈,滋润了我的饥渴”,声音用形容水的词“清澈”来形容,我想如果在小学做填空题“( )的声音”,括号里绝对不能填“清澈”二字,而这里作者用得不亦乐乎,且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什么情况下发出的声音?燥热。沙地。去远方,离开这样的地方,多么让人神往!我仿佛看到了不远处的一弯纯净的湖水,清清凉凉的!这种在语言上的“断章”,看似破碎,实则完整灵活还要挂上一个有创新的头衔。这就是破坏语言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还有很多学生也尝试写作诗歌,有“我心艳阳高照”、“流水咚咚走,时间轻轻溜”如此诗句。

三、教师自身的创作锤炼

为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情境,不断创作,作为教师,本身也应该多进行诗歌写作的锤炼,达到与学生一起分享的目的,真正实现一种“共生”的写作,相辅相成,互相品鉴。本人尝试着不断进行写作,如《春怀》:“我站在明媚的春水边/朝着对岸呼喊那个名字/喊得燕儿呢喃了/杨柳满目葱绿了/喊得桃红再无芬芳了/惆怅依旧了/仍只看到戴着的假面的冷峻/春日的枝丫是我手中握着思念的笔划……我喊出两行清泪/宿命的云朵听到了,也愿意跟着我去流浪/多情的花儿听到了,坠落了一地伤心的红艳/可我无意如此宏大/我只是在寻找一个在春水边走失的人儿/对面隐隐传来一个声音/谁让你呼唤的是天涯呢?”刻画了一个思念成殇的凄婉的女子形象,“枝丫”是“笔划”,用形象化的跳跃思维进行对语言的改造,“云朵”去“流浪”写出了云这个意象的漂浮感,等等。

学生的习作让我看到了诗歌创作的希望,他们用形象思维打破了诗歌写作的僵局,遣词造句如此用心周到,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景象如此敏感,对现代汉语语法如此熟悉,运用修辞恰到好处,诗歌如此匠心独运。他们爱语言,爱诗歌,爱写作,用语言、用诗歌、用写作摆渡着生活的梦,如此,则说话、写作岂不成了赏心乐事?

猜你喜欢

朝代诗句语法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跟踪导练(二)4
猜朝代
朝代谁也不服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
参考答案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