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逊辩证法思想探析
2014-08-15朱彦振
朱彦振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是晚期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政治无意识》《晚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逻辑》《单一的现代性》等。詹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有效性,从独特的视角阐发了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从而在一定意义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精神。探讨詹姆逊的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谈到辩证法时,马克思深刻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在这里,马克思论述了自己的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马克思还进一步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辩证法的基本精神,“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在马克思看来,批判性不是辩证法的一个特征,而是辩证法的本质。
面对光怪陆离的、碎片化的晚期资本主义现实,詹姆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深入到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之中,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而具体的批判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
一、辩证法具有历史性
在《政治无意识》一书的开篇,詹姆逊就提出了“永远历史化”的口号,明确表示对那些“永恒的”“无时间性”的事物没有兴趣。对詹姆逊来说,辩证法的历史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辩证法是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即把辩证法同时运用于解释历史和自然。詹姆逊认为,这种观点是和斯大林、恩格斯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状况,因为马克思的思想中历史和自然从来都不是分开的,即自然也是历史中的自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3]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那种排除历史过程的、抽象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每当他的代表越出自己的专业范围时,就在它们的抽象的唯心主义的观念中立刻暴露出来。”[4]在马克思看来,如果撇开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只能是抽象的自然,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社会不过是人与自然的本质上的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詹姆逊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关于历史的、和形而上学、存在、自然等没有关系,辩证法只在历史发展中起作用,在自然界中则不能说有辩证法”[5]。
2.辩证法是一种历史主义。詹姆逊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独到见识的学者,他主张辩证法是一种历史主义,“这种历史主义并不是从时间先后的线性角度来提出问题,而是垂直地提出横断面的问题。因此,对历史情形的研究就是探讨可能性的前提条件,这样就不再是简单地从因果律角度提出的问题了。而这种历史主义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作为认识主体所具有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即我们自身的可能性条件”[6]。在詹姆逊看来,辩证法并不是一种一旦学到手就能万事大吉、真理在握的方法或体系,而是一种与历史和社会条件紧密相连的具体的方法。这正如恩格斯在批判“坏的时髦哲学”时所指出:“官方的黑格尔学派从老师的辩证法中只学会搬弄最简单的技巧,拿来到处应用,而且常常笨拙得可笑。对他们来说,黑格尔的全部遗产不过是可以用来套在任何论题上的刻板公式,不过是可以用来在缺乏思想和实证知识的时候及时搪塞一下的词汇语录。”[7]具体而言,辩证法要关注两点:一是事件的可能性的前提条件。正是因为如此,詹姆逊说,辩证法“强调环境本身的逻辑,而不是强调个体意识的逻辑或诸如‘社会’这样的异化了的实体的逻辑,强调环境的逻辑就是强调环境恒常的变化性,强调这种变化的首要性以及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8]。二是认识主体的可能性的条件。在詹姆逊看来,这种认识主体的可能性的条件,“并不是指原罪般的阶级地位,而是指我所处的历史环境,我对过去的理解是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其局限性来自我所处的这个历史环境的局限。每一个现时的动作都有这种局限,因为我们并不存在于将来”[9]。
