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官兵训练倦怠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2014-08-15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消防官兵归因官兵

●苑 华

(济南市消防支队,山东济南 250101)

消防训练作为提高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力的主要手段,不仅占据了部队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主要精力,而且影响着部队战斗力提高和全面建设。随着职能使命的不断拓展,灭火救援任务也愈加繁重,对消防官兵训练水平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道德界限模糊,使得消防官兵的身心负荷越来越重,为数不少的官兵对消防训练逐渐表现出情绪与行为的倦怠现象,严重阻碍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因此,深入研究消防官兵训练倦怠的影响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显得十分迫切和紧要。

一、消防官兵训练倦怠的内涵及表现

(一)消防官兵训练倦怠的内涵

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在对服务行业人员职业压力的研究中最早提出倦怠一词,后被学者引入到学习领域,认为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在消防训练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受训者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行为、认知、情感和意志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排斥训练、玩世不恭等消极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我们称为训练倦怠。

(二)消防官兵训练倦怠的表现

目前训练倦怠现象在消防官兵中普遍存在,只不过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大部分消防官兵在训练中仅呈现出轻微倦怠,但少数基层官兵训练倦怠现象却较为严重,具体体现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4个维度。在认知维度上表现为价值定位出现偏差,不能正确认识刻苦训练对于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乃至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性,否定消防业务训练对于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刻苦训练中去;情感维度上表现为训练作风漂浮,不服从组训干部和骨干的指挥与管理,训练态度消极、情绪烦躁,训练抵触心理明显,排斥训练现象严重,顶撞领导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可能引发训练安全事故;意志维度上表现为训练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经受不住高强度和复杂科目的考验,训练协同意识差,攻坚克难意识明显不足,被动训练明显,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维度上表现为训练目的缺失,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出现明显消退,训练目标不明确,训练过程敷衍了事,不遵守训练场纪律,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训练成绩漠不关心。

二、消防官兵训练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主要包括影响消防官兵训练倦怠的社会环境、训练激励和组训干部能力素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在训练倦怠的形成中起着诱导作用,是引发倦怠的次要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向钱看”“唯关系论”等不良思潮在警营有所抬头,对消防官兵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较大冲击,特别是对一些价值航标尚未确立的年青战士,很可能出现职业努力方向的偏移和训练价值观的扭曲,这极容易诱发训练倦怠的发生。

2.组训干部能力素质。仅仅具备过硬业务素质对于组训干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消防形势日益严峻、消防官兵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之下,组训人员还必须尊重科学的训练规律,合理安排消防训练内容和强度,搞活训练场氛围,做好训练过程中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也证明了,呆板、僵化、压制性的训练模式较易引发消防官兵的训练倦怠,而灵活、科学、氛围活跃的训练过程能有效消除消防官兵身心疲惫,防止倦怠现象的发生。

3.训练激励机制。国外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工作仅能发挥20% ~30%的能力,若受到正确充分激励,则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 ~90%。由此可以看出,正确有效的训练激励机制,对于激发消防官兵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做牵引,让训练场上的辛苦付出在立功、授奖、考学等官兵切身利益问题上得到回报,就能有效激发官兵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激励,其之后的训练热情就会出现一定的减弱,长久下去就会导致训练动力的消亡和倦怠现象的发生。

(二)内部因素

主要是指消防官兵训练倦怠的心理引发因素,包括消防官兵的人格、自我效能感、归因风格和价值取向。在训练倦怠的形成过程中,内部因素是引发倦怠的主要因素。

1.人格。Nagy在研究教师倦怠时发现人格与倦怠显著相关。Chang et al.认为乐观的人格特质能独立地预测个体的倦怠水平。人格包括气质、性格、智力品质、个性特点等方面,不同气质的官兵呈现出不同的训练行为,抑郁质和黏液质的官兵在训练过程中能表现出更好的耐力和持久性,但可能缺乏创新性;胆汁质的官兵训练热情较高,但可能缺乏毅力和耐力,积极训练行为总是在人格特征积极稳定的官兵身上得到更好地体现。而且,健全的人格能够更好地适应消防部队紧张的训练、工作和生活,训练倦怠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2.自我效能感。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美国学者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取向由自我效能感支配,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价形成了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人的行为。自我效能感强的消防官兵,能科学定位自己的训练水平和训练难度,合理地规划适合自身能力水平的训练进度和训练强度。在训练过程中,松紧有度,情绪控制力强,训练效率和训练安全得到兼顾,具备良好的训练行为控制和调节能力。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消防官兵训练能力判断和训练成绩期待都很低,易导致玩世不恭或排斥训练等不良行为。

