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浅谈
2014-08-15陆瑢
陆 瑢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还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快乐
钱文忠教授在谈及学习时说:“没有一个人一生下来就酷爱学习。”学习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激发,阅读也是如此,只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把阅读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能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失时机地讲述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和渴望。学校也要积极提供阅读条件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举行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展示读书成果,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收获和快乐。有了成功感,学生自然就会乐此不疲,畅游于书海。
(一)利用教师的学识熏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渊博的知识,儒雅的气度,风趣的谈吐,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发他们效仿。同理,教师如果博览群书,旁征博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欲望与兴趣。
(二)运用教师的情感感染
“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中小学生往往在他所喜爱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花费的精力较多且成效较好。所以,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学习、生活上多给学生些关心、爱心,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转换到语文学习中来。爱上了语文,担心学生课外不去读书吗?
(三)巧用学生心理需求激励
心理学研究显示,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被认可、欣赏、尊重的心理需求。合理地迎合以上需求,对于加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大有益处。教师每学期可以尝试举办 “语文课外阅读经验交流沙龙”“我最喜欢的语文课外读物介绍会”“语文课外阅读之星评比”“我来做编剧”等活动,对课外阅读数量多、质量高的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不仅满足他们正常的心理需求,还使他们在语文课外阅读的活动中获得巨大的乐趣,从而极大地鼓舞他们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当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一定兴趣,他们就会自发地将这种兴趣转化为一种内在地阅读需要。需要决定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阅读目标。这时候,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阅读方法上予以指导,使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从而让阅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他们的人生。阅读指导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对待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举一隅而三隅反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是例子”,可见课内阅读就是一个个教学案例,要想促进课外阅读效果就要利用课内阅读来促进,这就是所谓的“举一隅而三隅反”。尤其在现有的教学制度下,要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就要充分把握好两者的关系: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案例和导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用有限的课内阅读引导无限的课外阅读。这样既可以促进课内阅读技能的掌握,又有助于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
1.指导学生发现文本的关注点
构成阅读文本的要素无外乎内容与形式。内容主要包括文本所写之人,所记之事,所状之物,所绘之景,所抒之情,所发之理。概括而言,内容主要是指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和选取的材料。而文本的形式可谓包罗万象:小到词语的选择与应用,线索的安排,文章拟题、开头、结尾的艺术与技巧,材料的选取、详略的安排,修辞手法的运用,叙述方式、角度、人称的选择;大到文章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选择和运用,语言风格与特色等。这些都是阅读时需要关注的地方,需要指导学生因文而异的关注。
2.指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赏析点
明确阅读文本的关注点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作品所呈现的形式与内容,结合自身学识、经历、爱好、积累、体验、感触等,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深入文本去捕捉文本的特色与价值。
从细微处入手,关注阅读文本的“异常之处”,因为作品的“异常之处”往往体现作者对生活独特的体验、感悟、个性化思考,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把玩,对提高他们捕捉文本“亮点”大有益处。
比如在讲析《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黛玉关于“可曾读书”的回答显得前后矛盾——回复贾母时说“只刚念了《四书》”,而应答宝玉时却变成了“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如此变化的个中缘由则是贾母当众所说的关于女儿家的言语“读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一处语言细节,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3.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文本的升华点
其实,指导学生发现文本的关注点是让他们明确阅读文本“写什么”的问题,指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赏析点,就是引导他们品味“怎样写”的问题,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文本的升华点则是促使他们思考、体会“为什么这样写”并学以致用的问题。
用最恰当的形式表现有价值的东西是 “为什么这样写”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他们在把握文本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品味、体会、迁移、运用文本的升华点,假以时日就会使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从而逐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比如在讲解《拿来主义》一文时,要求学生思考:作者为何不开门见山直接从“拿来主义”入手,而是先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谈起?经过讨论,学生意识到只有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危害说清楚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重要性才得以突显,文章中心论点才明确。
(二)正确对待语文应试和课外阅读的关系——磨刀不误砍柴工
阅读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功底,做题可以练答题技巧和步骤,使学生更好地把语文素养和功力用到试卷上。不过,学子们也需要从题海里钻出来,适量的课外阅读,一卷在手,可以暂时得到一种“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闲适,得到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心灵滋养。适量的阅读能够能够放松学生疲惫的身心,能够调剂枯燥的应试学习。无怪乎有人指出,在学校开一个图书馆要远比开一个心理咨询室的意义大得多。
教师可以尝试把探究课外阅读的方法具体化为“四个一工程”:即喜爱一本杂志,研究透一位作家或名人,读透一本中外名著,建立整理一个系统的素材库。
三、加强督促激励,滋养学生终身
在学生阅读兴趣还未产生、方法还未掌握之前,教师的检查督促显得尤为重要。制定出一套检查措施如读书报告、读书笔记等,督促学生坚持阅读下去,直到他们产生阅读的热情,并自觉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是:希望在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无论是繁忙还是闲暇,无论是不幸还是幸福,都能够享受到读书所带来的巨大乐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认识水平的提高,都依赖于一个人的阅读。语文教师理所应当担负起时代赋予重任,带领学生满怀激情地走进阅读的广阔天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