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测量实验课之我见
2014-08-15吉林胡仓权
吉林 胡仓权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手段越来越先进,随着高科技设备的不断出现,要求当代青年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要培养具有工作岗位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便成为职业院校的特色。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技能和技巧,并升华为智能,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普通测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以测量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基本计算技能和操作技能。掌握理论知识并不是目的,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工作中需要有一定的测量成果,而只有观测才能取得第一手材料。因此,对常用测量仪器的熟练使用程度决定了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即观测水平的高低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动手能力,所以实验课是促使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寓思想教育于课堂之中
目前招收的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品德与智能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测量实验与其它实验课有所不同,一般在室外进行,这是由测量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测量工作几乎都在野外,是一项大范围的活动,观测的目标较远,观测的路线较长,观测的区域较大,这是室内条件所不具备的,这就对实验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实验时要把仪器、工具拿到室外。测量仪器是贵重的精密光学及电子仪器,仪器重、工具多,因此要教育学生吃苦耐劳、爱护公物;在室外受外界影响较大:天气状况、噪音、周围事物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此外,测量工作又是一项集体劳动,因此,团结协作也是每位同学应具备的素质。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同学们良好的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二、运用恰当的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搞好实验教学,关系到动手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落实的大问题。因此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在实验教学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教师省时省力,同时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大大增加,这样可使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触类旁通。
测量仪器多数离不开望远镜,它的功能就是使用十字丝中心瞄准观测目标。对于初学者来说,找目标是比较困难的。操作中有粗略瞄准和精确瞄准之分,要特别强调粗略瞄准的重要性。利用望远镜上面的准星、照门和眼睛“三点成一线”的原理大致寻找观测目标,这一点学生在操作时经常遗忘或做得不够仔细,要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他们联想在军训时的实弹射击表演,和打枪的原理基本相似,这样形象的比喻,学生们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把学生以前学到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对提高同学们操作仪器的熟练程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在经纬仪测角中,必须有仪器整平这一步骤,要求经纬仪照准部旋转到任意位置,水准管气泡都应居中,表明度盘平面是处于水平状态。可以利用立体几何中“二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使水准管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气泡居中,以此实现这个目的。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操作中的盲目性,大大加快了整平速度,进而提高了观测质量。
在操作方法上,注意指导学生总结操作技巧,使原来没有规律的感性的东西升华到理性阶段,可帮助学生缩短观测时间,提高仪器使用水平,增强动手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益处无穷的。
三、加强监督指导,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实验课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教与学,教师主要是指导和答疑,督促学生知识的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要勤动手、勤动脑,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完成任务。
由于实验课时间短,学生多,测量仪器又较昂贵,不可能每人一台,为了避免学生站在一旁看热闹,应注意:一是督促他们轮流操作,检查所提交的观测数据;二是下课前十五分钟进行操作考核,检查他们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记录、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合格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他们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对测量工作的认识,让他们明白如果测量成果失去精度,测量工作不但毫无意义而且将导致劳民伤财,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工作信念。
四、合理利用时间,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如果每组人员较多,会造成一部分学生袖手旁观的现象。为了保证课堂上有效地利用时间,巩固所学知识、可准备一些包括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的问题,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上适时地选择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使之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
在较短时间内,学生做到各有所获。但是要随时观察学生水平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回答问题对象的选择,做到既不伤害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又不助长学生的骄傲情绪,达到实验课即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五、举一反三,培养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的特点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实验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在实验过程中,一般是由老师把要求、内容、过程、注意事项等都讲清楚,然后由学生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学生感觉轻松,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和惰性,不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由于实验课的自身特点,必须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原理清楚、目的明确的前提下亲手去实验、去探索,认真去做才有较大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实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实验题目的制定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增加设计型、综合性实验的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过程由学生举一反三、独立设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教师负责指导、审核,明确考核方式,这样做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自己的才华,要多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实行科学的考核方法
实验课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实验考核必须与此相适应。
1.动手能力
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技巧的关键环节,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技能技巧是考核的重点。
2.实验报告
考核学生的预习情况,文字、图表表达能力、测量方案、方法的合理性、观测成果的可靠程度。
3.创新精神
考核学生是否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从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之,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完成的实践课。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不能包办,应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和学生应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解决问题的武器,这样才能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1]赵向阳,蔡慧萍.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12-14.
[2]许家瑞,周勤,陈步云,程蕾,温光浩.构建实验创新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5):5-7.
[3]李丽华.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7(8)85-86.
[4]徐光.改革专科院校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教育学院学报,2004,(2):24-26.
[5]彭智友.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