3.归因风格。归因风格包括外归因和内归因两种。外归因者认为事情的发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决定事情的是命运、运气等先天因素;内归因者认为事情的发生是自己行为的结果。以消防官兵来说,外归因者以为训练水平与个人先天身体素质和悟性有关系,再努力训练成绩也不能得到质的提升,导致训练行为消极、训练心理倦怠;内归因者更相信自我努力对训练的影响,注重自我潜力的挖掘,训练行为积极稳定。但过强内归因者会因过分强调个人后天努力对训练成绩的影响,在训练成绩和效率上精益求精、求全责备,很可能不注重客观规律而片面追求训练成绩而对身体心理等方面造成危害,甚至会出现焦虑症、强迫症等情况。

4.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激发和维持官兵战备、训练工作等活动的心理倾向的内在动力。不同官兵的价值取向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训练态度,在消防部队建功立业、成才发展的价值取向更容易激发消防官兵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关系论、金钱至上等不健康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消防官兵的训练态度和训练热情,会使消防训练缺乏驱动和保持的内部动力,不能坚持训练,逃避训练,在训练上表现出明显的倦怠感。

三、应对消防官兵训练倦怠的策略

(一)塑造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会给消防官兵带来正确的训练认知和训练行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消防官兵情绪稳定,适应积极,内部关系和谐,能力发展全面。消防官兵人格的形成与部队大环境有着密切关系,部队领导尤其是带队干部和骨干的教育、引导和示范都对官兵产生深远影响,人格塑造离不开基层干部的正确引导和良好的“三观”教育。在年轻官兵的成长过程中,应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以及干部的关心帮助,进一步提供心理自助条件,帮助基层官兵进一步完善人格。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文化知识结构,完善官兵性格和认知水平,提高情绪自控和调适能力,克服人格缺失对部队工作、生活特别是消防业务训练产生的干扰;进一步密切内部关系,部队干部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真正关心爱护官兵,教育官兵正确处理矛盾,建立和谐的关系,要积极沟通协作,开展良性的训练竞争和互帮互教活动。

(二)建立适当的归因方式

在面对训练强度和训练成绩时,内归因的消防官兵把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个体树立目标,积极进取,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但过分强调将训练水平的高低完全归于个人努力,则会导致过分注重细节,对小的过失过分自责,过于追求完美,会因过分焦虑而导致自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降低,易产生训练倦怠。外归因的消防官兵则可能认为训练成绩与自己的努力关系不大,而是由于先天身体素质和理解能力、组训骨干的组织能力等超出自己控制的因素所导致的,则容易导致个体的消极行为,对训练任务产生懈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但这种归因方式对训练成绩的态度比较宽松,更少受到自我怀疑和焦虑情绪的干扰。因此,引导消防官兵建立适合的归因方式应当是既认识到自身努力对训练成绩的影响,同时合理认识并评价先天身体条件、个人理解领悟能力、骨干的组训能力等非自我控制因素的影响,积极利用有利因素,客观应对不利因素。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消防官兵的价值取向决定其在消防训练中所付出努力的多少以及训练的积极程度,在训练管理工作中,既要考虑训练成绩和训练水平的高低,还应兼顾到训练进步的幅度和努力程度,要改革训练考评模式,完善训练激励机制,让训练成绩好、训练刻苦、创新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消防官兵真正得到好处。引导消防官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个人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建立在消防训练的基础上,倡导消防官兵摒弃当前严重干扰官兵心理的诸如唯关系论、向钱看等错误的价值取向,激发消防官兵训练热忱,强化其提高训练成绩的信心。

(四)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个体潜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官兵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它能有效转化训练中的失败与教训为积极训练的努力和动力。消防官兵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的培育应从消防官兵的全面发展的角度采取多角度、多元化的方法。首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消防官兵清楚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准确定位自己价值实现的角度和方向,积极促使个人在部队建设中成长进步。其次,应当培育良好的个性品质,让消防官兵勇于接受挑战,敢于突破自己,让个体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教训内化为良好自我效能感,同时还要引导消防官兵正确融入部队,克服极端个性化和极端民主化,达到个人与部队大环境的和谐统一。再次,应科学管控、适度调节,自我效能感离不开良好的身心素质,这就需要在紧张有序的训练之余,要科学规划和管控训练强度和训练内容,既要保证训练效率,还应采取各种方式调节官兵紧张和疲惫的心理和身体,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有效保障。

(五)构建公平公正的训练激励机制

作为基层管理干部,首先做到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每一位消防官兵,在训练中注重发挥不同人员的特长,尽量为每名消防官兵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评训评功时应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军人委员会军事民主在训练奖惩中的作用,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开、公正。努力提高训练成绩在基层“双争”中的比重和分量,改善和优化消防训练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把骨干评选、评功评奖、士官改选、学员苗子的选拔与训练成绩、训练刻苦精神以及训练创新能力挂钩,做到功过分明、奖惩有据,以激发消防官兵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其在部队工作中特别是消防训练中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1] FREUDENBERGER H J.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59-164.

[2]姚彩琴.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影响因素及其干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21(4):61-63.

猜你喜欢

消防官兵归因官兵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四川资阳消防官兵冬训上演“冰火两重天”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兰州-电镀厂发生大火 消防官兵抱出5个煤气罐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