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的发展方向初探
2014-08-15王太中
文|王太中
(作者:新浪微博用户激励与增值业务总监)
新浪从2007-2008年左右就开始关于社交媒体的思考和探索。主要是基于新浪固有的媒体和传播的基因,在几经讨论后,最终确认了相对简单的微博方向。并最终从一个简单的页面,发展为现在5亿账户数,DAU超过6000万的社交媒体平台。
从产品端考虑,核心还是因为微博这种机制的几个特点,符合现在用户的信息传播和消费需求:
◎ 140 字的内容限制,更适合移动设备发布和阅读
◎ 单项关注关系的模式,更适合信息获取和兴趣关系的社交
◎ 内容默认公开,通过特有的转发机制更适合信息的传播
可以说,微博实际上形成一种一次动作(关注),持续获取信息(feed流)的全新信息获取形式。
在未来的定位考虑中,微博会继续强化自己的社交媒体属性。个人认为,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成为“中国脉搏”,迅速的发现和激发每一个神经元,形成共振。典型的如2013年的“汪峰上头条”的事件,在微博这样一个平台上,通过网民自发的参与和分享,新歌发布迅速形成口碑事件,并吸引和带动了大批的传统媒体跟进,甚至形成了一个流行时尚。
这也是为什么微博在2013年底,开始从话题发力,大力发展与电视媒体的合作,并与央视索福瑞合作了微博收视指数,为电视媒体从社会化传播的维度开展节目评估、营销传播提供标准化分析工具。并将构建一体化的电视领域微博服务平台、营销平台、商业模式,完善微博电视服务平台。
另外,2013年大家也许会注意到,微博逐渐开始对普通用户个人主页进行大幅改版,采用了全新的“Page”架构体系,集合用户个人的各种关系网,以此突出用户获取信息、接受服务的入口。
核心的考虑是,微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人、机构、物(比如地理位置、歌曲、电影、图书等)的关系。这些内容节点和关系散落在用户的信息流和个人主页等各个地方。如果我们基于用户的个人主页,沉淀这些节点和关系,会成为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现在在某个用户个人主页下方,除了展示微博信息流外,还会显示用户的签到地点、赞过的图书和音乐等。对于作家、音乐人、影星而言,还可以在Page页中展现个人介绍、相关作品,点击跳转作品Page可以查看详细信息,还可试读、试听,并可跳转到网上商城购买实体书或电影票。这样大大缩短了作家、音乐人、影星等名人和粉丝间、作品试读和购买之间的距离。未来,也许还可以植入用户的个人信息、支付渠道等多种内容,使微博真正成为移动端的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