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校—校—企”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研究
——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办学实践为例
2014-08-15广东徐吉祥
广东 徐吉祥
一、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两岸“校—校—企”合作办学概况
2011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台湾首府大学和在陆台资企业进行了国内首次的“校—校—企”合作办学实践。该合作办学以学生毕业后服务台资企业为目标,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为培养对象,由台资企业出资,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和台湾首府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进行。首批学生29名,在清远职业技术到学院学习两年后在台湾首府大学学习1年。在培养过程,“校—校—企”三方合作,进行了国内第一次的“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模式。为了更好地做好“校—校—企”合作办学工作,保障合作办学1质量,分析总结三方合作全过程的得失并进行持续改进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二、两岸“校—校—企”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措施
ISO9000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保障产品或服务(包括教育)的质量方面效果显著[1]。在“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企业往往是办学经费的资助者和人力资源(学生)的需求者,角色可以定义为ISO9000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顾客”(支付费用购买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大陆的学校——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以供应给企业,角色可以定义为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组织”(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台湾的学校——台湾首府大学进行对大陆学生进行1或2个学期的教育培养,角色可以定义为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外部的“供方”(分承包方)。最后,学生(或者说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定义为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产品”(有形或者无形的产品或服务)[2]。参与四方的角色确定后,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原理对两岸合作办学进行的全过程的进行分析与质量控制设计。
(一)确定企业对培养对象所需职业能力的有关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大陆高校)要以“顾客”(台资企业)为关注焦点,以增进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且可以满足。首先,学校要同企业就“产品”(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关要求进行充分的沟通,最好要求企业将其具体要求形成书面文件,如果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书面文件,学校应该将企业的要求形成书面文件并提供给企业,让其确认。然后,学校应组织评审活动,对企业对学生所需职业能力的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评审应在学校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具体协议而非框架协议)之前进行,确保企业的要求得到明确定义,并且学校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学校自身能力不能达到的情况下有合作的台湾院校可以满足要求)。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3]。最后,学校同企业签订协议,双方书面确认对学生所需职业能力的有关要求。进行以上活动可以确保学校与企业之间以后在培养过程中和评估合作效果时不会就培养目标发生分歧。特别是两岸“校—校—企”合作办学是国内进行首次合作探索实践,涉及两岸的企业、高校等多方,在沟通过程中很容易因表述习惯的不同而发生误解。
(二)评价和选择可以满足要求的台湾高校,并签订具体协议
大陆学校首先应确定对拟进行合作办学的台湾高校的具体要求,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关系,确保同该台湾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后具备可以满足企业要求的能力。大陆高校和台资企业应该仔细评价合作台湾高校提供教学服务的能力,然后进行选择确定,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最后,在两校签订的具体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在项目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所要达成的具体教学目标是重中之重,并且要求可以量化评价。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此次选择合作的台湾首府大学就是学校和企业根据要求共同挑选的。参与本次合作办学的台资企业是餐旅业行业。台湾首府大学“台湾第一所休闲产业特色大学”,餐饮专业是其品牌专业。这样的三方就具备了培养符合企业预期要求的基础条件。
(三)甄选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并确认企业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划
为了选出具备满足企业要求潜力的学生,大陆学校需要将形成文件的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转化为对潜在培养对象的要求。该要求应该重点关注短期训练难以达成而需要长期积累的能力指标和学生的发展意愿。企业深度参加在甄选过程,充分地表达企业的期望,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职业发展信息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做出合理的抉择。学校的工作首先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职业生涯相关信息和建议,然后才是根据要求甄选符合条件的学生。
