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4-08-15黑龙江刘立于卓
黑龙江 刘立 于卓
前言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并引入到心理学领域的。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担负教育与学生健康的中流砥柱,面临着这一系列的变革,伴随着独立院校的兴起,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由于课时量过大逐渐产生了在工作上倦怠的心理。这种不正确的心理将直接危害高校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从而影响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形象,影响最大的是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倦怠是指高校体育教师在对待工作时不认真不负责任的心态,是体育教师在长期大环境中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负面状态。本研究将通过对黑龙江省几所独立院校体育教师工作倦怠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较为深入、具体的分析,期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倦怠现象这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1.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职业倦怠的概述
美国的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描述与界定了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他使用“burnout”一词汇来描述那些服务于人和助人行业(helpingprofessions)的人们因为工作的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的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长期疲惫不堪的状态。不同的职业其职业倦怠的具体成因是不同的,而对于体育教师的职业来说其自身的人格特点也是职业倦怠重要成因之一。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的这一现象。通过研究发现,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在主要是一线的从教人员,体育教学大多数都在室外进行的,经常要与学生打交道,属于情绪化性质的工作,工作的热忱很容易逐渐消退,进而产生对学生漠不关心,长年的精力耗损,长期工作的负荷较重以及对工作的怠慢。这种职业的特点和大程度上可能使体育教师的体力和心理能量在长期的重复性过程中消耗过多,继而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2.2 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2.2.1 不同性别职业倦怠的比较
男体育教师的情绪衰竭的人数要高于女体育教师,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由此数据对比可以得出,这男性体育教师的感情上比较粗犷,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耐心不如女体育教师的心理特点有关。个人成就、和福利待遇男性与女性的人数均等,可见教师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的压力,对事业都积极向上,但是往往由于工资等导致积极性下降,建立现代化薪酬管理体系的建设,以确保薪酬系统的公平、公正性。人格解体上男教师低于女教师但在显著差异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女教师更加容易情绪化。
2.2.2 不同教龄职业倦怠的比较
随着教龄的上升,呈一种递增趋势。1-5年均值为2.720在这个范围内受多种因素影响,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更多的是看重一个人的能力,注重人格与品德,而不是一张文凭。
由此可见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年轻工作热情高,易与学生交流,情绪衰竭状况低有关。
2.2.3 不同职称职业倦怠的比较
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职称的体育教师的倦怠总分明显地(p<0.001)高于讲师职称的体育教师,讲师职称的体育教师的倦怠总分明显地(p<0.05)高于助教级职称的体育教师,而均值上恰恰相反,可见职称高,各项福利待遇也随之升高,教师的倦怠也相应下降。
2.3 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影响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三方面: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通过个人因素的研究;教师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教龄、教育过程、教师经验、对于教学的情感等等都将对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是可以消除的,是可以通过自我价值与职业感受的和谐统一、社会认同与职业体验的统一、学校环境与职业环境的统一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等方面实现的。同时也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强有力地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3.2 建议
3.2.1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为体育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2.2 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3 健全学校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师的培训。
[1]赵玉芳.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1):80-84.
[2]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3,19: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