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篮球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方面的思考
2014-08-15黑龙江王庆伟
黑龙江 王庆伟
现代的篮球运动是一项复杂、综合性的运动项目。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赛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技术和战术的较量,而是技术、战术、体能与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较量。篮球运动员不仅仅要掌握高超的技战术,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还必须以良好的体能为保证。
一、体能训练对于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
现代篮球运动是一项集身体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篮球比赛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围绕着一定的空间进行的球权的争夺、进攻、防守。比赛过程中的时间观念、空间意识的特点表现得很明显,在场上运动员要通过各种形式、方法和手段去争取时间,争夺空间优势。篮球运动真正的魅力就在于竞赛双方在高强度对抗的情况下运用谋略去相互制约。所以,从根本上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运动能力就十分重要。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发展运动员竞技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体能发展了,才可以保障运动技术在战术运用中充分发挥,可以弥补运动技能的欠缺;可以有效扼制对方,确保最终胜利,提高运动成绩。
一个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一般平均在10~15年,系统训练越科学,其运动寿命越长,反之越短。在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就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运动员的有机体进行生物改造,系统的、持续的进行不同负荷的刺激,会使运动员的身体不断产生各种适应的变化,有效地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使其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提高专项素质打下基础,为更顺利地掌握运用篮球运动技术和战术做铺垫,从而推动篮球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篮球运动中体能训练“多样化”的必要性
篮球训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工程,经过系统体能训练的球员,更能适应激烈的篮球比赛。要想取得篮球优异成绩,必须使篮球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同步进行,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合理运用攻防技术并准确地投篮得分。把体能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科学计划,改变以往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的误区。正确把握篮球运动竞技制胜规律,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科学地安排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方面的“多样化”训练。
篮球教练员在制定篮球队的整体训练计划时,对体能训练应有一个长期的、短期的目标和计划。这样的体能训练计划是教练员依据对运动员体能的现状诊断和确定的体能训练目标,并根据体能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的保证运动员体能由现实状态向目标状态有效转移的理论上的行动方案。为了在长期、高强度激烈对抗的比赛中保持充沛的体力,体能训练不应是单一形式的“田径场”,而是要开展形式多样化的体能训练。并且,技战术训练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中,都应当穿插进行体能训练。通过制定训练计划使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把训练过程的体能训练目标具体化为若干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训练任务,并进一步具体化为若干按特定要求进行的身体练习。目的是保持训练强度与实战的相似性,既增加体能又得到实战的模拟训练方法。在采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改变单一、枯燥的“田径”式训练方法的同时,教练员还要与行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医务监督人员以及后勤保障等人员形成统一认识和行动,更好地为训练的总目标服务。
另外,要建立完善的体能训练评价体系。根据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评定指标,有针对性的对运动员机能类指标、运动素质类指标、技能体能类指标、心理类指标进行定期的科学评定。只有不断更新体能训练理念,科学合理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改变单一、枯燥的训练方法,建立体能训练评价体系,使体能训练途径多样化,真正达到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同步发展的目的。
三、结论与建议
运动员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的保证。其发展水平是由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三者相对独立,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在篮球运动训练中必须遵循篮球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有计划的体能训练,采取与篮球专项运动有密切联系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来推动我国整体篮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1]谭朕斌,王保成,黄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8.
[2]王家林,陈佩华.浅谈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对抗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5)11-15.
[3]王保成.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110-111.
[4]刘新征.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6.5;45-47.
[5]叶鹏.对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75-77.
[6]刘新征,蒋纯金,赵志明.中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111-113.
[7]姜瑞华.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