在该过程中,企业首先需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两岸政治、经济、社会及其自身发展状况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定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具体要求,并将该需求和规划清晰地提供给学校和学生。然后学校辅助学生厘清自我发展规划与企业需求规划的重合或符合程度。从而甄选出符合企业要求,并且自身发展规划又符合本次合作培养目标的学生。这样,可以为合作办学过程的管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毕业后的入职率(进入合作企业工作的比率)和工作稳定性打下良好基础。
(四)详细规划台湾教学过程,明确各个过程的检核项目和检核方法
两岸“校—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新模式,教学管理过程涉及到大陆高校、大陆学生、台资企业和台湾高校四方。大陆学校对大陆学习进行培养的过程虽然具有较成熟的质量控制手段,但因为加入台资企业这个特定合作方,教学目标就需要相应的调整。目前,两岸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情况存在显著差别,两岸的学生人文教育和专业基础存在显著差异。合作项目中的海外教学过程是由委托合作的台湾高校进行,而台湾高校的教学以往是以台湾的学生为培养对象,在本项目中更换成以大陆的学生为培养对象。如此,就可能发生因教学管理模式差异、教育对象差异、课程教学内容不同而发生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
两岸合作的高校双方首先应对在台湾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规划应该详细列明各门课程的课程大纲,各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法,而不是只简单罗列课程名称。合作三方应该确定为确保这些教学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规划还要确定大陆学校需要收集台湾教学过程的记录清单。通过该规划的实施以确保通过海外各个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加上本土教学可以达到满足企业要求的目标。
(五)加强台湾教学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保证在台教学质量
签订书面具体协议,详细规划教学过程只是实施两岸合作办学,保障办学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规范有效地实施教学过程才是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企业要求的关键步骤。两岸教学管理理念存在明显差异,学生的管理和老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因此存在很大的不同。两岸高校在教学规划、教学组织、教学考核和学生考核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台湾高校的在学期的期中会组织期中考试,这在大陆的高校往往没有;台湾高校课堂往往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一般承担作为辅助角色;同样的一门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方面两岸也有较大的差异。如何在存在诸多差异的情况下,通过教学的实施达到合作的预期?按照事前规划的台湾教学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项目和方法进行监视和测量就成为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在合作实践中在派送学生赴台学习的同时,还为学生在台学习期间配备一名大陆的带队老师。通过配备带队老师,一则,可以对学生进行各类辅导和管理;二则,可以按照两岸院校双方事先规划好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检核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可以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合作办学过程处于可控状态。保证台湾教学过程可以实现期初所策划的目标要求。
(六)追踪学生就业情况,评估目标达成情况,确定改进措施,提升合作办学能力
台资企业出资,学生在大陆高校先修读2年,然后在台湾学校修读1年,是两岸的“校—校—企”合作办学的一个完整周期。合作办学的三方应该密切追踪学生的初次就业情况及其工作稳定性和发展情况,制定和选择合适的指标来量化分析两岸“校—校—企”合作办学项目达成情况。目标达成情况良好,两岸高校应该总结成功经验,保证下一个项目的成功,促成更多的“校—校—企”合作办学项目。
如果合作办学项目目标达成情况不理想,“校—校—企”应该认真分析问题发生在哪个环节,是企业的目标要求太高,在现实中根本无法达成?是学生的甄选过程或方法不科学,没有选对学生?是台湾教学过程规划有问题?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和管理出现了偏差?以上问题需要三方逐一分析,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提升两岸高校的合作办学能力。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在追踪、收集和分析本次合作办学的29名学生的能力提升、就业情况和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信息,以期为两岸合作办学提供更多的参考经验。
三、讨论
以上分析了台资企业出资、学生在大陆高校先修读2年然后在台湾高校修读1年的“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三方合作办学的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模式,如企业也参与教学过程实施(该模式的成效可能更好)或者企业提供教学场地,或者台资企业和学生共同出资、学生在大陆高校先修读1—2年然后在台湾高校修读0.5—1年等等多种模式。不管采用哪种合作模式进行合作办学,都可以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原理,采用PDCA循环来进行教学的质量控制,保障教学效果,达到合作办学目标。
[1]朱军,程梅珍.ISO9000族标准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高教探索,2008(10):83-84.
[2]杨天平,沈培健.学校质量管理新概念[J].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孙跃兰.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