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2014-08-15赵子敬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警营隐性官兵

●赵子敬

(武警学院 研究生队,河北廊坊 065000)

隐性教育理论由隐性课程演化而来。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著作《教室里的生活》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潜在课程的研究,之后出现了“隐性德育”和“隐性课程”的提法。上世纪90年代这一概念传入我国,并逐渐被发展为“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隐性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是潜隐性,即教育通常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开展,使受教育者难以觉察;二是灵活性,隐性教育不拘泥于特定时间与特定地点,类似于部队的经常性思想工作;三是渗透性,即把教育内容逐渐渗透到官兵思想之中,润物无声;四是自主性,即官兵主动接受教育,不引起官兵的逆反心理。

一、部队开展隐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多元化价值观念交织并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尖锐。这给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育等形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在此种情况下引入隐性教育并积极地推进实施,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隐性教育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心理学认为,正常情况下难以被人接受的信息如果能够以一种不被察觉的方式传播,接受者就会放弃思维的批判,在潜意识中接受该信息。如果传播过程能够利用接受者的兴趣、爱好,那么信息传播的效率将更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性、政治性的特点,内容通常比较枯燥,加上部分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方法简单、形式老套,使得教育普遍得不到广大青年的欢迎。部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理论性更加鲜明,对官兵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官兵存在抵触情绪,教育难以取得实际效果。而隐性教育使得政治教育信息以一种潜在的、不被注意的形式进行传播,官兵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把教育活动所传递的符合社会和部队要求的思想观念内化为自身的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这就好比给思想政治教育穿上了朴素的外衣,使其更加具有亲和力。

(二)隐性教育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

传统的显性教育或者要求时间上的统一,或者要求地点上的集中。教育的形式也比较有限,基本上都采取授课、做报告、召开会议、谈心等方式。与此相比,隐性教育则具有更大的优势。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开展,而且可以应用多种多样的教育载体,如生活中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隐性教育的资源更是无穷无尽。广泛意义上,凡是能够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事物,都可以作为隐性教育的资源。官兵朝夕相处的警营环境,精心营造的文化氛围,部队的制度设置,无不渗透着部队的观念和文化,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隐性教育拓宽了教育的广度,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互补,形成教育合力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同为教育的主要形式。所谓显性教育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公开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理论性、原则性较强,系统化程度高,注重对教育对象共性的发展。隐性教育强调灵活性、潜隐性。虽然“显”与“隐”是一对反义词,但是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却并非严格对立的关系。举例来说,教育者开展课堂教育,其无意间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便是显中有隐的情况。而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官兵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无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又是显中有隐的情形。可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标追求一致、形式内容多样的教育在官兵身上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把教育视野从通常的教育内部环境拓展到人的全面丰富的社会联系之中,着眼在日常环境中施加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二、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表现形态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表现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状态,例如动态与静态、物质态与非物质态等等。隐性教育具有广泛的教育形式,与之相对便出现了多种存在状态,主要包括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等。区分隐性教育的表现形态,有利于充分挖掘隐性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的强大优势。

(一)部队隐性教育的物质形态

物质形态即为有形形态,能够为感官所实实在在的感知。部队隐性教育的物质形态主要包括营区的自然环境、各种基础设施、硬件设备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部队中物质形态的隐性教育,就是用一尘不染的营区环境让官兵感受精益求精的严格标准,用庄严肃穆的文化雕塑激起官兵的文化认同,用直线加方块的内务设置培养官兵的优良作风,通过各种有形的物质资源,达到影响官兵、教育官兵的目的。

(二)部队隐性教育的精神形态

部队隐性教育的精神形态主要指部队中所形成的被广泛接受的警营文化和思想观念。警营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部队精神的体现,对引导官兵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体活动,巩固部队的文体阵地,就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形式。思想观念反映了部队整体的认识水平,体现了一支部队作为一个集体的素质与觉悟。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作为钢七连的集体意志,促进了部队整体与其中每个个体的双重发展。另外,和谐的官兵关系、勤勉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良好的精神状态等作为精神形态的内容,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部队隐性教育的制度形态

之所以把隐性教育的制度形态单列出来,是因为他更像是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一种中间态。制度即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又有着严格的边界和清晰的内容,是无形性和确定性的结合。制度在隐性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有国法,部队的规章制度更是全面详尽地覆盖了官兵生活、工作、学习和训练的方方面面。制度形态的隐性教育必须体现出客观公正的教育内容和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用严格的执行约束人,用正义的观念引导人,营造健康有序的警营秩序,加强受教育者的制度意识,减少受教育者的主观随意性。

三、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实现途径

通过隐性教育开展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准确把握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又要科学认知隐性教育的基本特点,要找准两者的结合点,认真探索部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在实际工作中部队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十分丰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制定公平有序的规章制度引导官兵

运用规章制度的力量引导官兵,关键在于认真处理好与制度相关的各种环节。要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部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制定环节要广泛收集官兵意见,保证制度的科学合理;制定之后要公平地适用每个官兵个体,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必须依法严肃处理,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和效力。制度就是部队的法律,是所有官兵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活动吸引官兵

让官兵在参与警营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接受思想、规范行为,这是开展隐性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意识源于实践,而各种丰富多彩的警营活动是部队最常见的实践形式。通过开展体育比赛,强健官兵的体魄;通过举办书画摄影展,陶冶官兵的情操;通过开展兴趣演讲授课活动,提高官兵的能力……特别注意,开展警营活动要符合官兵的兴趣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广大官兵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兴趣为动力,以教育为目的,保证教育活动的持久性、趣味性和广泛参与性。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熏陶官兵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官兵的情感体验。通过鼓励个人提高学历,引导集体学习进步的潮流;通过树立优秀的模范榜样,激起官兵的学习热情。“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广大官兵处身于隐含着当代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文化氛围之中,时刻受到这种思想文化的熏陶,久而久之就会从心灵深处产生出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情感认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更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升格为主流文化,根据压力趋同效应,官兵也会不断同化自己的行为。

(四)塑造正直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官兵

部队官兵会自发地从自己所处的一切社会关系中寻找对客观世界的解释。能够给官兵以理性思考的,除了部队的各种事物,还有官兵周边所活动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取得深入人心的效果,需要在“人”的方面下功夫。为人乐观开朗、遇事沉着冷静、做事有条不紊、关心爱护他人……部队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非教育者,从隐性教育的角度讲,都承担了教育的责任,都要努力塑造并不断提高高尚的人格,彼此互相感染,共同促进提高。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将隐性教育应用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部队建设的需要。教育者应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争取将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任树强.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6.

[4]刘德全,马春鹏.军队政治工作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5]徐安鑫,何义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求实,2008,(2).

猜你喜欢

警营隐性官兵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长航南京:开展“萌娃进警营”消防开放日活动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警营情怀
新时期背景下警营文化的建设研究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