3.辩证法具有双重历史性。詹姆逊认为,历史具有主体的多重性,历史具有众多的个体,“历史确有其节奏,但这种节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把握,因为这种节奏是由这种不可思议的人群总体性中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的……马克思对历史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尊重历史辩证法的,认为历史有其不可捉摸和令人吃惊的性质”[10]。而且,“不仅只是理论而且还有思维本身的问题和范畴——无论是金钱、暴力、社会、风尚的本质还是观点——本身都处于不断历史变化之中,并且根本没有一成不变的客观现实”[11]。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詹姆逊认为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辩证思维具有双重历史性,不仅它进行运作的那些现象具有历史性质,而且它还必须放开那些用以理解这些现象的概念,将后者的静止不变解释为它们自己有权存在的历史现象”[12]。
二、辩证法具有否定性
1.辩证法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方法。詹姆逊说:“在‘科学’方法和辩证方法之间有着一种深刻的不相容,前者竭力将其工作限制在纯粹的肯定性上面,而后者则把手伸向陌生和矛盾的否定因素上面,并且单独就有能力处理‘混杂’的现象。”[13]在詹姆逊看来,肯定性是一般科学方法的重要特点,而否定性则是辩证法的基本特点。
2.辩证法具有一种颠覆性的力量。詹姆逊说:“就所谓的哲学或历史辩证法而言,辩证思维寻求不断地颠覆形形色色的业已在位的历史叙事,不断地将它们非神秘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本身,比如社会主义之必然性等等。”[14]在这里,詹姆逊并不是将因果性通通抛开,因为有叙事就会有因果,而叙事的逻辑就是一种因果逻辑。其本意是说,辩证思维总是瓦解已为人接受的叙述形式和历史因果律。詹姆逊还举例说,读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就会发现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简单的综合,而是形形色色的新事物和社会历史的更为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而这一切如何在马克思手上自然而然归于一种叙述历史的简洁方式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由此可知,在詹姆逊看来,马克思能够娴熟地运用否定性的辩证法颠覆和瓦解以往的叙述形式,深入地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詹姆逊说:“成功的辩证思维所带有的标记是震惊,是讶异,是固有观念的倾覆。”[15]
3.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过程是一个历时性过程。
詹姆逊说:“辩证法必须讲述的真相,无疑是辩证颠倒的真相,即将一种现象变为它对立面的那种悖谬转变,而数量变为质量只是这一转变的比较著名的实例。它可以描述为时间中的蛙跳事件,在其中给定的历史境况的弊端,实际上原来是它的秘密的长处,看似内在优越性的东西却突然证明是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加上了坚不可破的限制。”[16]这样“一种由否定到肯定的转化,暗示着每一否定都以某种方式包含肯定的更深刻的基本原则,而这种肯定从本体论上说是先于它而存在的;因此,每一否定实际上可能作为达到它所隐藏的那种肯定的一个手段”[17]。“在大多数的辩证分析中,辩证作用的深刻对比性质,可以说只是以区别知觉的形式而隐蔽含蓄地发挥作用的……它允许我们通过同时意识到某物之所非,来发见某物之所是”[18]。在詹姆逊看来,这种辩证的颠倒是一个限制的颠倒问题,是由否定到肯定以及由肯定到否定的转换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
4.辩证法还是一个不断的位置转换过程。詹姆逊说:“客观按照自己的需要,把主观变成客观;主观又要反过来竭力赋予客观以主观的精神和动力。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完结,永远不会产生结果的。”[19]就一般主体而言,“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是渗透性的、弥漫性的,因而把个人主观中最私有的部分转变成感伤的、怀旧的、琐碎的东西;同时,受到伤残的主观所感受的痛苦又反过来颠覆了社会最高权力最宏伟的表达方式,给它投下了暗淡的光,把它那权力的隐秘和血腥的罪恶暴露无遗”[20]。在这个意义上,“用当代‘不确定性’、‘多义性’之类的术语来说明这种辩证法的效果显然是不恰当的,相反,它的效果是无限丰富的,它可以在不同条件下永无止境地重写文本,我们一旦把握住这种以辩证法为核心的主-客观结构,就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解释的规范来重新构筑它”[21]。在詹姆逊看来,要理解辩证法的否定性,就必须把握住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具体的辩证的转换过程。
三、辩证法具有自我意识性
