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2014-08-15重庆杜家廷

职业技术 2014年12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隐性理论

重庆 杜家廷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哲学论基础

从哲学论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首要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观点可知:第一,认识来源于实践。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来看,每个人的知识均是依赖其自身的直接或间接经验来获得,而这些经验又总是来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由此可见,认识只能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实践是一切经验和知识的来源。第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人类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与其改造世界的能力,即社会实践水平是相统一的。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认识课题会被不断提出来,然后人类又通过实践不断创新认识工具和手段来找到解决这些新课题的方法。通过这一反复不断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第三,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最终又必须反过来服务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决定了人类认识的方向与过程,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造世界,即社会实践。第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结果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其他标准。

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观点可见,实践具有改造人类思维、优化主体素质的教育功能,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个人劳动能力的发展,也包括个人劳动技能的发展,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智力和体力的协调发展,是精神层面与道德层面的全面发展。为此,在高等教育中,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必须依靠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是实践教学来实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主动的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的方式不断获取知识、技能,不断增加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从而使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得到有效增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重要哲学论基础。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知识论基础

知识观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构建的前提,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何谓知识,不同学者对此的理解不同。柏拉图认为知识是人心灵的产物,包括理性、理智、信念和表象四个方面。其中理性和理智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本质理性的认识,信息和表象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派生意识的意见。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划分为三类,即理论、实用和创造之学。其中理论之学主要包括数学、逻辑、物理和形而上学,是一种纯粹理性的学问;实用之学主要包括伦理和政治学等,是一种有关人类行动的学问;创造之学则是一种有关创作、艺术、演讲等的学问。休漠认为知识只有两种,一种是观念关系的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利奥塔认为知识不仅是一套定义指称性的陈述,而且还包括了“如何操作的技术”、“如何生存”、“如何理解”等观念。因此,知识是一种能力问题。伽达默尔从知识功用的角度明确区分了三种基本知识,即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技术知识,从而在历史上真正提出了实践知识的概念。此外,诸多学者还从心理学角度对知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迈克尔·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斯腾伯格对隐形知识的属性进行了阐释,指出隐性知识的基本导向是行动,具有很强的程序性特征,这里的行动实际上就是指社会实践。克莱蒙特对隐性知识的类别进行了划分,认为隐性知识具体包括无意识的知识、能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以及能意识到且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三种。德鲁克认为隐性知识源于经验和技能,只能通过演示来证明其存在,是无法用语言来加以解释的,学习这种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

从知识的分类中可知,在知识系统中存在着一类很重要的知识,即隐性知识。这种知识蕴涵于个体经验与策略之中,具有个体性、难言性、情境性、独创性和内蕴性等特征。其中个体性是指隐性知识是直接指向个体本身,即它只有在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才会产生,它的获得往往需要经过自身的反复实践和体验。从知识占有角度来看,它一旦产生便会根植于个体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难言性是指从知识表现形式看,这类知识具有高度意会性,难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书面形式加以阐述。情境性是指从知识传播角度来看,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依附性,它需要在掌握一定相关显性知识基础上,经由个体实践活动获得。正如R·卡尼格尔所言,答案往往不能从书本中获得,也不能被明确阐释,而是需要通过例子,通过慢慢增加的个人喃喃不清的自言自语和抱怨,通过师徒之间若干年密切合作中所发出的微笑、皱眉和感叹来获得。独创性是指由于隐性知识的情境性、难言性等特点,在隐性知识传播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传授者和接收者的个人能力,还取决于整个传播环境和氛围。传授者相同的暗示,不同接受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会和领悟,从而变得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而是经过自身“加工”具有高度原创性的东西。内蕴性是指从知识载体角度看,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人本性,由于它的载体必须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必然会带有明显的个人习惯、信仰和文化色彩。由此可见,正是由于知识具有这些独特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需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学习论基础

人们对学习的探讨从未停止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说、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奥苏伯尔的课堂知识学习认知结构同化论以及格式塔的“顿悟学习论”。其中格式塔理论首次提出的人类学习顿悟说,是支撑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重要学习论依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考夫卡、韦特墨、苛勒等。

根据格式塔“顿悟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可知,第一,学习即知觉和认知重组。在格式塔理论中,学习需要人们对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进行把握,对这些要素的联系方式及内在结构进行有效识别和认识。为此,人们的学习过程就是知觉和认知的过程,学习就是直觉和认知的重组。第二,顿悟学习可减少试误次数并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根据格式塔理论的基本观点,顿悟学习的核心就是要排除事物表象的影响,把握问题的本质,采用顿悟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方面能有效减少随机盲目的试误行动,同时又有利于把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第三,顿悟学习不易遗忘。顿悟所获知识属于长时记忆内容,会长期保留在学习者头脑之中,不易遗忘。第四,顿语学习具有奖励性。在顿悟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通过顿悟把握到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到一个事物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一个事物的内部真相之时,常常会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无疑是顿悟学习者通过顿悟学习而获得的精神奖励。第五,顿悟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问题解决前的困惑或沉静期、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期、问题解决期三个连续不间断的三个阶段构成。

根据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可得知,高等教育中,应注重将问题或学习任务置于具体、实际的情境中。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积淀性,且存在大量无法靠传授解决的默会性知识,既不能一味地靠硬记知识点,也不可能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它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靠学生在体验中顿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习得、积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问题解决的情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彻底摆脱那些复制或重复的步骤,避免学生总是走进思维定势格局之中。

[1]张立新.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2]罗延舒.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即兴能力的培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3]朱燕.认知与二语习得理论国内外发展趋势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7).

[4]洪显利.试论感悟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教学实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

[5]陈洪澜.论知识分类的十大方式[J].科学学研究,2007(2).

[6]鲁洁.中学数学的向量教学研究与解题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

[7]傅小兰.探讨顿悟的心理过程与大脑机制——评罗劲的《顿悟的大脑机制》[J].心理学报,2004(3).

[8]肖广岭.隐性知识、隐性认识和科学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8).

[9]赵士英,洪晓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0).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隐性理论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