在强调辩证法具有历史性、否定性的基础上,詹姆逊进一步指出辩证法具有自我意识性。詹姆逊说:“辩证法在其结构上是自我意识的,可被描述为在一个层面上思考一个特定客体,而在这样思考的同时又观察我们自己的思维过程,或者,用一个更科学的辞语来说,又把观察者的地位计算入实验本身的那种尝试。”[22]具体而言,在詹姆逊看来,辩证法的自我意识性具有三方面内涵:
1.用自我意识的不同类型来界定黑格尔式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区别。詹姆逊说:“对于黑格尔,这是一种相对符合逻辑的自我意识,涉及诸如主体与客体,质量与数量,有限与无限等等这样一些纯理性范畴的相互关系的观念;在这里,思考者会逐渐理解他自己的确定思想所作用的加工方式,实际上他赖以开始的那些问题的形式本身限制了他的思维结果。另一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自我意识的目的在于认识思考者在社会和历史本身中的地位,认识由他的阶级地位所加于这种认识的限制——简言之,认识一切思维的意识形态的和境遇的性质,以及这些问题本身的最初创造。”[23]其意是说,黑格尔辩证法的自我意识主要关注的是通过认识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把握思考者自己的具体的思维方式,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自我意识的目的则是意识形态批判即发现存在于思考者思想深处的问题框架。
2.自我意识具有特定的内涵。詹姆逊说:“自我意识并不意味着内省,而且辩证思维也决不是个人的思维,而是某种类型的材料本身上升为意识的一种方式。这种材料不仅是我们思想的客体,也是由那个特定客体的内在性质所提出的一系列精神活动。”[24]不仅如此,詹姆逊进一步指出,由于辩证法“在哪种程度上将旧的思想活动或者问题的解决置于更大的语境之中,它就在那种程度上将问题本身改变成一种解决,不再试图按照自己的条件正面解决困境,而是把困境本身理解成潜在于提出问题方式中的深刻矛盾的标志”,因此,辩证思维“不仅是思维的平方,不仅是对于事先存在的思维所进行的思维,而且也是前者的实现,是在一种尚待描述的意义上对前者的认识和消除”,“我们的思维不再以表面价值来看待正式问题,而是步入屏幕后面首先评估主-客体关系的起源”[25]。
3.辩证思维的深刻特征是同义反复。詹姆逊说,这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同义反复,是对一切思维的深刻的同义反复的逐步认识的组成部分。其具体含义并不限于单纯逻辑上的同义反复,即一个命题似乎连接着两个分离的独立实体,而这两个实体却突然证明原来一直是同一事物,于是,思维活动便化为乌有。“同一性在这里并不是两个语词或两个概念的同一性,而且是主体和客体本身之间的同一性,思维过程和真正现实之间的同一性,它根据现实进行运作并试图领悟这现实”[26]。在詹姆逊看来,对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非辩证思维过分强调了两者的对立,而忽视了对立双方的联系和转化。“非辩证思维确立一种初始的分离,一种初始的二元论,天真地想象自己是作用于截然不同而又区别于自身的客体性之上的主体性”[27]。而辩证思维则是对这一初始二元论的拓展和取消,因为它认识到,它本身就是原曾想象是某种分离的东西即那种外部客体性的源泉。对此,必须要以双重方式加以理解,即既从黑格尔式“客观唯心主义”的意义上理解,又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理解。“根据前者,一切经验都是某种确定主-客体结构的功能;根据后者,外部世界则全然是人类劳动和人类历史的产物,以至于作为生产的人类本身也是那历史的产物”[28]。这样,詹姆逊就从自我意识这一新的视角,深入把握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辩证法的理解。
综上所述,辩证法的历史性、否定性和自我意识性是不可分割的。事实上,只有深刻理解詹姆逊辩证法思想的这些特征,才能真正领悟詹姆逊哲学的具体内涵,才能理解詹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之所在,我们才会深刻地认识到,辩证法不是一种抽象的教条,而一种根据历史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具体指导原则,是研究各种复杂现实问题的指南。
[1][2][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4,24,410.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9.
[5][6][9][10][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94,94,94,84.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
[8][13][14][15][19][20][21][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陈清桥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35-36,65,36,38,311,311-312,311.
[11][12][16][17][18][22][23][24][25][26][27][28][美]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M].钱佼汝,李自修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290,285,262,111-112,263,287-288,288,288,288-289,289,2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